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年华言情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年华言情小说网 > N次元 > 神话大秦:我高要,绝不太监! > 第798章 坚持亲自坐镇,拿下南郡!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798章 坚持亲自坐镇,拿下南郡!

高要的目光缓缓扫过萧何、曹参等几位重臣忧心忡忡的脸,他们紧锁的眉头和欲言又止的神情早已将心思袒露无疑。他嘴角微扬,带着一丝安抚的意味,声音沉稳而清晰地响起:

“诸位的忧虑,我自然明白。无非是担心我亲临前线,蹈险履危。不过,”他话锋一转,语气中透出不容置疑的决断,“坐镇中枢,运筹帷幄固然稳妥,但亲赴前线督战,提振三军士气,此举亦有其不可替代之利。请诸位安心,我方才所言,是‘留在前线指挥作战’,而非‘亲自提剑上阵,冲锋陷阵’。此战,我意在坐镇中军,亲为督师,以我之所在,聚将士之心,燃必胜之念。有我在,便是定海神针!如此安排,诸位以为如何?”

高要心中洞若观火。萧何他们的担忧,核心在于怕他这位南境军的灵魂人物一旦有失,整个局面将瞬间崩坏。但他更深知,如今盘踞北方的那个宿氮—项羽,早已不是史书所载那位刚愎自用、一怒便兴兵十万的霸王了。

“如今的项羽,绝非史册中那位意气用事的西楚霸王了。”高要的声音低沉下去,带着一丝洞悉对手的冷峻,“在我手中接连受挫,几番吃瘪,早已磨平了他那份骄狂之气。他学会了隐忍,学会了审时度势。除非有十足把握,能一击必中,攫取巨大的利益,否则,他绝不会轻易将那十万铁骑倾巢而出。”

诚然,楚军凭借其精锐骑兵,在广袤的北地平原上拥有巨大的野战优势。一旦拉开阵势,南境军即使能战,也必然付出惨重代价,难以占到实质性的便宜。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楚军便是无懈可击的铁板一块。恰恰相反,其内部潜藏着足以致命的巨大隐患。

“楚军最大的软肋,首推粮秣补给与军饷!”高要的手指在沙盘边缘轻轻敲击,仿佛点在了楚军的命脉之上,“他们,可没有我们南境这般丰厚的家底。项羽所占据的地盘,多是北地苦寒贫瘠之所,产粮本就不丰。他东拼西凑,勉强拉起了这十万铁骑的架子,但这庞大的战争机器一旦全力开动,其消耗之巨,绝非他所能轻易承受。”

高要的眼神锐利如刀,仿佛穿透霖图,看到了楚军大营后方堆积如山的草料和日渐减少的粮仓。

古代骑兵,其威在于机动与冲击,其弊则在于恐怖的消耗!战马,乃金贵之物。要维持其长途奔袭、冲锋陷阵的体力,草料、豆料一日不可或缺。一匹马看似吃得不多,但十万匹战马呢?日复一日,那便是一个足以吞噬整个北地存粮的无底洞!”他的语气带着一种冰冷的计算,“这还仅仅是战马的口粮。十万大军,人吃马嚼,一旦远离本土作战,粮草转运之艰难,消耗之恐怖,堪称文数字。每一日,每一刻,都在烧着项羽所剩无几的家底!

因此,高要可以笃定地断言:“眼下的楚军,根本没有挥霍的资本!他们打仗,必须精打细算,必须追求‘战果大于消耗’!每一场战役,都必须有明确的目标和预期的巨大回报,否则,打一场亏一场,项羽根本支撑不起。这便决定了,他即使有偷袭咸阳的胆魄和能力,也必须权衡:一座没有我高要坐镇的咸阳城,其价值几何?值得他押上几乎全部的精锐和本就不多的存粮,去冒孤军深入、补给断绝的巨大风险吗?”

高要挺直了腰背,目光灼灼地看向他的谋臣们,那份自信源于他对项羽转变的深刻洞察,更源于他对战争背后冰冷数字的精确把握。他相信,项羽的算盘,早已被自己看得清清楚楚。

高要沉稳而极具洞察力的分析在大帐内回荡,仿佛掷地有声的磐石,压下了先前弥漫的疑虑。萧何、曹参等人脸上的忧色并未完全消散,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为深沉的思索。他们彼此交换着眼神,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相似的震动与不得不承认的折服。

高要所言,条分缕析,直指核心。十万铁骑,听起来威风凛凛,势不可挡。

当真能踏破咸阳那巍峨的城墙吗?答案在每个人心中都变得模糊起来。骑兵野战无敌,这是常识,但攻城拔寨?那是步卒和器械的领域。高要早已未雨绸缪,三万精锐南境军枕戈待旦于咸阳城头。这支军队,高要的调教下,早已脱胎换骨,尤其擅长防守,将咸阳经营得如同铁桶一般。若是在旷野遭遇,南境军或许难以撄其锋锐,但依托坚城?纵使楚军十万之众,粮草充足,想啃下这块硬骨头,三个月也未必能见分晓!

更何况,高要点出的楚军致命软肋——粮秣后勤,如同悬在项羽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骑兵的补给线本就脆弱漫长,需要源源不断的粮草辎重支撑。在粮食短缺的阴影下,别三个月,楚军能否维持一个月的高强度攻势都成问题。一个巨大的“值不值”的问号,必然横亘在项羽心头。一座没有高要坐镇的咸阳,其战略价值能否抵消那如山如海的粮秣消耗和可能付出的惨重代价?答案显然扑朔迷离。

厅堂内陷入一片短暂的沉寂,只有烛火偶尔爆裂的轻响。最终,萧何深吸一口气,打破了沉默。这位素以稳重周全着称的丞相,此刻脸上带着一种释然与决断交织的神情。

他撩起袍袖,郑重地躬身施礼:“王上思虑周详,洞若观火。臣先前所虑,实为君王安危计。然王上既有万全之策,更兼对敌情了如指掌,臣……自当领命!” 他的话语,代表着一种认可,也代表着责任。他明白高要的坚持并非莽撞,而是基于精准判断的自信。

“臣等领命!” 随着萧何的明确表态,曹参等其余重臣再无异议,纷纷躬身应诺,声音汇聚成一股坚定的力量。高要环视一周,目光如炬,看到的是终于统一的思想和凝聚的意志。他微微颔首,脸上露出一丝满意的神色,这并非得意,而是对达成共识的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