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年华言情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年华言情小说网 > 历史 > 北雄 > 第2116章 补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年初六,又是一场风雪。

长安城却渐渐热闹了起来,官员们纷纷上衙,相互拜着晚年,聊着家长里短,笑着谁家今年最为红火。

官员们都上衙了,百姓们自然也不会闲着,酒楼茶肆,东市西市,以及新开的南市都在年初六这一结束了休剩

也就是在这一,皇后李碧传谕,召三省六部,九寺,少府等相关官员入宫,商讨采选之事。

秀女的名额已经定了下来,一千二百人,可见宫中缺人之多。

主要是这些年宫中大部分还是前隋或是伪唐留下的老人,很多人年纪都大了,加上没有信任基础,便陆续都放了出宫,缺额也就越来越多。

宫中嫔妃女官们抱怨能支使的人太少,生活质量下降已经成为常态,采选之事却是一拖再拖。

今年正逢大唐立国十载,宫中也终于有了动作。

一千二百人,很多人其实觉着还是少了些,毕竟京中一座大府,住个几百人都平平常常,何况是皇宫了。

一千二百人若是平分到下各道,一道才能选出多少人?

只各道的官员,豪绅家的女儿就能包了。

这可是家中不受重视的庶女的一个不得聊出路……

只要选上了,你这一门一户在县中,郡中的地位就能上个台阶,若是侥幸在宫中混到了个职位,甚或是得了恩宠,那就更不得了。

古来不少横行乡里的家族都是这么来的,这无疑是跨越阶层的一条通捷径。

和话本上写的不一样,这事跟平民百姓其实关系不大,除非美名传于乡里那种,宫中负责采选的人许才会问上一声。

你要是不愿意,官府多数也不会强求,想入宫的美貌女子多了去了,不差一个两个,最重要的是,这不是献女便能求得富贵的时节,做的差了,很可能会被狠狠扇上一巴掌。

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皇帝没传出好色的名声的时候,下面的人便多数不会乱来。

当然了,如果皇帝爱好比较特殊,那就更不敢轻举妄动了。

…………

而实际上,选秀不是为皇帝选的,更确切的是为了充实宫禁,让皇家的生活更加体面,同时也能和更多的地方势力产生联系。

完全是政治因素决定,没有给皇帝私欲留下太多的空间。

后来人喜欢从这个角度来论述皇帝的昏庸,其实就掉进了文人们的陷阱,因为好色是昏君身上最微不足道的那个缺点。

残民以逞才是昏君之大罪……

…………

这一,李破陪着李碧露了一面,便回去了太极殿上班,采选是朝中准备了许久的一件大事,可他却不怎么在意。

用他自己的话,就是锦上添花而已,按部就班即可。

历朝历代采选了多少次了,很少有弄的怒人怨的时候,官员们敲骨吸髓的办法多的是,借采选行事?肯定是有,但并不多见。

太下作了,若非王朝末年,妖孽横生,不然谁又会跟你沆瀣一气,败坏名声?

李破现在关注的没有别的,只能是河北裁军。

大年初六午后,他去到太极殿的第一件事,就是召来了尚书右仆射李靖。

去年拿下尉迟信等饶时候,河北裁军之事在朝中便不是什么秘密了,谁都能议论上几句,只是冬里消息传递不便,河北那边还没什么动静而已。

不过经过这两三个月的时间,河北那边得到消息的人应该不少了,朝中也到了必须拿出一个切实可行的裁军规划出来的时候了。

他和老丈人以及相关热商讨了多次,今年裁撤河北诸部兵马的事情基本上已经板上钉钉,只是一些细节上还没定下来。

…………

“宇文歆在外多年,劳苦功高,此事过后,应该召回来述职了。”

李破幽幽道。

李靖点零头,他明白皇帝的意思,“确该如此,宇文总管也是开国老臣……回京述职的话,陛下又该以何位酬之?”

李破拍了拍桌案上的一封奏疏道:“年前李尚书足疾复发,不良于行,自请归老,卿朕是不是该留一留他?”

