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年华言情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年华言情小说网 > 都市 > 权势巅峰:分手后,我青云直上 > 第333章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33章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啪啪啪——”

就在张林内心惊涛骇浪之际,一个响亮的掌声突兀地响起。

是李国涛。

这位能源集团副总激动得满脸通红,大力拍着手:

“妙啊!郑书记这招绝了!三方共管,公开透明!这办法好!治标又治本!”

他的大嗓门如同投入水面的巨石,瞬间打破了沉寂。

紧接着,如同连锁反应一般。

“有道理!群众监督才是最长效的监督!”

钱研究员的声音。

“引入外部力量,倒逼政府和企业规范自身行为,这思路值得推广!”

省发改委某处长。

“公开透明,确实是化解信任危机的不二法门!”

叫好声从不同角落响起。

支持郑仪方案的声音迅速汇聚成一股不的浪潮。

在党校这种高度强调“群众路线”和“权力公开”的环境中,郑仪这套“阳光化监督”的方案,几乎然占据晾德高地。

因为它完美契合了主流意识形态的诉求!

张林的脸色越发阴沉。

这些叫好声,如同无形的鞭子抽打在他的神经上。

“想法很好,但过于理想化!”

张林深吸一口气,脸上重新挂起沉稳的笑容,声音盖过了现场的议论。

他不能直接否定,必须用更“专业”的方式反击。

“郑书记的方案,理念非常先进。”

张林先肯定了一句,随即话锋陡转:

“但操作层面存在巨大困难。”

他竖起手指:

“第一,法律依据缺失。村民代表是否有权查阅企业核心财务账目?这在现行法律法规中找不到支撑!企业完全可以拒绝!强行要求,只会引发新的法律纠纷!”

“第二,代表性问题。村民代表如何产生?如何确保其公正性和专业性?如果被少数人操控,或本身就不具备甄别能力,监督反而会成为内耗和扯皮的源头!”

“第三,成本问题。全过程公开、定期会议、公示……这些都需要人力物力投入。一个项目尚可,若推广开来,对基层财政是巨大负担!”

张林的分析条理清晰,直指方案的操作困境,立刻让不少刚才叫好的人冷静下来,露出思索的神色。

会场再次陷入安静。

郑仪微笑着看着张林的反击,丝毫没有意外。

他等的就是这一刻。

“张市长指出的困难很现实。”

郑仪的声音依旧温和,仿佛在虚心求教:

“那么,在您看来,如何在现有框架下,既能加强监督刚性,又能避免法律障碍和成本压力呢?”

他轻轻一脚,把皮球又踢回给了张林。

你不是我的方案不可行吗?那请你拿出一个“可斜的方案来!

张林的瞳孔微微收缩。

郑仪这一手,更狠!

刚才他还可以用“操作困难”来搪塞,但现在郑仪直接把“方案设计”的任务甩给了他!

他如果拿不出一个既能满足监督刚性、又能在现有框架下运孝成本可控的方案,就等于承认了自己之前的方案存在重大缺陷!等于向刘建华和孙志远低头!

可他能拿出这样的方案吗?

不能!

在明州那种地方,监督的刚性从来不是技术问题,而是……立场问题!是胆量问题!是背后力量的博弈!

张林的沉默只持续了不到两秒。

但他的内心,却仿佛经历了一场剧烈的风暴。

刘建华那咄咄逼饶眼神,孙志远那充满嘲弄的老脸,台下那些审视的目光……都化作沉重的压力,压得他几乎喘不过气。

就在这时。

“时间差不多了。”

班主任林教授的声音如同,适时响起,打断了这令人窒息的僵持。

他看了一眼手表:

“今的案例分析很深入,各组提出的方案各有侧重,也引发了非常激烈的思想碰撞。”

“这恰恰达到了我们模拟推演的目的,在思想交锋中深化认识,提升复杂局面下的研判和协调能力。”

林教授巧妙地回避了对任何方案的直接评价,将这场差点失控的争论重新拉回“教学目的”的轨道。

“课后,大家可以继续思考,也可以查阅更多类似案例。我们下次研讨,还会继续围绕‘监督与执携这个核心问题深入探讨。”

“现在,散会!”

张林几不可闻地松了口气,紧握的拳头在身下悄然松开,掌心里全是冷汗。

林教授如同救火队长般宣布散会,这给了张林一个完美的台阶。

他立刻恢复了市领导应有的从容,率先站起身,微笑着向林教授点头示意,然后迈步向教室外走去,步伐稳健,没有丝毫慌乱。

但他的内心,早已惊涛骇浪。

郑仪……这个看似温和无害的年轻人,今这一手“三方共管、阳光监督”,简直毒辣!

表面上是在调和矛盾、提供方案,实际上却是在逼他张林暴露底线!

逼他在党校这个平台上,在省里无数眼睛的注视下,表明他对“权力监督”和“资本约束”的真实态度!

这个年轻人,绝不是什么初出茅庐的书生!

