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是在嬴渠梁倒塌刹那,一条狰狞的黑色巨龙顷刻从其身躯飞出,一飞冲。
巨龙在空际不断盘旋,嘶吼,仿佛是在为嬴渠梁送别。
随着一道宛若黄钟大吕的轰鸣在地响彻,狰狞的黑色巨龙缓缓定格。
硕大的龙鳞化作书封,龙筋化作桥梁,血肉化作一张张书页。
且不同于先前的泛黄颜色,这本独特的书籍,整体呈现血色。
书籍封面上,缓缓浮现两枚冷血竖眼,时闭时张,仿佛拥有生命般。
当嬴渠梁的尸体化作一缕缕华光消散在地时,那双竖眼下方,出现了两枚黑色大字。
《秦纪》
书籍翻动不止,最终定格在第一页,充满神性而又慈祥的旁白声,响彻在整个直播间。
“作为秦国的第二十四代君主,嬴渠梁的一生是带领贫弱秦国逆改命的史诗传奇。”
“他二十一岁临危受命,承国耻而奋起,魏国占据河西之地,六国会盟欲瓜分秦国,他断左手二指血刻国耻碑,誓言:诸侯卑秦,丑莫大焉,发布《求贤令》宣告:有能强秦者,吾尊官,与之分土!”
“他顶住世族压力,三试商鞅后授以左庶长大权,他三拜余朝阳后授以郎中令、太傅大权。”
“当三人把手言欢时,嬴渠梁的内心是豪情万丈的,仿佛九鼎近在咫尺,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意外,击碎了嬴渠梁的雄心壮志,也夺了嬴渠梁视为崛起基石的性命,苍何其不公也!”
“他迁都咸阳、奖军功、行郡县,亲率秦军东征,于河西之战歼魏武卒八万,收复失地至洛水以东。此役终雪前耻,列国惊惧,下卑秦之局彻底扭转。”
“穷厄中开新,他以血性与远见铸就强秦脊梁:断指立碑刻国耻,三试三拜定乾坤,法行无赦破桎梏,终使西陲弱邦成虎狼之师!”
“嬴渠梁的故事结束了,但秦国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超然世外的旁白声落下帷幕,取而代之的,是手持一杆‘秦’字大纛的巨大虚影。
他就静静站在那里,等待后方的嬴驷虚影快步追赶,等两人并驾齐驱后。
嬴渠梁的虚影重重拍了拍嬴驷肩膀,将手中那杆秦字大纛郑重交托对方。
笑着,注视着嬴驷接过大纛,奋往直前!
他的征途结束了,但嬴驷的征途,秦国的征途,才刚刚开始!
望着这神圣无比的一幕,余朝阳这才后知后觉。
所谓的奋六世余烈,一扫六合,从来都不是什么一帆风顺的命所归。
这是一代又一代老秦人前仆后继,化自身血肉为燃料,共同铸就的铁血史诗!
整个环节,每个人都缺一不可!
【泪目了,这嬴渠梁的能力胸怀,当真是大大超乎了我的想象,是位值得尊敬的人物。】
【直到此时方明白,所谓的一扫六合,从来不是什么降猛男,而是一代又一代的前仆后继。】
【倘若后边的秦君人人都和嬴渠梁一样,那奋六世余烈的含金量真拉满了。】
【了解越多,就越能明白嬴渠梁的开辟地决心,唐秦菜三人就是活生生的例子,时代的限制不是这么好打破的。】
【嬴渠梁含笑而终,哥们应该高兴才是,可心底就是止不住伤感,遗憾啊!】
【可不咋滴,商君朝阳联手,现在的秦国绝非这副模样,一定大有不同,错失崛起良久,一生要强的秦公又怎能不为之神伤?】
【苍不公,地不仁,哪怕到死仍念叨着阳哥,这就是白月光的杀伤力啊!】
【阳哥:这次回来我只办三件事,战争、战争、还踏马是战争!】
【驷阳:咱师徒联手,你们六国能活着是这个↑能让你们活着我们是这个↓。】
在弹幕的万分感慨中,大地陡然颤抖起来。
黄沙漫,一支大军悄然出现在视野尽头。
尽管视野有所遮拦,但众人还是一眼就认出了对方归属国。
正是和秦国有着血海深仇的魏国!
历经两次大败,魏国国力早已落败,大不如前,今日再起兵戈,显然已经做好殊死一搏的准备。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眼下率军叩关,摆明了就是抓住政权交接动荡之际,趁秦国病,要秦国命。
可商鞅嬴驷何等聪明绝顶人物,又怎会没有防备?
表面的函谷关守备空虚,实际上藏匿着三万精锐,就等着魏国自投罗网呢。
“好大的胆子!”
赢虔凶神恶煞,当即就准备请命率军抗魏,可没想到却是有人快他一步。
只见余朝阳一步踏前,面容坚毅的躬身作揖:“望秦公允在下领兵击魏,扬我国威!”
嬴驷虽还未登基上位,但明眼人都知道秦君之位板上钉钉。
所以这声秦公倒也不算逾越。
望着眼前这位颇具故人之啄少年,嬴驷骤然沉默起来。
兵戈无事,余朝阳虽一遭觉醒宿慧,可个人能力还有待考究。
他不确定对方究竟遗传了其父几层本领。
但可以确定的是,从余朝阳今日的表现来看,日后必定会被重用。
嬴驷并没有直接表明态度,只是意味深长问了句:“兵戈乃国之大事,你…可有把握?”
回应他的,是余朝阳铿锵有力的表态。
“不能大败魏军,朝阳…提头来见!”
“好!”嬴驷眼中精芒一闪,当即下令:“即刻起,汝为函谷关最高军事长官,大事宜皆可自行判断。”
“此战事了,大大有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