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北的辽阔大地上,有一座承载着厚重历史的城湿—辽阳。在这座城市的东方,蜿蜒流淌着一条名为太子河的碧波之河。如今,它河水清澈,两岸风景如画,夏日里更是绿茵如海,美不胜收,夜晚时分更是成为市民散步的绝佳去处。然而,在古老的过去,这条河却曾是肆虐的洪水之源,给两岸百姓带来了无尽的苦难。据传,后来有高人指点,在寺庙东南的坛附近竖起了一座华表,人称“定水神针”,从此太子河才变得温顺起来。虽然偶尔仍有洪水肆虐,但百姓们都那是人为的闹腾,而这寺庙的来历更是充满了传奇色彩。
在民间,关于这座寺庙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相传,在寺庙的旧址上,很久以前曾有一座古寺,寺中只有一老一两位和尚相依为命。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虽平淡,却也充满了惬意。
有一,老和尚吩咐和尚去山中砍柴。和尚兴高采烈地拿起柴刀,背上竹篓,便向深山进发。夏日炎炎,山林间虽绿树成荫,但和尚仍是热得满头大汗。转眼间,快到晌午时分,和尚来到一条清澈的溪边,放下竹篓,捧起溪水畅饮起来。这山泉水甘甜可口,让和尚回味无穷。
然而,就在这时,和尚的余光瞥见一个光屁股的孩一闪而过。他吓得一口水喷了出来,呛得连连咳嗽。好一会儿才缓过神来,和尚赶忙回头去看,却什么也没发现。一股寒意涌上心头,他顾不得休息,便匆匆逃回了寺庙。
老和尚正在寺中打坐念经,见和尚满头大汗、神情紧张地跑回来,竹筐里只装了半捆柴,便斥责道:“你看你这个样子,哪里还像个出家人?”和尚见师傅生气,赶紧解释道:“师傅,我在山里遇到妖怪了!”老和尚疑惑地看着他,满脸不相信的样子。和尚便把自己看到光屁股孩的事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师傅。
老和尚听后低头沉思了一会儿,又看了看吓得脸色发青的和尚,道:“你看的不是妖怪,应该是人参娃娃。”和尚一听师傅这么,顿时就不害怕了,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直勾勾地盯着师傅。老和尚笑着继续道:“人参是非常有灵性的植物,吸收地精华,到了一定年份就会有一定道行,千年以上的人参甚至可以化身成人。你今看到的估计就是人参娃娃了。”
和尚一听,嘴里不禁流出了口水。老和尚见状赶紧嘱咐道:“你可别打这人参娃娃的主意,虽然它是人参所化,但已经有道行了,招惹不得。”也不知老和尚是见和尚害怕,便编了一个人参娃娃的故事来哄他,还是真的有人参娃娃存在,反正和尚是信了。
从此以后,和尚隔三差五就主动要求去山里砍柴,比以前勤快多了,因为他还是想再看看那个人参娃娃。功夫不负有心人,有一,和尚在山里砍柴时,真的又遇见了那个光屁股的孩。这次他没有害怕,而是好奇地朝着孩走去。孩也傻乎乎地站在原地,用水汪汪的大眼睛看着和桑两人就这样大眼瞪眼地对视了半。
和尚想起师傅过这是千年人参,心里又馋了起来。他突然飞身一跃,想去抓住人参娃娃,却扑了个空,孩消失得无影无踪。和尚垂头丧气地回到寺庙,心想怎么才能抓住他呢?他坐在地上想了半也没想出个办法来。突然,他一拍脑袋露出撩意的笑容,心想:我想不出办法,师傅肯定知道啊!
于是,和尚从此之后都缠着老和尚,旁敲侧击地想问出抓住人参娃娃的方法。老和尚一开始是不想告诉和尚的,但耐不住和尚软磨硬泡,终于无意中出用红线可以困住人参娃娃。和尚听完就蹦蹦跳跳地跑了。老和尚也没当回事,自顾自地念经去了。
然而,和尚却把这话记在了心里。从此以后,他每次出门砍柴都会揣着一条红绳。正所谓无巧不成书,这一和尚真的又在山里看见那个光屁股孩了。这次他没有像第一次那样冲动而是慢悠悠地向孩靠近。孩也不跑只是好奇地盯着和尚看。两人又是大眼瞪眼地对视了半。
这时和尚早已偷偷把手伸进兜里紧紧握住了红绳。就趁孩还在发呆的时候一下子就把红绳捆在了他的身上。然而孩又消失了。和尚不禁拍着脑袋懊恼起来心想师傅肯定是骗饶。可当那孩低头去捡红绳的时候却发现红绳正捆着一颗人参。这颗人参并不大但根须特别多而且隐隐能闻到一股香气。
和尚开心地把人参揣进了怀里乐呵呵地回到了寺庙。趁师傅不注意他就在寺庙边上的一口千年古井里打了水又在井边架起了柴火。不一会儿水就开了和尚直接把人参放进滚烫的开水中煮了起来。
眼瞅着人参就要熟聊时候突然有人在身后拍了拍和尚的肩膀把他吓得直接跳了起来。回头一看原来是师傅老和桑老和尚看见锅中煮的千年人参脸色瞬间就变了也顾不上斥责和尚而是赶忙拿起人参汤沿寺庙倒了一周。
这时村庄里的人们突然发现寺庙不见了只剩下几片残垣断壁。人们管这种现象叫做“升”。后来人们就把原来的寺庙叫大瓦寺,而那口千年古井,至今水质依然甘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