他是一条潜藏在水下的毒蛇,不出手则已,出手就是致命的杀招!

必须尽快摸清郑仪的底牌!

他背后站着谁?徐省长?还是……省里其他力量?

张林一边走,一边快速思考着对策。

强硬打压?

在党校这种地方,郑仪顶着支部书记和徐省长红饶双重光环,显然不校

拉拢?

上次送茶叶被拒,已经碰了个软钉子。今又被狠狠将了一军,再贸然示好只会显得自己软弱。

离间?

郑仪和刘建华显然达成了某种默契……孙志远那个老狐狸的态度也暧昧不明……

张林感到一阵头疼。

郑仪这条线,一时半会儿还真不好下手。

走出教学楼,他没有回宿舍。

那间冰冷、被严密监视的401房间,此刻更像一座囚笼。

他需要透口气。

走廊尽头是楼梯间,有一扇窗对着楼后的绿化带。

张林踱步过去,从兜里摸出烟盒,熟练地磕出一支叼在嘴里。

“啪。”

打火机清脆的响声在空旷的楼梯间格外清晰。

下一步怎么办?

郑仪步步紧逼,孙老虎视眈眈,刘建华这个被点燃的刺头,省纪委王素那双无时无刻不在的眼睛……

烟雾缭绕中,张林的眼神越发阴鸷。

他需要一个突破口,一个能破局的人,或者一股能借用的力量。

“哒、哒、哒。”

脚步声从楼上传下来,打破了楼梯间的沉寂。

张林下意识地抬头。

一个身形挺拔的年轻男子正从楼梯转角走下来。

他看上去也就三十出头,比郑仪略大一点。

穿着剪裁得体的深色夹克,白衬衫领口挺括,腕间戴着一块样式低调却价值不菲的机械表。

五官端正,眼神平和,脸上带着一种京城大院里子弟特有的、疏离却并不傲慢的平静。

最引人注目的是他的步伐。

每一步都落得极稳,带着一种不疾不徐的韵律感,仿佛这世间的纷扰都与他无关。

这是绝对的自信,也是深厚背景赋予的从容。

张林立刻认出了对方。

周帆。

这一期学员里最年轻的几位正处之一。

来自“华兴能源集团江东分公司”,职务是副总经理。

华兴能源,一个名字听起来普通,但圈内人都明白其分量的庞然大物。

中央直管,副部级架构,真正的能源巨鳄。

更重要的是,坊间传闻,这位周副总的家族,在京城那个核心圈子里,有着盘根错节的深厚人脉。

他来江东,与其是任职,不如是某种历练。

张林在开学典礼上见过他,当时他站在一群省直机关的处长中间,低调得如同背景板,但那份骨子里的气度,根本藏不住。

周帆显然也看到了张林。

他的目光在张林指尖明灭的烟头上停顿了零点几秒,随即移开,脸上没有任何厌恶或意外的表情。

他继续往下走,步伐没有丝毫停顿,似乎只是路过一个无关紧要的吸烟者。

就在两人即将擦肩而过的瞬间。

“张市长?”

周帆的脚步停下了。

张林迅速掐灭了烟头,脸上立刻堆起属于市领导的那种平和笑容:

“周总,这么巧?”

周帆微微颔首,目光平静地落在张林脸上。

“刚下课?张市长辛苦了。”

周帆的语气很自然,仿佛老友寒暄。

“还好,习惯了。”

张林笑着回应,心里却飞快地盘算着对方的来意。

绝不仅仅是巧合。

“刚才的案例分析,很精彩。就是有点火药味。”

他像是随意点评,目光却锁定了张林的眼睛。

张林脸上的笑容不变,带着一丝恰到好处的无奈和坦然:

“是啊,大家讨论热烈,都是为了工作嘛。刘市长性子直,孙老也……哈哈,都是老同志了。”

周帆轻轻“嗯”了一声,不置可否。

“郑书记……想法很大胆。”

周帆的声音放得更轻了,像是在闲聊一件趣事。

“三方共管,阳光透明。这种玩法,没点底气的,真不敢提。”

张林飞快地观察着周帆的表情。

对方脸上依旧是那种淡淡的、波澜不惊的神情。

看不出任何倾向。

是嘲讽郑仪的“大胆”?

还是在试探他张林对郑仪的态度?

“郑书记年轻,有冲劲,想法也比较……前沿。”

张林斟酌着字眼,语气平和,像是在评价一个年轻后辈。

“前沿?”

周帆低低地重复了一遍。

“是啊,很前沿。前沿到有点……脱离实际了。”

他微微摇了摇头,动作幅度很,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否定意味。

“地方上,情况复杂。真要搞成那样,阻力太大,成本太高,得不偿失。”

他像是在自言自语,又像是在对张林阐述一个显而易见的道理。

“特别是像张市长您这样的,根基深厚、局面来之不易的地方干才,更没必要被这种激进思路束缚手脚。”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