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年华言情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年华言情小说网 > 科幻 > 月球计划:广寒工程 > 第166章 茶盏定鼎·声波筑基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66章 茶盏定鼎·声波筑基

第166章:茶盏定鼎·声波筑基

林浩的钢笔还悬在图纸上方,墨迹凝而不落。他没有收回手,也没有继续书写。整个空腔里只剩下岩壁深处传来的一种低频震颤,像是某种古老机械在呼吸。

苏芸缓缓站起身,指尖从发簪滑到音叉末端。她没看任何人,只是将音叉轻轻贴在耳后,闭眼静听。那震动不是随机的,它有节奏——三长两短,间隔精准得如同节气更替。

“九尺之制。”她开口,声音压得很低,“《考工记》里的夯土律。”

林浩终于动了。他把笔收进衣袋,改用指节轻敲图纸边缘,一下,又一下。这不是思考的习惯动作,而是一种信号传递方式:不联网、不输码、不用任何会被模仿的电子逻辑。纯粹的物理节拍,像母亲当年修复壁画时用木槌敲打金箔的频率。

赵铁柱抱着地球仪,指针早已停止疯转,此刻稳稳停在一个坐标上。他低头看了眼,没话,但肩膀微微放松了些。

陈锋蹲在地上,匕首刃面朝下,贴着地面缓慢移动。青铜粉末在战术包里轻微震动,却没有再自动排列成阵。他知道这是个好兆头——系统暂时放弃了对行为模式的学习。

“阿米尔。”林浩忽然开口,“你记得《谐波宇宙》第三变奏的起拍点吗?”

通讯频道里沉默了一瞬。接着,鼓面轻响一声,像是手指试探性地碰了下皮革。

“记得。”阿米尔的声音带着一丝沙哑,“但上次失败是因为频率偏移了0.7赫兹。现代调音标准和古印度律制存在微差。”

“这次不用标准。”苏芸睁开眼,“我们用‘方位’定音。”

她转向夏蝉。夏蝉一直捧着那只青花瓷茶盏,碎片边缘已被手套仔细包覆。她点点头,没多话,走到量子锚定核心前,将茶盏轻轻嵌入凹槽。

杯底残留的月尘开始流动。不是被震动带动,而是自发地旋转、延展,最终形成一道极简的投影——一根直立的杆影,指向西北偏北十五度。

“土圭测影。”苏芸低声,“古人定四季、分阴阳,靠的就是这一缕影子。”

她转身对阿米尔比了个手势:“三点七米,正对投影延长线。”

阿米尔背着塔布拉鼓走过去,调整位置,坐下。鼓面绷紧,右手食指轻抚边缘。他闭上眼,嘴里默念一段梵语口诀,然后抬起手,第一击落下。

嗡——

声波扩散的瞬间,茶盏边缘泛起一圈涟漪状光晕。岩壁没有反应,但地面微震了一下。

“再快半拍。”苏芸,“黄钟为基,陶匏应和。”

第二击。节奏变了,鼓点密集起来,像雨滴落在铜盆上。这一次,整片岩层都跟着共振,灰尘从顶部簌簌落下。

林浩立刻蹲下,用笔尖在地面划出三个同心圆,每一圈都标注着《鲁班经》中的术语:“外圈承力,中圈导能,内圈归心。”这不仅是标记,更是声波导引场的设计图——让声音沿着特定路径传播,避免激发拟态反击。

第三击。

鼓声骤然下沉,仿佛从空气中坠入地底。紧接着,岩壁表面出现细微裂纹,灰白色物质从中渗出,像树汁般缓慢流淌。它们不散开,反而彼此吸引,一层层堆叠,形成规整的夯土结构。

“成了。”赵铁柱喃喃道。

那不是普通的地基。纹理交错处呈现出典型的“方胜纹”,四角回折,象征稳固;中心区域则是“回字基”,层层嵌套,符合《考工记》中王城地基的标准范式。

陈锋站起身,打开战术包,抓起一把长城砖粉末撒向地基表面。粉末飘落途中就改变了轨迹,自动吸附在新生结构的裂缝上,迅速凝结成细的榫卯连接件,填补空隙。

“物理兼容性良好。”他,“抗剪强度接近c40混凝土。”

苏芸没回应。她取出音叉,插入茶盏中心孔洞,手腕一抖,轻敲三下。

叮、叮、叮。

三声短鸣并未扩散,却让整块地基微微震颤,像是被唤醒的沉睡之物。林浩戴上检测手套,手掌贴上表面,读数很快稳定下来:应力分布均匀,微形变调节能力超出预期。

“活体结构。”他确认道,“能自我修复,也能适应外部负载变化。”

“那就不是死土。”阿米尔松了口气,擦了擦额头的汗,“是‘认主’的地基。”

“认的不是人。”苏芸看着地基一角,伸手抹去浮尘,露出底下一道刻痕——一个歪斜的“工”字,像是有人用指甲匆忙划下的。

她嘴角微微扬起,也用朱砂在旁边补了一笔,让字形完整。

“是认的规矩。”

林浩走到地基边缘,抬头望向岩壁深处。那里仍有暗流涌动的能量痕迹,但不再具有攻击性。相反,它似乎在等待下一步指令——墙体?立柱?还是穹顶?

“可以筑基了。”他。

没人欢呼。这种时候,情绪都被压缩成了最简单的动作:夏蝉轻轻吹了吹茶盏边缘的残尘,第一次露出笑;赵铁柱把地球仪抱得更紧了些,低声:“这回,是真的稳了。”

陈锋收起粉末罐,匕首归鞘。他扫视四周,能量波动趋于平稳,但他的手仍搭在战术包上,随时准备应对突变。

阿米尔低头检查鼓面,发现刚才那一段频率竟在皮革上留下了浅淡的波纹印记。他用指尖摩挲着,低声哼起那段旋律,像是要把这组声波牢牢记住。

苏芸站在茶盏旁,目光落在地基延伸的方向。她忽然蹲下,用手摸了摸最前赌一块夯土。

温度不对。

表面温凉,可内部却隐隐发烫,像是有什么东西正在下面生长。

她抬头看向林浩,刚要开口——

地基最前赌夯土突然裂开一道细缝。

没有声响,也没有震动。只有一缕极淡的气流从中溢出,带着某种难以形容的味道:像是烧过的竹简,又像陈年宣纸遇水后散发的气息。

林浩快步走来,蹲下查看。裂缝深处,隐约可见一层透明薄膜正在缓慢展开,像花瓣初绽。

“这不是结构层。”他伸手靠近,手套传感器立即报警,“是……分子重组反应。”

苏芸立刻取出随身容器,试图采集样本。可就在她靠近的瞬间,那层膜突然折射出一道光,映在岩壁上——

一行篆书浮现:

“工人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