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雾船的厨房舱比航行日志里记载的要。星芽用指甲刮了刮舱壁上的老漆,露出底下层暗红的木纹——那是地球楠木特有的肌理,带着江南雨季的潮气。老周蹲在灶台前,正用块浸了菜籽油的抹布擦铁锅,锅底的37道划痕在煤油灯下发亮,像串歪歪扭扭的星子。
“第17道痕是去锈星那年划的,”老周的拇指摩挲过一道特别深的刻痕,茧子蹭着铁屑沙沙响,“你周爷爷非要把麦种塞进矿灯里带,‘到了那边,得让地球的麦香认认门’。结果过星云带时颠得厉害,锅从架子上掉下来,磕在星脉矿石上,就留了这道疤。”
星芽的指尖跟着落在划痕上,突然摸到点温热——不是铁锅的温度,是从木纹里渗出来的。她猛地缩回手,看了眼腕表上的光脉监测仪,红色波段正以0.3赫兹的频率轻轻跳动,像饶脉搏。
“别慌,”老周笑了,眼角的皱纹里还沾着早上磨麦粉时的麸皮,“这锅认人。当年你周爷爷的手一搭上去,它就发烫,换了锈星的老铁匠,摸半也是凉的。”他往灶膛里添了把松木柴,火苗“噼啪”窜起来,映得他手里的麦粉袋泛出暖黄的光,“今用的是新收的冬麦,在谷仓里晾了整整四十,你闻——”
他抓起把麦粉凑到星芽面前,粉粒簌簌落在她手心里,带着阳光晒透的焦香,混着点泥土的腥气。星芽突然想起背包里那本泛黄的《跨星食谱》,扉页上的字迹被水洇过,“麦需三晾,一晾去青气,二晾存日光,三晾收故土潮”,后面还画了个歪歪扭扭的笑脸,是周爷爷的笔迹。
“铁棘那子今早来偷麦粉,”老周把麦粉倒进陶盆,声音突然压低,像什么秘密,“要给锈星的弟弟寄点,让他们知道‘地球的麦子磨出来是暖的’。我没拦他,就多抓了把灶灰拌进去——你周爷爷,灶灰是‘土引’,混着走再远都不会散。”
正着,厨房门被撞开,铁棘抱着个铁皮罐冲进来,银灰色的头发上还沾着星脉矿的碎屑。他把罐子往桌上一墩,里面的星盐粒撞得叮叮当当响:“周伯!你看我找着啥了?”
罐子打开的瞬间,股带着金属味的咸涩漫开来,星芽的监测仪突然“嘀”了一声,银色波段跳了两下。铁棘从罐底掏出块巴掌大的星脉矿,晶体里裹着点暗红的东西,像凝固的血。
“这是我爹当年嵌在矿灯里的,”铁棘的指腹擦过晶体表面,那里有道浅浅的指痕,是常年握勘探锤磨出来的,“他星盐得跟‘念想’一起熬才够劲。那年在孤脉星遇着风暴,船差点翻了,他把这矿揣怀里,‘有它在,就知道锈星的家在哪’。”
老周接过星脉矿,往铁锅沿上轻轻一磕,矿块裂开道缝,里面的暗红东西掉出来——是半粒干瘪的麦种,被盐晶裹着,还保持着饱满的形状。星芽突然想起《跨星食谱》里夹着的那张字条:“锈星的盐硬,得用麦种泡软了才入味,就像人跟人处,得把心泡在一块。”
“长澜呢?”老周把麦种埋进麦粉里,声音里带零期待。铁棘刚要回话,舱门就被风吹开,长澜的触须绳卷着团蓝绿色的藻粉飘进来,绳端还挂着颗湿漉漉的潮汐石珠。
“潮爷爷要带露水的,”她的声音像孤脉星的潮水,一波波漫过来,“我在星湖边守了整夜,等第一缕光把藻叶上的露水凝成珠,这样磨出来的粉才带‘活气’。”她解开触须绳上的布袋,藻粉落在瓷碗里,泛着月光般的莹蓝,“你闻,有星湖水的味道。”
星芽凑近闻了闻,果然有股清冽的腥气,像暴雨过后的河滩。她的监测仪突然急促地响起来,红、银、蓝三色波段拧成了一股,在表盘上转出个的漩危老周把三样食材倒进铁锅时,星芽清楚地看到,麦粉里的麸皮、星盐里的矿屑、藻粉里的露水,在接触的瞬间都亮了一下,像三颗心在打招呼。
“该加‘土引’了。”老周从烟袋锅里倒出点烟灰,动作轻得像怕惊扰了什么。烟灰落在锅里,三色粉末突然沸腾起来,冒出的蒸汽在舱顶凝成了片的星云,里面隐约能看到艘破船的影子——是当年失踪的“归燕号”。
“我爷爷总,做饭跟守脉一样,”老周用竹勺慢慢搅动,锅里的漩涡越来越大,把舱壁上的木纹都映得晃动起来,“料得对,火得匀,最要紧的是得想着吃这口饭的人。你周爷爷在锈星矿上熬汤时,总对着锅‘铁棘他爹爱喝稠的,得多搅会儿’;铁棘他爹每次出任务,都往汤里撒把星盐,‘长澜奶奶怕腥,得压一压’。”
铁棘突然从怀里掏出个银哨子,吹了声悠长的调子——是锈星矿工的《出工谣》。长澜的触须绳跟着晃起来,敲出孤脉星的潮汐节拍。星芽的监测仪“嗡”地一声,三色光带顺着铁锅的划痕爬出来,在舱壁上织成了张网,网上挂着无数细的光点,像被网住的萤火虫。
“是‘归燕号’的船员!”长澜的触须绳剧烈地抖动着,其中个光点撞上了她的绳端,炸开团蓝雾,里面浮出个老婆婆的笑脸——是长澜从未见过的奶奶,正举着颗潮汐石珠,“等船回来,就用这珠子给你串个绳”。
铁棘的星脉矿突然发烫,烫得他差点松手。个银色光点从矿里钻出来,变成个穿矿工服的男人,正往锅里撒星盐,嘴里念叨着“铁棘这子,总嫌我盐放少了”。铁棘的眼泪一下子掉在锅里,溅起的水花竟变成了银色的星子。
老周的烟袋锅掉在地上,他却没捡。个红色光点从灶膛里飘出来,变成个戴草帽的老人,正往麦粉袋里塞纸条,字迹跟《跨星食谱》扉页上的一模一样:“给老周留着,他爱啃带麸皮的。”老周伸手去抓,光点却化作麦香,钻进了他的皱纹里。
星芽的监测仪突然发出阵温柔的蜂鸣,三色光带彻底融成了金色,在舱顶的星云里写出三个字:“回家了”。锅里的汤还在咕嘟咕嘟地煮着,麦香、盐咸、藻腥混在一起,顺着通风管飘出了破雾船,像根无形的绳,正往光脉带的深处延伸。
后来星芽才知道,那锅汤最终也没盛出来。老周把它倒进了光脉共振器,让汤的气味顺着光带飘了三三夜。那些在星云里迷路的光点,循着味儿一个个找回来,有的钻进铁锅的划痕里,有的缠在长澜的触须绳上,还有的附在铁棘的星脉矿上——就像当年,他们跟着“归燕号”的炊烟,在陌生的星球上找到彼此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