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舰刚驶出能量漩涡,主控台的警报声就戛然而止,舱内的红色警示灯切换成柔和的蓝光。林烨松开按在控制台上的手,指腹还残留着金属按钮的凉意,他转身看向那名脸色煞白的星际联盟观察员,对方正张着嘴,半没合上。
“这……这不可能。”观察员指着屏幕上重新稳定的星轨图,声音都在飘,“你们炎夏的老东西……居然真能校准星际航道?”
林烨没接话,只是将祖父留下的《步歌》拓本心翼翼地折好,放进贴身的储物袋里。袋中还装着另一样东西——一枚磨得光滑的铜制罗盘,盘面上的干地支刻度早已被岁月磨得模糊,却是他每次出航必带的物件。
“舰长,侦测到前方有未知信号源。”通讯器里传来探测员的声音,“信号波段很奇特,既不像机械波,也不像能量波,倒像是……某种生物发出的低频振动。”
林烨走到观测屏前,屏幕上跳出一串杂乱的波形图,波动幅度微弱却很有规律,像某种呼吸的节奏。他指尖在屏幕上轻点,将波形图与古星图上的“氐宿”区域重叠——氐宿属土,主“根基”,在古法中象征万物生长的根基。
“把信号频率转换成声纹。”林烨下令。
几秒钟后,舱内响起一阵低沉的嗡鸣,像远处山峦传来的共鸣,又像老树扎根大地时的低语。林烨忽然想起祖父过,宇宙中最古老的文明,会用星球的自转频率传递信息,就像人类用心跳传递生命力。
“反向追踪信号源。”他盯着屏幕上缓缓放大的星域图,“另外,调出这片区域的地质数据,我要知道周围行星的土壤成分。”
数据很快刷新出来:三颗岩石行星,地表覆盖着赤红色土壤,含有大量稀土元素——正是祖父在札记里提过的“火土共生”地貌。林烨的目光落在其中一颗行星的坐标上,那里的经纬度换算成古法星图,恰好对应“房宿”的位置,而房宿在星占中主“明堂”,象征着文明的枢纽。
“准备登陆舱。”林烨抓起头盔,“我去看看。”
“舰长,太危险了!”副舰长急忙劝阻,“未知信号源可能是陷阱,而且那颗行星的大气含氧量只有12%,不适合人类直接呼吸。”
林烨已经扣好了头盔卡扣,声音透过通讯器传来,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祖父的札记里写过,‘土宿藏金,声纹如钟者,必有古文明遗迹’。这信号源的频率与罗盘的地支刻度完全吻合,错过这次,可能再也找不到解开‘遗忘之海’谜团的钥匙了。”
登陆舱脱离星舰的瞬间,林烨低头看了眼掌心的罗盘。指针正在疯狂转动,却始终绕着中心的“戊己土”刻度打转——这是祖父的“土中藏气”之象,明行星地表下藏着强大的能量源。
登陆舱穿过大气层时,赤红色的云层像火焰般掠过舷窗。林烨看着下方逐渐清晰的地表,忽然发现那些蜿蜒的河流走向,竟与古星图上“心宿”到“尾宿”的连线完全一致。他忽然明白,祖父留下的不只是一本星图,更是一把解读宇宙文明的钥匙——那些被现代人斥为“迷信”的古法智慧,藏着古人对宇宙最朴素也最深刻的认知。
登陆舱平稳着陆,舱门打开的瞬间,一股带着铁锈味的风灌了进来。林烨踩着赤红色的土壤往前走,罗盘的指针突然定格,指向不远处一座半埋在土里的巨石阵。巨石上刻着的纹路,与《步歌》拓本边缘的批注笔迹如出一辙。
他走近其中一块巨石,指尖抚过冰冷的纹路——那是一个“斗”字,在古法中代表北斗。而巨石的阴影在地面投射出的形状,恰好是北斗七星的勺柄,正指着空中最亮的那颗星。
“原来如此……”林烨喃喃自语,“所谓的‘遗忘之海’,不是自然形成的能量乱流,是古人用巨石阵锁住的能量场。这些巨石是坐标,是路标,是留给后饶导航图。”
通讯器里传来副舰长的声音:“舰长,侦测到巨石阵下方有能量反应,强度足以驱动一艘星舰跃迁!”
林烨抬头看向空,那颗最亮的星恰好与古星图上的“枢”星重合。他忽然想起祖父临终前的话:“地再大,规律不变;星轨再远,根脉相连。”此刻他终于懂了,所谓的“古法”,从来不是落后的象征,而是先人们用千年智慧凝结的宇宙密码。
他转身走向巨石阵中心,那里的地面刻着一个巨大的“直字——这是祖父常的“中土为枢”,宇宙的平衡之道,从来都藏在最朴素的道理里。林烨深吸一口气,按下了通讯器:“通知星舰,准备接收能量信号,我们要解开这‘遗忘之海’的封印了。”
赤红色的土壤在脚下微微震颤,巨石阵发出嗡鸣,与林烨掌心罗盘的转动声共振。他知道,这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那些被轻视的传统智慧,终将在星际征程中,绽放出属于它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