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年华言情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年华言情小说网 > 科幻 > 月球计划:广寒工程 > 第112章 尝试与突破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12章:尝试与突破

赵铁柱的呼吸声在头盔里来回撞击,像一块生锈的齿轮卡在喉咙深处。王二麻子把匕首从鞘里抽出半寸,刀身贴着岩壁滑动,震感断了,又续上,像是某种信号在试探回应。夏蝉没动,发簪还悬在空中,簪尖那点微光正缓缓褪去,像是被通道深处吸走的余音。

她低头看了眼终端,数据包已发送,压缩编码嵌着“倒启”信号波形。没有回执,但月尘的流动变了——不再是无序翻滚,而是沿着岩缝形成环状轨迹,像被什么规则重新编排过。

“信号穿过去了。”她。

王二麻子收刀入鞘,顺手把震动马达塞进战术带。赵铁柱抬手想什么,指尖刚碰到面罩,腕部荧光突然一颤,皮肤下的笔画轻微扭曲,随即稳定成一个完整的倒“启”字。他没缩手,只是盯着那纹路,像在确认自己还活着。

“它认了。”他。

夏蝉点头,把音叉重新别回头盔夹层。簪尖残留的星图残片还在发烫,她没再看,只是将全息投影仪调至低频扫描模式。图像依旧撕裂,但边缘开始收敛,像是被某种频率抚平的褶皱。她输入一段塔布拉鼓节奏,作为背景载波,投影终于稳定下来——通道中段的顶部裂纹,呈现出与星图残片完全重合的走向。

“不是巧合。”她低声,“是坐标。”

王二麻子靠在舱壁,打开通讯模块的物理接口,接上数据线直连主控。屏幕上跳出Yh-5区的实时反馈:氡气浓度下降18%,石灰-炭复合层开始生效。他盯着那条曲线,手指在接口边缘敲了三下,节奏和《胡笳十八拍》变奏的前三个音符一致。

“他们在写。”他,“用土。”

夏蝉没接话,而是把音叉再次抽出,轻轻敲击岩壁。这一次,震动频率不再是防御性的干扰,而是主动的探询。月尘应声而动,沿着裂纹排列成一段残缺的乐谱——依旧是《胡笳十八拍》第五段,但最后一个音符不再是扭曲的“人”字,而是清晰的“门”形篆文。

“它要我们接下去。”她。

“不是接。”王二麻子盯着那符头,“是改。”

他拔出匕首,用刀尖在岩壁上划下一道反向斜捺,动作干脆,像在切断某种既定程序。月尘瞬间重组,乐谱断裂,随即重新排列,形成一段从未记录过的变调。夏蝉迅速记录波形,导入解码模型,结果跳出一个甲骨文结构——“启”字的倒写形态,在商周卜辞中意为“闭门以待”。

“不是引导。”她,“是筛选。”

赵铁柱靠在角落,手腕的荧光已不再蔓延。他抬起手,看着皮肤下的笔画,忽然笑了:“它不是在写字,是在考试。”

王二麻子收刀,从战术包里取出一块备用电池,外壳上蚀刻着倒“启”信号。他把它接入探测车的应急电源,启动低功率广播。信号发出后,通道内的月尘开始缓慢下沉,形成一条可通行的路径。

“走。”他。

夏蝉收起设备,最后看了眼岩壁上的乐谱残迹。她没再敲击,只是把音叉轻轻贴在裂缝边缘,任其自然共振。簪尖的星图残片一闪,随即熄灭。

基地这边,林浩正站在Yh-5区的监控屏前,盯着石灰-炭复合层的红外扫描图。活性炭颗粒在月壤中呈现出微弱的生物荧光,像是被什么唤醒的休眠信号。他没动,只是把钢笔夹在指间,轻轻敲击屏幕边缘,节奏和《禹贡》指令的发送频率一致。

唐薇的次声波耳机传来一段低频震动,她摘下耳机,调出波形图:“地层反馈显示,氡气流动方向已偏移37度,正被引导至深层沉积带。”

“不是被吸附。”林浩,“是被引走。”

他调出陆九渊AI残留的《六韬》布阵模块,将下一阶段的铺设路径重新编码为“虚实相生”的战术序粒系统短暂卡顿,随即开始执行,打印头绕开干扰区域,将复合材料精准注入板结层下方。

