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星记忆河的冰层在惊蛰这突然发出“咔嚓”脆响,沿岸居民晨起时,只见河面浮冰如碎玉般裂开,数万块红绸随着融水漂荡,每块绸子末端都系着颗鼓鼓的种子,阳光照在上面,红绸像燃烧的火苗,种子壳上隐约能看见细密的纹路——是望归号船员的私章印记。
“是张叔的‘张’字纹!”住在河畔的老守麦人王伯捞起块红绸,指着种子壳上的纹路老泪纵横,“这是他当年给粮种盖的章,这样就能分清是谁培育的种子!”
河中央的冰丘突然崩塌,露出个深不见底的水洞,洞里涌出的红绸更密,其中块绣着“生”字的绸子缠着束灰白的发丝,发丝根部还沾着点船板的木屑。“是李老先生!”王伯的孙子宝指着绸子边角的眼镜印,“爷爷你看,这是李老先生的金丝眼镜磨的印子!”
岸边的孩子们踩着融冰追逐红绸,突然有个扎羊角辫的姑娘举起块红绸:“这上面有根长头发!是双丫髻形状的!”大人们凑过去看,绸子上的发丝弯成两个圈,正是望归号上姑婆的标志性发型。三后,漂浮的种子纷纷扎根河泥,冒出青绿色的芽。又过半月,芽苗长成半人高的麦秆,村民们收割第一茬麦秆时惊呆了——每根麦秆的茎秆里都嵌着根发丝,有的粗硬如鬃,有的细软如绒,对着光看,发丝里还缠着极细的红绸线。
“这是张叔的络腮胡茬磨的丝!”王伯剥开根麦秆,取出根粗硬的发丝,上面还沾着点麦麸,“他总爱用胡茬蹭粮袋,这样能让种子沾点人气儿”;“这根细软的是姑婆的!”宝举着麦秆跑过来,发丝在他掌心弯成个圈,“跟我奶奶藏的姑婆梳头匣里的头发一模一样!”
更让人动容的是,有户人家的麦秆里嵌着根染过蓝靛的发丝,根部缠着半粒珍珠——那是当年随船医生林姑娘的信物,她总爱用珍珠粉养发,望归号沉没前,她把珍珠敲碎混进了粮种里。夜里,麦秆堆突然发出细碎的响动。王伯举着油灯去看,只见麦秆间浮着些半透明的影子:张叔正弯腰给麦种盖章,胡茬蹭过粮袋发出“沙沙”声;李老先生戴着金丝眼镜,把自己的白发剪下一缕,心翼翼缠在种子袋上;林姑娘用银簪挑出珍珠粉,混进麦种里,发丝随着动作落在袋上;姑婆坐在船舷边梳头,掉落的发丝被她捡起,系在红绸上塞进种子袋……
“他们是在护着种子啊……”王伯哽咽着,“把自己的气脉、发丝都混进粮种,是想让种子带着他们的念想活下去……”
这时,河对岸突然传来惊呼,有村民在麦秆堆里发现块船板,上面刻着行字:“粮种需借人气养,发丝为引,红绸为凭,待麦熟时,吾等即归”,字迹正是望归号船长的亲笔。村民们自发组织起“护麦队”,王伯带着男人们加固河堤,防止麦田被融水冲毁;女人们收集麦秆里的发丝,用红绸编成香囊,挂在麦仓里;孩子们则每给麦苗唱歌,唱望归号船员当年教的《生息谣》。
有夜里,河对岸突然出现几只“冰毛兽”(冰星特有的夜行怪物,以麦种为食,皮毛能反射月光,不易察觉),正要扑向麦田时,麦秆里的发丝突然亮起红光,红绸无风自动,结成道屏障,冰毛兽撞上去,皮毛瞬间被红绸缠住,动弹不得——原来发丝里的红绸线浸过望归号的船油,能克制冰毛兽的寒气。
“是林姑娘的珍珠粉起作用了!”王伯看着冰毛兽被红光灼伤,激动地,“她当年珍珠粉混船油能制冰兽,果然没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