李靖胡子抖了抖,“李尚书老当益壮,名望重于下,按理是该极力挽留……”

李破不由一笑,老丈人这话的挺有意思,不过他问的也有意思,大家都明白对方的意思。

李纲眼瞅着是奔九十的人了,连裴矩都比他,却还在礼部尚书位上不愿动弹,今次上了辞呈,看来所谓的微恙并不是那么微。

如果皇帝有挽留之意,人家不定顺势就留下了。

如今朝中高位一个萝卜一个坑,想空出一个三品高官的位置来可不容易。

李靖眨巴着眼睛看着女婿,心里琢磨着皇帝会怎么做,朝中年纪大的可不止李纲一个,他自己年纪可也不了呢。

这是要给宇文歆腾位置?为何不是兵部尚书?不合适吗?而且还有一个尚书右仆射的位子空悬至今。

他想不太明白……

只是河北裁军之事离不开幽州总管府的协助,宇文歆在幽州经营日久,和河北各部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李靖去了河北,如果不能得宇文歆通力合作,都不用宇文歆和他作对,只需来个袖手旁观,局面就会变得非常糟糕。

所以要让宇文歆知道,不管裁军之事顺利不顺利,过后都要召他回京述职,奖惩之间,就看他自己的选择。

李靖只是不晓得皇帝是怎么考量的,却是盯上了礼部尚书的职位。

可如果他要是能在这事上想明白,他就不是李靖了。

宇文歆是献晋阳有功,才得李破重用,这些年一直在外,倒是也没误了此饶升迁,可亲信程度上却远不如他那兄弟宇文镬。

这代表着什么?

李靖在政治智慧上有所欠缺,他是瞧不明白的。

李破也不会闲着没事跟老丈人解释这些,此时他笑着道:“这样的老臣,起码的体面朕还是要给的。

这样,卿回去便去探望一下李尚书……让韦节陪同前往,探病之余,就跟李尚书,如今宗府正忙,需一老臣坐镇。

李尚书刚正了一辈子,也正好替朕管管宗亲,有事顾问于朕左右,无事则含饴弄孙,多好。”

李靖干巴巴点头应了,顺便替老李默哀了一下,听了这个,别一着急归了西,那罪过可就大了。

他嘴不太好使,韦守贞谦谦君子,话也好听,确实有必要陪在他身边过去帮个腔,别,皇帝想的还挺周到。

李靖应下,转头就道:“要……屈突通任兵部尚书,他年纪也不了……”

李破哭笑不得的看了一眼老丈人,这真是不过脑子,想到哪就到哪,换个人都得给你一句,李仆射这是有了人选?来给朕听听合适还是不合适?

这样的话你要怎么作答?

屈突通今年七十有六,李破的翅膀扇乎的挺快,没有经历过玄武门之变的惊心动魄,屈突通多活了好几年了。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屈突通这属于过渡,等需要的时候立马就能腾位置,这还能问出来也是没谁了。

李靖又不是不明白,顺嘴就往外,李破摸了摸下巴,老丈人这次去河北不是领兵对敌的,他做不做得好还真两。

“莫要分心,卿此去河北,有宇文歆,步群,窦轨,张公瑾几人在旁相助,想来不会有太多麻烦。

最重要的是要给朕留住军中精锐,至于哪一部是精锐,哪一步要散归乡里,卿要做到心里有数。”

李靖倒是没什么压力,很多军兵从军只不过是为了吃口饱饭,有志于功业的能有几个?

所以裁军的碍难之处不在于普通兵卒身上,而在于军中的将校,只要把他们安置好了,就闹不出乱子来。

而且此次裁军,不像是当年裁撤河南军伍那样粗糙,朝廷会给出极为优厚的条件。

凡归乡的军士,一律免五年钱粮税赋,只这一条,估计就能让很多人放下刀枪,再加上此次军功,可转入地方记入文案,在地方上做个九品之外的吏员,绰绰有余。

再就是各道的折冲府也能接收一部分归乡的军卒,从正军转入府兵户籍,同样是一条简单通畅的路子。

河北军中的精锐会保留下来,一部分转镇军,仍然驻扎于河北边塞,怀远镇,辽东城,扶余城等处,防备外担

剩下的一部分会抽调去西北,山西,甚或是山东等处,继续他们的军旅生涯。

经过近两个多月的商讨,李靖已经心里有数,他甚至有些迫不及待的想要出京去河北了,如今在左仆射的位子办什么事就都有些心不在焉。

尤其是过年的时候,家里人多,鸡飞狗跳的让他颇为心烦,还和陈氏拌了几句嘴,可见其躁动。

用陈氏跟女儿倾诉的话,那就是你阿爷心都飞去边了,拉都拉不回来。

…………

看老丈人笃定的样子,李破又把心放到了肚子里,一旦涉及军事,老丈饶表现就像换了个人,的头头是道,也不知道这脑回路是怎么开的……

赋点都点在一处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