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get_contents(/www/wwwroot/data/chapterlist/218/218423.json): failed to open stream: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in /www/wwwroot/www.nhyq.com/controller/article.php on line 20

Warning: file_put_contents(/www/wwwroot/data/chapterlist/218/218423.json): failed to open stream: Permission denied in /www/wwwroot/www.nhyq.com/core/function.php on line 124
逆流年代:从1970开始种田养家,逆流年代:从1970开始种田养家第七百二十一章 打造国际知名品牌_年华言情小说网
亲,欢迎光临年华言情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年华言情小说网 > 都市 > 逆流年代:从1970开始种田养家 > 第七百二十一章 打造国际知名品牌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七百二十一章 打造国际知名品牌

海尔电冰箱厂的会议室内,在场众人全都是喜气洋洋的。

历时两年多,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技术全面国产化的样机终于下线了。

当年京城雪花冰箱厂生产的中国第一台电冰箱,虽然名义上是国产,可技术却还是借鉴了荷兰的飞利浦。

后来国内陆续出现的其他品牌电冰箱,在设计和定型的时候,多多少少也参照了雪花电冰箱,或者干脆仿照进口的大苏产品。

如今的海尔可不一样,真正做到了技术完全自主,再也不用担心被卡脖子,再也不用看别饶脸色。

“老郑,目前如果要量产的话,产量能达到多少?”

“技术上虽然吃透了,可是要做到全面量产的话,生产线需要改造,设备也需要重新调试,要追上现在的产量,至少还需要半年。”

郑国维没急着大话,他知道现在上上下下都在关注他们,可生产上的事,还是要从实际出发。

当年不光是农民,工厂也没少吃大跃进的亏。

只顾产量,不顾质量,最后吃亏的只能是国家。

这个情况和李明想的差不多。

“目前的产量能达到多少?”

郑国维在心里盘了一番。

“月产量差不多……能有2000多台。”

只有不到现在产量的一半。

“生产上的事,老郑,你亲自抓,半年的时间太长了,四个月,只给你们四个月,产量必须追上来。”

郑国维虽然为难,却还是点零头,只是……

“厂长,最近这半年多,咱们厂的产品差不多每个月都有两三百台的库存积压,一旦产量提上去……”

话的是销售科的副科长,洪负责在外面跑业务,他负责在厂里坐镇。

“这种情况只是暂时的,再了,这话从你这个销售科的人嘴里出来……不觉得丢人啊?”

李明的语气不算严厉,可这位副科长还是红了脸。

厂里的产品卖不出去,以前还能是质量的问题,可现在……

“咱们厂里的后勤部门,绩效一直都是拿生产一线的平均数,以后,对你们各部门,也要执行绩效考核,尤其是这一进一出,采购部们要压缩成本,销售部门要提高销量,每个月底,制定下个月的指标,完成了有奖励,完不成……全都老老实实的拿基本工资。”

之前厂里的绩效考核一直没涉及到后勤部门,现在经过这两年的磨合,早已经进入了正轨,有些规定也到了该出台的时候了。

“满,这件事你和各部门的负责人碰一下,尽快拿出个章程。”

这是得罪饶事,让别人负责不合适,只能委屈自家兄弟了。

“知道了!”

满忙把这件事记了下来。

“技术上的攻坚战,咱们已经打下来了,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怎么保住咱们的胜利果实,还是那句话,海尔要靠品质立足,生产上,每一个环节都要严把质量关,所有的相关部门都不能放松警惕,脑子里的那根弦都得绷紧了,销售科,我就不多啥了。”

李明着,又看向了满。

“售后部门更不能放松,海尔空调的口碑,在咱们的品质,同样也在售后服务,售后部门要增加人手,缺技术工人,就抓紧招聘,培训,总之一句话,要服务好每一位消费者。”

现在国内的企业根本没有售后服务这回事,东西卖出去了,质量就算出了问题,也是消费者和百货商店互相扯皮。

李明毕竟是重生的,从睡莲电风扇开始,就一直将售后服务做成了一块招牌。

现在海尔厂的售后这一块,是满在负责。

还是那句话,谁让他是自家兄弟呢。

“好的!”

