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上!当务之急,刻不容缓!必须立刻传令巴、蜀二郡所有县邑守军,火速驰援阳平关!每一刻的延误,都可能让关城陷入万劫不复!”他深知阳平关现有守军不过三千之数,面对楚军可能发动的雷霆一击,这点兵力无异于杯水车薪。这还不够!萧何的目光锐利地扫向地图东南方向,那里是正在南郡前线鏖战的英布第三军团:“同时,必须八百里加急!命英布将军即刻放弃南郡攻势,率领第三军团主力,不惜一切代价,星夜兼程,回师汉中,驰援阳平关!唯有如此,才有可能稳住局面,保住这关乎国阅咽喉要道!”
萧何做出此决断,实属无奈之下的最优解:汉中空虚: 张良之前为夺取汉中,已几乎抽空了巴蜀郡县的机动兵力。如今汉中虽占,但时间太短,除张良留下的第三军团本部精锐外,其余部队都分散驻守于汉中各地,弹压地方,防范反扑。仓促间能集结起来驰援阳平关的兵力,寥寥无几,且战力堪忧。
其他方向的部队,无论其余郡县守军,还是从南郡调动驻防部队,距离阳平关都过于遥远。等他们接到命令,再长途跋涉赶到,黄花菜都凉了!阳平关失守的后果,他们根本来不及阻止。
第三兵团是唯一机动力量! 唯有英布统领的、正在南郡作战的第三军团,是目前距离阳平关相对较近、建制完整、战力强悍的机动兵团。将他们撤下来,是唯一能在楚军发动猛攻前或初期赶到战场、扭转乾坤的力量!
“不可!”高要斩钉截铁的声音如同惊雷,瞬间否决了萧何的提议。他猛地转身,眼神锐利如刀,直视萧何,一股无形的压力弥漫开来。“此时撤下英布,无异于自毁长城!南郡之战,眼看就要开花结果,岂能功亏一篑?!”
高要的忧虑远不止眼前,战局逆转,前功尽弃: “英布第三军团是攻略南郡的绝对主力!一旦他撤走,我军在南郡的攻势瞬间瓦解!吴参那老狐狸,正被我军三路压得喘不过气,防线摇摇欲坠。英布一撤,吴参立刻就能获得宝贵的喘息之机!他会迅速重整旗鼓,加固防线,甚至可能发起反扑!我军前期巨大的投入、牺牲的将士、占据的地盘,都将化为泡影!”
高要的声音带着一丝沉重,“萧何,你可知,接收大量降兵降城,看似兵不血刃扩大地盘,实则如同怀抱荆棘?”
高要指向地图上南郡周边新占领的区域,“这些地方,降卒遍地。放下武器是民,拿起武器便是兵!我军虽名义上占领,但人心未附,地方势力盘根错节。为防降而复叛,我们不得不在各处要地、城池派驻重兵弹压、监管!第二、第四军团看似进展顺利,实则已被牢牢钉死在这些新占之地,兵力被严重分散、牵制!他们现在就像陷入泥沼,进,需时间消化;退,则可能引发连锁崩溃!此时英布再撤,南郡战场我方兵力优势将荡然无存!”
“吴参若见我军主力撤退,胆气必壮!他若选择死守顽抗,我军再想啃下南郡这块硬骨头,所需耗费的时间、兵力、粮饷,将成倍增长!这等于彻底打乱了我军整个南线战略的时间表!”
高要的目光扫向地图上魏国方向,那里标注着魏豹的势力范围,眼神中充满了深沉的忌惮,“这还不是最可怕的!萧何,你想想,若英布撤军,南郡战事陷入僵局甚至逆转的消息传出,刚刚与我们缔结盟约的魏豹会怎么做?那个首鼠两赌墙头草,他会放过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吗?!”
高要的声音陡然变得冰冷刺骨,每一个字都重若千钧:“魏豹必然会撕毁盟约!他定会趁我南线兵力空虚、战事胶着之际,悍然出兵!或是攻我侧翼,或是直扑我后方薄弱之处!到那时,我军将陷入何等境地?!”
他猛地一掌拍在地图上,震得图卷颤动:“北有项羽楚军虎视眈眈,东有魏豹背信弃义挥师来犯,南有吴参重振旗鼓反扑,而西面,若阳平关再有个闪失……四面受敌,腹背皆刃! 这才是真正的灭顶之灾!萧何,调英布回援阳平关,看似解一关之危,实则是打开了一个潘多拉魔盒,会引发整个战局的彻底崩塌”
书房内一片沉寂,只有高要斩钉截铁的分析在空气中回荡,如同投入深潭的石子,激起的涟漪是萧何心中翻涌的惊涛骇浪。他怔怔地看着眼前这位自己追随的王上,一股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油然而生——是惊叹,是折服,更有一种后生可畏的凛然。
曾几何时,高要还只是一个无奈前往南境的千夫长,需要他萧何、曹参、张良这些“旧识”在旁运筹帷幄。
可如今……萧何心中苦笑。高要方才那番抽丝剥茧、直指全局核心、预见未来数步连锁反应的剖析,其格局之宏大、眼光之深远、对风险预判之精准,已然超越了他萧何的思维极限!这绝非仅仅是赋异禀,而是权力与责任的淬炼!掌控着偌大的疆土、数十万大军、数百万生民的命运,这份无形的重压,已将高要的视野拔高到一个俯瞰下的境界。
他口中常自谦“不如萧何、张良”,实则其掌控全局的大局观和对未来走向的敏锐洞察力,早已青出于蓝! 这种成长的速度和高度,让萧何这位自诩智谋之士,也不得不发自内心地叹服。
更令萧何震撼的是高要的决断力。在有可能阳平关危局与南郡崩盘引发全国动荡这两难抉择中,高要没有丝毫犹豫,断然选择了风险更高、却力求保住战略主动权的道路——不调英布!
这意味着他必须独自承担阳平关失守的巨大风险,这份敢于在万丈深渊边缘起舞的胆魄,已非寻常谋士所能拥樱这是属于真正枭雄的决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