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飞将研室划分为五个区域,各族修士按擅长领域分组,每组门前悬挂着用共生符文编织的令牌。最东侧的区域里,几位擅长溯源的修士正围着一块从仙河底捞出的黑石,石面上布满细密的孔洞,每个孔洞都在吞吐着与光柱同源的气息。“用灵草汁液浸泡时,孔洞会排出黑色絮状物,” 一位修士用银簪挑起絮状物,“这些东西遇火不燃,遇水不化,却会被两种以上的灵息同时灼烧时消散,像是纯粹的寂灭之力凝结体。”
西侧的研究台摆放着数十片灵鸟羽毛,羽毛在不同属性的灵息照耀下会呈现不同的光晕。负责此事的修士发现,当金、木、水三种灵息按特定顺序照射时,羽毛背面会显露出微型的星图,星图中某几颗星辰的位置,恰好与矿洞深处的能量节点对应。“这不是随机的图案,” 他用朱砂在玉纸上临摹星图,“像是某种导航标记,指引我们前往能量最浓郁的地方,只是标记会随着光柱颜色变化轻微偏移。”
中央区域的水镜前,修士们正用特制的符笔勾勒光柱的光纹轨迹。他们发现光纹在每日寅时会形成一个闭合的环,环心处的光点闪烁频率,与远古遗迹中石碑底座的凹槽震动频率完全一致。“之前总以为光纹是杂乱无章的,” 操控水镜的修士调整着符文强度,“现在才看清,它在按某种规律收缩扩张,就像呼吸一样,每次呼吸都会从环心释放出微量的共生能量,只是很快就被墨黑光芒吞噬。”
北侧的隔离阵中,饲养着几只在奇异现象中诞生的幼兽。这些幼兽的皮毛能自动吸收周围的暗影,却在独处时变得萎靡,只有与其他属性的幼兽共处时才会活跃。“它们的体内有两个能量核心,” 一位修士隔着阵法观察幼兽的灵息流动,“一个吸收寂灭之力,一个产生共生之力,两者相互制衡,缺了任何一个都会死亡,这或许就是对抗威胁的微观模型。”
南侧的书架旁,明溪的星砂正与古籍中的文字产生共鸣。星砂落在某段关于 “混沌生两极” 的记述上时,会化作与护道印相似的形状,印面上的三角纹路中,有一角正缓慢填充着银白光芒。“这段文字提到,远古修士曾用多元灵息模拟混沌状态,成功净化过规模的寂灭之力,” 明溪指着星砂组成的图案,“只是具体的灵息配比被虫蛀了,只留下‘三汇其流,七转其息’的残句。”
李云飞逐一查看各区域的研究成果,护道印在他掌心微微震颤。当他将黑石絮状物、灵鸟羽毛星图、光纹环的记录放在一起时,护道印突然射出一道混色光束,光束在地面组成一个完整的阵法轮廓 —— 阵法的核心需要三元灵核,而阵脚恰好对应着星图标记的矿洞节点、水镜显示的寅时光环、幼兽体内的能量制衡点。“这些研究不是孤立的,” 他望着地面的阵法,“它们正在共同指向同一个解决方案,只是还缺少最后一块拼图。”
研室的烛火燃至明,各族修士的汇报声此起彼伏。有人发现两种灵草的根系交织时,能产生抵消黑色絮状物的汁液;有人破解了 “三汇七转” 的部分含义,是指三种灵息需经过七次交替融合才能达到混沌状态;还有人根据星图找到了矿洞深处的隐藏通道,通道入口的符文与护道印的三角纹路能产生共鸣。这些新发现像散落的珠子,正被无形的线逐渐串起。
李云飞站在水镜前,望着光柱中那转瞬即逝的共生能量光点。他知道这些深入研究正在接近关键,那些看似零散的线索,实则是解开谜团的层层密码,而破译密码的钥匙,就藏在多元灵息的深度融合之郑当第一缕晨光透过窗棂照进研室时,护道印上的银白光芒又填充了少许,仿佛在回应着他们的努力,预示着距离真相已不再遥远。
研室的玉案上,新采集的能量样本正散发着微光。负责解析地面能量网的修士突然按住震颤的符笔,他发现网中节点在吸纳三种以上灵息后,会析出极细的银白光丝,这些光丝缠绕在破损的防御阵纹上,竟能让裂纹缓慢愈合。“光丝的韧性与护道印的混色灵息同源,” 他用玉镊挑起一缕光丝,“但必须持续注入不同属性的灵息才能维持,一旦中断就会化作星屑。” 旁边的琉璃盏里,光丝在多种灵息滋养下,正慢慢编织成与归源阵残图相似的纹路。
西侧隔间传来低低的惊呼,研究灵虫异动的组有了突破。那些在光柱下异常活跃的银翅虫,其翅膀振动的频率竟与矿洞石壁的刻痕完全同步,当修士用木、土、金三系灵息模拟这种频率时,虫群突然聚拢成一个发光的圆环,圆环中心浮现出模糊的星域图谱。“这图谱标注的位置,恰好是之前灵脉枯竭最严重的区域,” 记录的修士指尖划过图谱,“银翅虫像是在用自己的方式,指引我们去那些地方寻找什么。” 圆环突然溃散,虫群留下的光迹在案上组成一个 “合” 字。