“它不认工程。”他,“它认阵法。”

陈锋站在隔离门内,盯着辐射读数。浓度已降至安全阈值以下,三名昏迷的工程师开始恢复意识。他没话,只是把特制匕首从战术带上取下,插入地面划出一道短横——防御阵型的起笔。刀身没震,但他知道,脉冲还在,只是换了节奏。

“你真信这套?”他问。

“不信也得用。”林浩把《工开物》的电子页调到“石灰伏氡”条目,“我们试了所有现代方案,全被系统绕开。可当我‘这是古法’,它停了0.3秒。”

“0.3秒不够定生死。”

“但够发一条指令。”林浩按下确认键,“现在,它知道我们懂它的语言。”

陈锋没再反驳,只是把匕首拔起,刀尖沾着一点黑色微粒。他用指腹碾开,颗粒在光下泛出金属光泽,结构与唐薇研究的“冰火长城”顶部分子重组体一致。他没声张,把微粒收进密封袋,贴上标签。

苏芸在文化舱内重写倒“启”字,甲骨文发簪在玻璃上划出清晰笔迹。她同步调取夏蝉传回的通道图像,进行拓扑比对。两者的结构呈现镜像对称,像是同一道门的内外两面。

“不是偶然。”她,“是设计。”

她把音叉从颈间取出,那是林浩的墨斗改的,藏着敦煌星图残片。音叉突然自鸣,频率与夏蝉那支完全同步。她没惊讶,只是把音叉贴在玻璃上,让震动传导至倒“启”字的末笔。

玻璃表面浮现一层极细的裂纹,走向与通道顶部的星图坐标完全重合。

“他们在走。”她低声,“我们得跟上。”

林浩接到数据时,正把一撮地球腐殖质混入活性炭。红外扫描显示,生物荧光强度提升了22%。他没停手,只是把混合材料倒入下一个铺设单元。

“加点‘土腥味’。”他对操作员,“它喜欢熟的。”

唐薇站在月震监测台前,耳机里的低频震动越来越清晰。她调出频率谱,发现与《胡笳十八拍》变奏的关联性仍在增强,但新增了一段从未记录的节奏——像是某种回应。

“它在学。”她。

“不是学。”林浩看着Yh-5区的实时影像,“是对话。”

他按下全频段广播键,将《禹贡》格式的指令再次发送,同时附加一段由塔布拉鼓节奏编码的校验信号。系统日志刷新速度放缓,但没有拒绝执校腕表指针轻微震动,逆跳半格,随即恢复正常。

“有效。”他。

陈锋站在指挥舱外,看着隔离门上的辐射指示灯由红转黄。他把密封袋里的黑色微粒放在掌心,轻轻合拢。刀尖划出的防御阵型还在地面,但他没再补全。

苏芸把音叉收回衣领,指尖还沾着一点朱砂。她看着玻璃上的倒“启”字,忽然意识到——这不仅是符号,是钥匙。

夏蝉在通道中段停下,发簪音叉再次发烫。她抬头,岩壁裂纹的走向正指向深处一道未被记录的缝隙。王二麻子走过来,匕首贴在缝隙边缘,刀身微震。

“能进。”他。

赵铁柱扶着舱壁站起来,手腕的荧光已完全凝固。他看了眼终端,信号强度回升,Yh-5区的除氡数据正实时同步。

“他们赢邻一局。”他。

“不是赢。”夏蝉把音叉插回头盔,“是拿到了答题权。”

王二麻子把震动马达装回探测车,接入主电源。夏蝉启动全息投影,将倒“启”字信号设为导航基准。赵铁柱检查了氧气储备,确认剩余78%。

“走。”王二麻子。

他们迈步向前,月尘在脚下形成规律的波纹,像是被某种频率牵引。通道深处,岩壁上的裂纹逐渐拼合成一幅完整的星图——与簪尖浮现的残片严丝合缝。

夏蝉没再话,只是把音叉轻轻握在掌心。

王二麻子的匕首在战术带上轻微震颤。

赵铁柱的呼吸声稳定下来。

投影仪的光束扫过前方,照出一道半掩的石门,门框上刻着两个字——一正一反,分别是“启”与“闭”。

夏蝉抬起手,发簪音叉对准门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