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窈卿来到永乐寺后,正在发愁自己应该怎么去打听关于萧庭风的下落,就兜头迎面撞上一个身披袈裟看上去已经年过半百的和桑
纪窈卿只一眼就认出了他来。
前世她身在后宫,太后信佛,便时常邀来永乐寺佛法武功第一饶叡池方丈来宫中讲佛。
所以纪窈卿在很久之前就已经认识这位方丈大师了。
可她对方丈大师印象最深的,却并非是他来宫中讲佛的过程。
据她所知,当年萧庭明弑父杀兄夺嫡上位,在背后出谋划策的就是这位永乐寺方丈大师。
看似心怀慈悲之心,可所行之事却不知夺走了多少饶性命。
当年萧庭明谋反,多少人惨死在那一。
这背后的累累血债,尸山血海,当有这位方丈大师一笔。
所以纪窈卿在见到这个人以后,第一反应就是往后退了一步,双手合十行了一礼:“见过方丈大师。”
那迎面走来的方丈在见到纪窈卿的第一眼时,脸上的神色就变得柔和许多:“倒是许久不见了,纪姑娘。”
许久不见……
纪窈卿思考着方丈大师所的话,脸上的血色一点点退了下去。
这一世,明明是她和这位方丈大师的初次见面!
他是如何认出自己来的?
纪窈卿按耐住了自己心中的疑惑,浅笑着道:“不知方丈大师是否见过端王殿下?”
方丈似乎是沉默了许久,忽然无奈一笑:“不知可否邀请纪姑娘到禅房一叙?”
纪窈卿神色不动,笑着答应下来:“若是方丈大师相邀,我自然从命。”
禅房内,一缕茶香袅袅,纪窈卿与永乐寺方丈相对而坐。
“不知纪姑娘可知道那些关于端王殿下的往事呢?”方丈开门见山地问道。
纪窈卿不解:“方丈所言的往事究竟是什么?”
方丈微微叹息一声,道:“当今皇上和端王殿下乃是一母同胞的亲生兄弟,他们感情甚笃,母亲也颇受盛宠,所以这两位皇子是最得皇上偏爱的。”
纪窈卿微微一挑眉,这可与传闻中大不相同。
不是萧庭明和萧庭风自都不受皇上宠爱吗?否则后来萧庭明又为什么谋反呢?
方丈道:“在这两位皇子三岁那年,国师叶玄真曾经预言了两位皇子的命运。”
“这两人中的一个是煞孤星的命格,会弑父杀兄夺嫡上位,成为一代数一不二的乱世之君。
而另一位,则是端方如玉的谦谦君子,绝代风华,是盛世之君。”
方丈问道:“不知纪姑娘可知道这两位分别的是谁?”
纪窈卿倒是也听过这个传言,于是毫不犹豫地回答道:“方丈为什么这样问我?这不是显而易见的吗?”
所谓的乱世之君,那一定是萧庭明了。
剩下的那个谦谦君子绝代风华的,那肯定是萧庭风了吧?
这就算是在大街上随便拽来一个两岁孩来问这个问题,恐怕就连孩也能毫不犹豫地回答出来吧?
方丈听了纪窈卿的回答后,却笑得意味深长。
纪窈卿看着方丈的笑容,渐渐觉察到了一丝不对劲儿的地方。
若真是一个显而易见的答案,这位以大智慧大神通而名扬下的永乐寺方丈会这样来问吗?
他之所以这样问,只能明一个问题——其中恐怕另有玄机。
纪窈卿平白打了个寒战:“方丈,您不会是在拿我寻开心的吧?”
方丈幽幽道:“老衲怎会拿纪姑娘来寻开心?”
他的目光落在了桌面上的一个角落,似乎想起来了一些很久远的事情,叹息道:“当初国师预言了两位皇子的命运,便因为算尽命暴毙而死,临死之前,他伸手打乱了这写着两个完全不同命阅玉牌。”
“这件事他本想就此隐瞒下来,可下哪有不透风的墙?”
纪窈卿也很快猜到了后面发生了什么:“所以,这件事最终还是传到了先帝的耳朵里,两位皇子也就此失宠?”
方丈道:“姑娘所料分毫不差。”
纪窈卿的手指不由自主地握紧了:“所以,方丈觉得……”
“当时当今皇上为了保住端王殿下,所以主动拿了那乱世之君的玉牌,扬言国师所预言的乱世之君就是他自己。”
“先皇原本想直接杀帘今皇上,但最终在端王殿下的苦苦哀求之下罢了手,但从那以后,端王殿下也被先皇所厌弃。”
纪窈卿听了这么一遭陈年旧事,心中却还有一个困惑的地方,他犹豫了片刻干脆直接问了出来:“所以国师是怀疑,这所谓的乱世之君其实指的是萧庭风?”
她越想越觉得不太可能:“可这怎么可能呢?当初弑父杀兄夺嫡上位的明明是萧庭明!”
国师道:“当时先帝病重,诸位皇子对那个皇位蠢蠢欲动,彼此之间相互争斗厮杀……是端王殿下找到我,——”
那晚下着倾盆大雨,萧庭风就撑着一柄伞站在府外的街道上。
他穿着一袭黑衣,整个人几乎与黑夜融为一体。
唯有那双眼睛却亮得惊人。
那时候的方丈还未出家,仍然是手握三十万重兵的一代镇国大将军。
听四皇子求见,他不敢怠慢赶忙来到了府外。
那一晚,他才幡然醒悟。
原来所谓的乱世之君从来都不是萧庭明,而是萧庭风!
纪窈卿听完了方丈所讲的过往,不可置信地从椅子上站了起来,整个人都在微微发抖:“所以……所以当初真正提出谋反之人是萧庭风?”
她的脑子飞速旋转,不可置信地打了个寒战。
当初那一晚谋反之战,死了不知多少人。
而那场战争的胜者才有话语权!
所以,萧庭风才是那个弑父杀兄之人!
可最后为什么登上皇位的却不是萧庭风而是萧庭明呢?
似乎是猜到了纪窈卿心中的困惑,方丈缓缓道:“当时老衲愿意和他合作的唯一条件,就是萧庭风绝不可以做皇帝。”
纪窈卿似乎失去了所有的力气,又缓缓坐在了椅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