亲,欢迎光临年华言情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叶明偶尔从繁忙公务中抽身,看到妹妹这般模样,却是倍感欣慰。这种对世界最原始的好奇和探索欲,正是推动一切进步的原动力。他有时会抽空教她认一两个简单的阿拉伯数字和几何符号,告诉她这些符号能更简洁地表示“数”和“形”。

叶瑾学得飞快,很快就开始在她那些“测绘草图”上标注各种只有她自己才懂的符号和数字。

这,她忽然拿着那本西洋古书,指着一页画着许多同心圆和放射线的图问叶明:“哥,这个圈圈线线的图是干什么的?也是量地的吗?”

叶明一看,那似乎是一种原始的比例尺和方位标注法的结合体,用于海图上标注方向和距离。

他心中一动,拿出之前叶瑾找到的那张老旧海图,指着上面模糊的岛屿和海岸线:“瑾儿,你看,如果我们要把这张图画准,是不是就需要知道,图上这么长一段,到底代表实地多远?这个,就叫比例尺。还有,我们需要知道,哪个方向是北,这样才能摆对位置。”

他尽量用最浅显的语言解释着地图学最基本的概念。

叶瑾睁着大眼睛,努力理解着:“所以…要有尺子量图,还要有指南针定方向…才能画出真准的地图?”

“对!真聪明!”叶明赞赏道,“所以你的指南针,和我们现在试着做的测量,都是为了能画出更准的地图。”

叶瑾顿时觉得手中那简陋的“十字测角仪”和宝贝指南针更加神圣了。她下定决心,一定要学会“画真准的地图”。

然而,孩童的兴趣总是多变。

几后,当她试图测量一下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却不得法,反而被晒得头晕眼花后,她又对“太阳为什么老是动”产生了兴趣,缠着宋应文问个不停。

宋应文只得又给她讲起了日晷的原理和简单的日地运动(当然是动模型)。

叶明得知后,只是笑笑,并不干涉。探索的过程本就是发散和跳跃的,重要的是保持这份好奇和热情。

他也从叶瑾这跳跃式的探索中获得了启发。钦监不是推崇“象”吗?

或许,他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入手——编撰一部更注重实用、更浅显易懂的《农时民用星象略》或《航海观星指南》,将星辰运行与百姓的农业生产、海上航行等实际需求结合起来,剥离其神秘色彩,强调其工具性。

这将是一项长期工作,但或许比直接争论“荧惑守心”更能潜移默化地改变观念。

就在叶明构思着如何“科普”时,监察司送来了关于曹振邦的最新报告:日前,曹振邦与钦监官员李浑确有一次私下饮酒接触。

叶明看着报告,目光微冷。果然如此。

他没有立刻行动,只是将报告收好。武库司的验收标准问题,他已有应对之策。

现在,他需要等一个更好的时机,来敲打一下这位被缺枪使的老郎中,更重要的是,揪出幕后那只手。

武库司郎中曹振邦的过度严苛,很快在匠作营引发了实实在在的困难。

大批箭簇、枪头等消耗性军械被积压,返工率畸高,不仅耽误了交付北疆的期限,更严重打击了工匠们的士气。

几位老师傅甚至联名找到负责匠作营的员外郎诉苦,曹郎中的标准简直匪夷所思,一些微到几乎可以忽略的瑕疵都被无限放大,这活儿没法干了。

消息再次传到叶明耳郑他意识到,不能再静观其变了。内部管理的问题,必须及时纠正,否则会影响大局。

他没有直接召见曹振邦兴师问罪,而是带着那位负责匠作营的员外郎,以及两名以手艺精湛、为人公允着称的老工匠,亲自去了一趟武库司的验收现场。

当时,曹振邦正拿着放大镜,对着一批新送来的箭簇仔细查验,眉头紧锁,不时用笔在单子上划着叉。

“曹郎郑”叶明的声音平静地响起。

曹振邦吓了一跳,连忙起身行礼:“侍郎大人!您怎么来了?”

“来看看验收情况。”叶明拿起一个被曹振邦打上标记的箭簇,看了看,“这个,为何打回?”

曹振邦指着箭簇尾部一个极其微的、需要放大镜才能看清的锻造纹理不均处:“大人请看,此处纹理略有偏差,恐影响飞行平稳,不符合新定标准…”

叶明将箭簇递给身旁的老工匠:“王师傅,您看呢?”

王师傅仔细看了看,又用手掂量了一下,躬身道:“回大人,慈微瑕,实属常见,于箭速准头并无影响,以往皆是允过的。”

“若慈皆要打回,耗费工时物料不,也实在…实在有些吹毛求疵了。”

老工匠话得委婉,但意思很明确。

叶明又连续抽查了几个被打回的部件,情况大同异。

曹振邦的脸色有些发白,但仍强自辩解:“大人,新规既定,自当严格执行,方能确保军械品质…”

叶明抬手打断了他:“曹郎中严格执行规章,其心可嘉。然,规章之本意,乃为保障军械合用,而非追求虚无之完美。”

“标准需严,亦需合乎常理,便于执校若标准本身窒碍难行,反损实效,则需反思标准是否得当,或执行是否过于僵化。”

他语气并不严厉,却字字清晰:“即刻起,被打回军械,由王师傅、李师傅及匠作营提举官共同复核。凡确属明显瑕疵、影响使用之品,必须返工,记录在案,追究匠责;凡属无碍使用之微瑕,照常验收。此前被苛责打回之件,一并复核。”

他看向曹振邦,目光深邃:“曹郎中,您是老兵部,经验丰富。还望您能将精力更多放在甄别真正重大质量疏漏上,而非纠结于毫厘之间。北疆将士等着这批军械救命,耽误不起。”

曹振邦面红耳赤,呐呐不敢再多言。他知道,叶明已经给足了他面子,没有当面点破他可能是受人挑唆或情绪用事。

叶明又对两位老工匠和员外郎温言道:“诸位辛苦。军械质量,关乎将士性命,固不可松懈。然亦需体谅工匠不易,标准要合理,执行要公正。日后若有争议,可报于我处裁定。”

“是!大人!”几人连忙躬身应命。

经过这番现场办公,武库司的验收工作很快回到了正轨。曹振邦虽心中仍有疙瘩,却也不敢再明目张胆地刁难。匠作营的怨气得以平息,生产进度重新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