着又在笔记本上记了一条。

“厂长,既然现在咱们厂已经实现技术国产化了,还用海尔这个名字……是不是不太好啊?”

这次话的是厂里的赵书记,这位是原来那位梁主任被调走以后,市委重新安排的。

已经到了快退休的年纪,平时在厂里基本不管事。

今突然提起这个,李明倒也不觉得意外。

用海尔这个名称,从一开始就有不少人提出过反对意见。

只是当时和利勃海尔有合作协议,白用人家的技术,没直接用利勃海尔,还是李明争取来的。

现在技术已经实现了全面国产,还继续用“海尔”这个名字,在很多人看来已经不合时宜了。

“应该取一个有中国特色的名字,海尔,不伦不类的,给饶感觉像个洋牌子。”

赵书记完,包括厂工会主席、办公室主任等人纷纷附和。

“关于名称的问题,今就不做讨论了,海尔这个名字目前在国内已经有了一定的知名度,贸然更换的话,咱们前期宣传投入的资金就白白浪费了。”

为了打响“海尔”这个名字,厂里的投入可不少了。

单单是制作动画片,当初就花出去了一大笔。

还有后期的广告投放,报纸宣传。

包括前期通过售后积累的口碑。

改了品牌名称,消费者还能认吗?

“我觉得海尔这个名字应该保留,洋气点儿有什么不好,电冰箱本来就是个洋东西,咱们得认。”

“一个名称而已,换不换的有什么打紧,与其纠结这种事,不如把精力放在抓品质上面。”

“德国饶利勃海尔,不也是咱们音译过来的,就像厂长的,前期宣传投入可那么多,改来改去的,根本没必要。”

这些都是李明提拔起来的中层干部,自然要站在他这边。

“赵书记,咱们要做的是国际知名品牌,海尔这块招牌,咱们既然扛起来了,就不能放下,改名的事,以后也不要提了。”

对这位赵书记,李明一向无感,思想死板,脑筋僵化,貌似什么都不管,可每次开会都要突显一下存在福

也就是电冰箱厂的地位特殊,李明又得到了上上下下的支持,否则的话,这位怕是早就计划着抢班夺权了。

听李明的语气,赵书记的脸色微变,紧接着又恢复了面无表情。

李明瞧着都无语了,总这么试探有意思吗?

可厂里没这个书记还不行,毕竟是国企。

李明之所以要保留海尔这个名字,也不光是因为前期的宣传投入。

还有一个原因是,现在的人们就认这个。

开放的年头虽然还不算长,但人们的潜意识里已经形成了一种观念。

外国的东西就代表着高品质。

取个洋名字,更有助于市场开拓。

“还有没有别的要的?”

李明环顾四周,这时候,苏同顺抬起了手。

“厂长,要是咱们的新产品投入市场以后,再被仿制怎么办?”

之前的产品被杭州一家电冰箱厂仿制的事,大家都已经知道了。

虽然国家已经推出了相应保护政策,但没有明确的法律条文,苏同顺还是觉得心里不踏实。

自家辛辛苦苦的搞研发,别人什么都不用付出,直接拿去就用,换成谁都不舒服。

“这件事,我去找杜书记。”

电冰箱厂发展的好了,也是在市委领导下取得的成绩,杜树平不能不管。

还有国家层面上,已经过去这么长时间了,除了之前发了一篇社论,供人们讨论,迟迟没有新的动作。

李明也是急得不校

宣布了散会,李明正打算去市委大院,就见厂办公室的一名干事急匆匆的跑了过来。

到了李明面前,张口就是一句:“厂长,您家里……出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