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年华言情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工匠们围拢过来,看着那简单的铁皮片,眼中露出惊奇和思索的光芒。

鲁木匠拿起齿形规,在一块废料上试了试,看着画出的清晰轮廓,喃喃道:“这……这法子好!省了估摸的工夫,画线准了,下凿子也就准了!”

“不仅如此,”叶明继续道,“我们还可以制作几种固定齿距的‘卡板’,直接卡在圆木上标记出每个齿的位置,避免齿距疏密不一。”

这些看似简单的工具,却蕴含着标准化生产的核心思想。宋应文抚掌赞叹:“妙哉!化繁为简,将匠心经验,寓于规矩器用之中!三少爷此法,可谓开创格物之新境!”

叶明笑道:“这只是初步想法,具体尺寸、齿形角度,还需诸位师傅反复试验,找到最合理、最易制作的方案。我们要的,不是独一无二的精品,而是成千上万个可以互换的‘零件’。”

工棚里顿时热闹起来,工匠们围绕着叶明的“标准尺”、“齿形规”和“卡板”热烈讨论,开始尝试制作更精确的样板。

叮叮当当的敲打声和兴奋的议论声交织在一起,充满了创造的活力。

与此同时,在另一个临时搭建起炉灶的工棚里,针对边关御寒需求的试验也在进校

几个工匠正在尝试制作宋应文提出的“便携暖炉”。

巧的铁盒不难打造,难的是里面使用的燃料。

“三少爷,宋先生,直接用上好的银炭,烧红了放进去,能暖一个时辰左右,但炭块易碎,且烟尘未尽,密闭铁盒内恐有窒碍。”一个负责此事的年轻工匠汇报着初步结果。

叶明看着那巴掌大的精铁盒,构思着类似暖手宝的东西。直接烧炭风险太大。

“试试将木炭碾碎成粉,”他提出新思路,“混合一些黏土、硝石少量,助燃且吸湿?他知道这不安全,但微量试验或许可行,或许再加点盐,用水调和,压制成饼状,晾干后使用。

看看是否更容易点燃,燃烧更稳定持久,烟尘也更少。”

这是个大胆的尝试,工匠们虽然疑惑,但还是依言去做了。叶明也知道这需要反复调整配比,安全性和效果都是未知数。

他正看着工匠们捣鼓炭粉,叶瑾不知从哪里钻了出来,鼻子嗅了嗅:“三哥,你们在做什么?味道怪怪的。”

“在做能给边关将士暖手的炉子。”叶明解释道。

叶瑾好奇地看着那些黑乎乎的炭粉和黏土混合物,眨巴着眼睛:“像娘做点心一样和面吗?不过这个面黑乎乎的,肯定不好吃。”

童言稚语让周围忙碌的工匠们都忍不住笑了起来,气氛轻松了不少。

临近午时,叶明正准备回府用饭,墨痕再次悄无声息地出现,低声道:“少爷,永昌绸缎庄那边有动静了。他们派人接触了我们工坊里一个负责染料采购的伙计,似乎想打听飞梭织机的核心部件图纸,开价不菲。”

叶明眼神微冷,果然开始了,从利益相关处寻找突破口。

“那个伙计如何反应?”

“伙计家中老母病重,确实急需用钱,但他记着工坊的规矩和少爷的恩惠,并未答应,反而将此事报给了工坊管事。”墨痕语气中带着一丝赞许。

叶明面色稍霁,点零头:“告诉管事,重赏那个伙计,预支他三个月工钱给他母亲治病。”

“另外,加强核心工匠的管理和安抚,他们的待遇再提三成。同时,放出风声,就织机结构复杂,极易仿造失败,且工坊已准备推出更高效的新型号。”

“是,少爷。”墨痕领命,迟疑了一下又道,“还迎…王家似乎也在暗中收购楮树皮。”

叶明脚步一顿,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王家的嗅觉,倒是灵敏。看来造纸一事,也引起了他们的注意。是想囤积居奇,还是想依样画葫芦?

“知道了。”叶明语气平静,“让他们收。楮皮并非唯一选择,我们试验的其他材料进度加快便是。”

他抬头看了看格物院上空那片湛蓝的,阳光正好,却仿佛能感受到那来自四面八方的无形压力。商业竞争、技术窃密、原料封锁……这些都是预料之中的挑战。

但他心中并无惧意,反而有种跃跃欲试的兴奋。这就像一场棋局,对方已然落子,接下来,该看他如何应对了。

他稳步向外走去,心中已有计较。技术的优势在于不断创新和迭代,只要他跑得足够快,这些模仿者和阻碍者,就只能跟在后面吃灰。

回到国公府,午饭时,叶明神色如常,与家人谈笑风生,丝毫未将外面的风波带入这温馨的家宴之郑

只是在他平静的眼眸深处,那推动变革的意志,愈发坚定。

他知道,他不仅仅是在制造几样新奇的器物,更是在撬动一个根深蒂固的利益格局。

这条路,注定不会平坦,但他已准备好,用这“种田”积累起来的力量,去迎接一切风浪。

接下来的日子,叶明仿佛进入了某种高效的节奏。

上午在兵部处理公务,推动驿传系统向更偏远的军镇延伸,下午则雷打不动地出现在格物院,如同一根定海神针,引导着各项事务有条不紊地进校

齿轮标准化项目进展显着。有了“标准尺”、“齿形规”和“卡板”的辅助,工匠们制作出的木质齿轮样板精度大幅提升。

虽然距离工业时代的标准化还有壤之别,但至少同一批工匠制作出的同型号齿轮,已经能够实现基本顺畅的啮合传动。

宋应文甚至开始着手编纂一本简易的《齿轮图》,记录下不同齿数比对应的省力或增速效果,以及初步的受力分析(基于杠杆原理的朴素理解)。

便携暖炉的研制则遇到了更多困难。炭饼的配比试验了数十次,不是难以点燃,就是燃烧过快或产生过多烟雾。

少量硝石的加入确实能助燃,但控制不当极易引发规模爆燃,十分危险。叶明不得不叫停了硝石的使用,回归更安全的木炭粉与黏土、少量盐混合的路子,重点优化压制密度和干燥工艺。

最终,一种能够稳定燃烧近一个时辰,烟雾较少的炭饼初步成型,虽然距离理想状态还有差距,但已具备实用价值。巧的铁盒也被加装了更紧密的扣盖和便于手持的隔热木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