古籍整理处的修士翻开一卷泛黄的帛书,上面用朱砂绘制的阵法图录,与光柱中闪过的符文有六成相似。更令人惊异的是,图录旁的注解这种 “唤灵阵” 需以五族灵息为引,启动时会唤醒大地深处的共生之力。“之前总以为是虚构的阵法,” 修士用灵息激活图录上的符文,“但帛书的材质与远古遗迹的石碑完全相同,不定这就是对抗光柱的关键。” 符文凭空浮起,与水镜中光柱的光纹产生共鸣,在镜面上投射出残缺的阵眼轮廓。
李云飞走到观察光柱的水镜前,指尖轻触镜中流动的光纹。护道印突然发烫,混色灵息顺着指尖涌入水镜,那些原本杂乱的光纹竟开始有序排列,显露出类似能量网的脉络。他忽然明白,之前发现的种种线索 —— 光丝的修复之力、灵虫的星域指引、古籍的唤灵阵法,都在指向同一个结论:要彻底解析光柱的奥秘,必须让更多元的灵息形成稳固的共生循环,就像此刻水镜中,不同属性的光纹在护道印引导下,正慢慢织成无懈可击的网络。
正午的阳光透过窗棂,照在研室中央的沙盘上。各族修士的灵息在沙盘上方交织,催生出一朵七彩光莲,光莲绽放的瞬间,所有研究样本同时亮起,案上的符文、虫群的光迹、古籍的图录,都朝着光莲的方向微微倾斜。李云飞望着这朵凝聚了众人智慧的光莲,知道他们正在触碰真相的边缘。光柱的墨黑光芒依旧笼罩仙界,但研室中不断涌现的新发现,已像穿透乌云的阳光,让那条通往答案的道路愈发清晰 —— 而这条路的核心,正是他们此刻践行的多元共生之道。
光莲的花瓣上流转着细碎的光粒,这些光粒落到研室的玉盘里,自动排列成微型的防御阵。负责阵法研究的修士试着将不同属性的灵息注入阵中,发现当金与土属性灵息按特定节奏交替输入时,阵纹的防御力会骤然提升,竟能挡住一束从水镜中引下的墨黑光芒。“这比例不是固定的,” 他盯着阵中闪烁的光点,“光粒会根据外界能量的变化调整排列,就像有自己的意识在判断威胁。” 玉盘边缘的记录符纸上,自动浮现出一行注解:“灵息无常,应势而变。”
光莲的莲心处突然升起一缕青烟,青烟在半空中凝成一柄巧的光剑。孤羽伸手握住光剑,剑身上的纹路竟与他的逆命剑意产生共鸣,剑刃轻颤间,研室角落里的黑石样本(取自西荒沙暴)表面浮现出细密的裂纹。“这剑能看破寂灭之力的伪装,” 他挥剑划过空气,剑风扫过的地方,墨黑光芒留下的残影瞬间消散,“但它的威力完全依赖光莲的支撑,离开光莲三尺就会化作青烟。” 光剑没入莲心时,莲瓣上的纹路变得更加清晰,隐约能看到与归源阵相关的节点。
负责记录灵植变化的修士带来了新培育的样本,这株灵草是用七彩光莲的露水浇灌而成,叶片上同时长着火红与冰蓝的纹路,两种纹路交替闪烁,释放出的灵息既能点燃篝火,又能冻结水流。“之前从没想过水火属性能如此和谐,” 他用玉剪取下一片叶子,“叶片碾碎后混入丹方,炼出的丹药竟能同时修复两种属性修士的灵脉损伤。” 研室的药鼎适时发出嗡鸣,鼎盖开启,新炼的丹药正散发着与光莲同源的七彩光晕。
明溪的星砂缠绕上光莲的花瓣,银蓝光点顺着花瓣的脉络游走,在莲座下拼出一幅星图。星图上标注着三个从未被记载的星域,星域旁的符号与光莲光粒组成的防御阵符文完全一致。“这三个星域的位置,恰好对应着光柱光纹的三个转折点,” 她指尖点向星图最边缘的星域,“星砂显示那里藏着能让光莲稳定存在的介质,只是需要木、水、风三种灵息共同开启通道。” 星图突然亮起,与水镜中光柱的光纹形成呼应,仿佛在确认这个发现的真实性。
光莲在午后的阳光中开始缓缓旋转,转速逐渐加快,莲瓣边缘甩出的光丝缠上研室的四壁,将所有研究样本连成一个整体。当李云飞将护道印贴近光莲时,莲心突然射出一道金光,金光穿透屋顶,直冲幕的光柱。刹那间,研室里的所有样本同时爆发出强光,防御阵的符文、光剑的残影、灵草的纹路、星图的符号,都在强光中化作数据流,涌入护道印。
强光散去后,光莲已缩成一枚莲子,静静躺在李云飞的掌心。莲子表面刻着完整的归源阵图案,只是阵眼处还留着一个细的凹槽。各族修士围拢过来,看着莲子上的图案,突然明白这次研究的意义 —— 他们不仅找到了激活归源阵的部分方法,更在光莲的指引下,摸清了不同属性灵息协作的节奏。虽然凹槽的用途还未可知,但护道印上新增的数据流,已让他们对光柱背后的能量体系有了更深的理解。
李云飞将莲子收入玉盒,护道印传来温润的触福他知道这枚莲子是深入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也是通往下一步的钥匙。研室里的修士们重新投入工作,分析着护道印上新出现的数据流,空气中弥漫着兴奋与审慎交织的气息。光柱的墨黑光芒依旧高悬,但此刻在他们眼中,那光芒背后的谜题,已不再是遥不可及的迷雾,而是逐渐显露出轮廓的山峦,等待着他们一步一步去攀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