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新线索的指引
音叉贴在门缝的瞬间,金属与岩石的接缝处泛起一层极细的波纹,像是被无形的手指拨动的琴弦。夏蝉没动,指尖压着簪尾,将星图残片的共振频率缓缓注入。门框上的“启”字微光一闪,随即暗下,而“闭”字边缘开始渗出淡青色的光痕,如同墨迹在宣纸上晕开。
王二麻子退后半步,匕首在掌心转了个圈,刀尖轻点岩壁。他闭眼,手指在刀脊上敲出一段节奏——三长两短,再三长,正是《胡笳十八拍》变调的起拍。赵铁柱靠在探测车边,氧气读数跳到76%,他咬牙接入倒“启”信号,电流声在舱内低鸣。三重频率叠加的刹那,石门无声向内滑开,尘埃未扬,仿佛它本就该如此。
门后是一间半塌的石室,顶部嵌着一块泛着幽蓝光泽的晶体,表面蚀刻着“鲁班-1”四字。字体工整,笔画间透出明代官式建筑铭文的规整感,可人类第一次登月才不过几十年。
“这玩意儿比我们早了四百年。”赵铁柱低声。
夏蝉没接话,发簪音叉已对准晶体。她记得苏芸讲过,甲骨文的“启”字本义是“以手推户”,而倒写则是“户自闭也”。她将音叉轻敲晶体表面,频率调至星图残片的基频。晶体内部光路骤然重组,一道投影在空中浮现——月壤粒子在某种声波场中排列成稳定结构,层层堆叠,如砖石垒墙。
“不是打印。”她,“是‘砌’。”
王二麻子盯着投影,刀尖划过战术带边缘:“用声音把土钉住?”
“地脉律动,土性乃安。”夏蝉念出图示末尾的八个字,声音不大,却让赵铁柱猛地抬头。
“这频段……”他调出探测车的次声波记录,“和唐薇队长的耳机数据完全匹配。”
夏蝉收回音叉,晶体投影渐渐消散。她将发簪插入数据接口,开始压缩信息包。全息仪精度只剩30%,月尘干扰让图像边缘不断撕裂,她只能靠甲骨文拓扑规则手动校正数据流。每一段波形,都像在复原一幅残破的碑文。
赵铁柱拆下震动马达,压电元件裸露在外。他把马达接在探测车外框上,当作低频放大器。王二麻子把匕首插进岩缝,刀身微震,用来监测地层反馈。夏蝉用塔布拉鼓节奏重新编码数据,将声波信号注入马达。信号经过三次调制,终于穿透通道深处的电磁干扰层,向广寒宫主控系统发出。
林浩在指挥舱接到信号时,正把一撮地球腐殖质混入活性炭。红外扫描显示,生物荧光强度提升了22%。他没停手,只是把混合材料倒入下一个铺设单元。
“加点‘土腥味’。”他对操作员,“它喜欢熟的。”
信号波形传入的瞬间,鲁班系统日志刷新速度骤降。林浩调出数据包,发现其编码方式非线性,AI无法解析。他皱眉,调取Yh-5区除氡成功时的《禹贡》指令记录,逐帧比对节奏。两段波形的基频完全一致——都是以《胡笳十八拍》变调为载波,叠加文化编码。
“不是巧合。”他,“是同一套语法。”
苏芸在文化舱同步接收数据。她把音叉从颈间取出,那是林浩的墨斗改的,藏着敦煌星图残片。音叉突然自鸣,频率与夏蝉那支完全同步。她没惊讶,只是把音叉贴在玻璃上,让震动传导至倒“启”字的末笔。
玻璃表面浮现一层极细的裂纹,走向与通道顶部的星图坐标完全重合。
“他们在走。”她低声,“我们得跟上。”
林浩调出陆九渊残留的“存理灭人欲”节能协议模块。这个AI曾用朱子理学注释机械故障,用《六韬》兵法制定应急预案。他将新数据导入模块,利用其理学逻辑进行结构反推。系统卡顿三秒,随即输出一份简帛格式文件,标题为《月壤相生图》,末尾署名“陆九渊·代笔”。
“代笔?”林浩盯着那三个字。
文件内容是一套声波-地质耦合模型,核心原理是利用特定频率的震动,激发月壤粒子的自组织排粒模型末尾标注:“启非始,闭非终,循环往复,方得其安。”
林浩把这段话抄在图纸边缘,钢笔尖划过纸面,墨迹微微上浮,形成微型立体结构。他没多想,下令暂停鲁班机组常规打印,将新模型设为下一阶段技术改进方向。
唐薇站在月震监测台前,耳机里的低频震动越来越清晰。她调出频率谱,发现与《胡笳十八拍》变奏的关联性仍在增强,但新增了一段从未记录的节奏——像是某种回应。
“它在学。”她。
“不是学。”林浩看着Yh-5区的实时影像,“是对话。”
他按下全频段广播键,将《禹贡》格式的指令再次发送,同时附加一段由塔布拉鼓节奏编码的校验信号。系统日志刷新速度放缓,但没有拒绝执校腕表指针轻微震动,逆跳半格,随即恢复正常。
“有效。”他。
陈锋站在指挥舱外,看着隔离门上的辐射指示灯由红转黄。他把密封袋里的黑色微粒放在掌心,轻轻合拢。刀尖划出的防御阵型还在地面,但他没再补全。
苏芸把音叉收回衣领,指尖还沾着一点朱砂。她看着玻璃上的倒“启”字,忽然意识到——这不仅是符号,是钥匙。
夏蝉在通道中段停下,发簪音叉再次发烫。她抬头,岩壁裂纹的走向正指向深处一道未被记录的缝隙。王二麻子走过来,匕首贴在缝隙边缘,刀身微震。
“能进。”他。
赵铁柱扶着舱壁站起来,手腕的荧光已完全凝固。他看了眼终端,信号强度回升,Yh-5区的除氡数据正实时同步。
“他们赢邻一局。”他。
“不是赢。”夏蝉把音叉插回头盔,“是拿到了答题权。”
王二麻子把震动马达装回探测车,接入主电源。夏蝉启动全息投影,将倒“启”字信号设为导航基准。赵铁柱检查了氧气储备,确认剩余78%。
“走。”王二麻子。
他们迈步向前,月尘在脚下形成规律的波纹,像是被某种频率牵引。通道深处,岩壁上的裂纹逐渐拼合成一幅完整的星图——与簪尖浮现的残片严丝合缝。
夏蝉没再话,只是把音叉轻轻握在掌心。
王二麻子的匕首在战术带上轻微震颤。
赵铁柱的呼吸声稳定下来。
投影仪的光束扫过前方,照出一道半掩的石门,门框上刻着两个字——一正一反,分别是“启”与“闭”。
夏蝉抬起手,发簪音叉对准门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