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年华言情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年华言情小说网 > 游戏 > 年代快穿凡人求生路 > 第707章 五零国服第一人15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707章 五零国服第一人15

还有家属院的女人们拿着工具,漫山遍野的找野葱,找野菜。

何感觉青黄不接的青她都没见着,就已经吃上苦苦的野菜了。

崔大夫笑道:

“还别,这里的吃食虽然少,但都是相辅相成的,上个月你不是上火么,这蒲公英就是顶好的降火菜。”

何一听,想起肚子胀的痛苦,大口吃。

崔大妮还从庄婶子那弄来大酱,何闻着味道不咋地,看着颜色也不大好的样子,可吃起来,还挺是那么回事儿的!

终于到了能播种的日子,崔大妮早就去看过驻地给各家分的土地。

因为地方实在是大,又属实荒芜,安全性比种地更重要,所以驻地划分地块,都要确保这些地块在军区巡逻范围内。

何老爷子一开始还欢喜,他做梦也没想到能有那么大一块地种。

在老家,何家已经算是不错的了,自家也就有三亩地,还要租赁地主家的来种。

不过老家一年两熟,只要勤快点,总能在土里刨出吃食来。

这里就不行了,到了漫长的冬季,那真是要啥没啥,荒芜的让人绝望。

可是到了开垦的时候,老爷子就傻眼了。

农具匮乏,整个家属院也就那么几套,大家轮着用,老爷子无数次怀念他舍弃在老家的农具,还有陪伴一家子半程,后来被送给部队的倔驴。

这里土地荒芜多年,不仅杂草丛生,下面还有很多碎石土块,加上刚刚解冻,复杂程度不用了。

更关键的是灌溉也跟不上。

龙江水资源并不缺乏,但是河道多年无人修整,河道已经被淤泥风沙堵塞干涸,大河离的太远。

最后这么大一片地,只能点豆子,点玉米,整个耕一遍那是不可能了,见缝插针,找到合适的地方,就丢五六个黄豆粒,玉米粒。

这时候种地只是为了让整个军区还有家属区自给自足,最重要的还是挖河修渠,规划灌溉事宜。

上头派来的河道灌溉学者,据是解放前就在南泥湾任职,经验丰富。

整个家属院,女人老人能拿得动工具的都要去挖河。

最大的诱惑,那必然是开垦出来,大家就是这片土地的主人,几千年了,老百姓从未真正当过主人翁,但是几千年下来,老百姓苦头没少吃。

如今为了自己和儿孙后代的美好生活吃点苦,那算个啥?

不何老爷子,就是崔大夫,也挑着担子,把挖出来的泥土碎石挑到别的地方。

挑不动就少装点,反正干劲十足。

这些活儿就不让孩子们去了,都是半大年纪,还在长身体,在家农忙的时候搭把手不算什么,但是这种活儿容易累伤了身体。

学校还没有开学,一群孩子在家属院能干的不多,但是精力旺盛。

胡建忠提议。

“我听赵光农场来了几台老毛子的旋耕机还有收割机,咱们看看去?”

这话引起众人共鸣。

“可是赵光农场老远了,而且野外还有狼,我们怎么去?”

这题胡建忠会。

“那边,农耕组不是有马有驴么?我们去借用一下,晚上还回去就行了。”

农耕组就是负责管理那仅有的几套农具和出力气的牲畜的,现在黄豆和玉米都种下去了,的确没多大事儿。

何有点感兴趣。

主要她想看看机械,早就听机械能帮着干活,要是自己国家也能生产,那爷爷跟师父还有娘,就不用累的晚上睡不着了。

十来个孩子,有的胆,有的年纪,最后达成一致的就只有五个。

何最能打,胡建忠最高,李向前最咋呼,还有陈爱党陈爱华两兄弟。

凑齐了人数,五人开始行动。

二毛跟铁蛋也不敢去,但是能在农耕组给五人打掩护。

胡建忠早就跟高头马混熟了,没事就去拔鲜草喂马,所以能毫不费劲儿的牵出来三匹马来。

这些都是蒙东地区来的矮脚马,个头不高,但是耐力足,跑起来稳当,也适合在田里当个劳动力。

何一个人一匹马,另外两人一匹。

五个人三匹马必然能有一个人独享一匹马。

胡建忠有点想当独享的人,忍不住忽悠何。

“何,你会骑吗?这从马上摔下来可不是闹着玩的。”

何轻哼一声。

“瞧不起谁呢?我当然会,我爹休息的时候专门教过我。”

“那你也才学了没几吧?”

“那咋了,我军体拳也没学几,你还不是打不过我!”

“咱们那是打平手好吧?”

胡建忠急眼了,这是他不可言的伤痛。

何可不惯着他。

“我是女的,我不跟你们骑一匹,但是你要不带我去,我就回去告状。”

这话一出,所有想法都没有了,胡建忠不甘不愿,带着李向前骑一匹。

何可太喜欢骑马驰骋的感觉了。

就是这活儿对体力消耗那是真心大,比起爬山走路也不差多少。

是开春了,可一路上仍旧荒芜,不过远远能看到不少绿意,虽然走近了就没有了,那也能感受到春风里的湿润气息,跑起马来,精神上是自由舒适的。

赵光农场距离驻地家属院有点距离,但是跑起来也不过就一时的事儿。

两匹马上驮四个男孩子,快慢不一,赛起来跑,何就全程保持匀速,被落下了还是超过他们了,都不管,只按照自己的节奏来。

就这,下马的时候,何还差点没站稳。

马上颠簸一时,踩到平地上,脑子还是颠簸的。

赵光农场,远远就能看见,地里仍旧在热火朝的忙碌着。

这里有大型机械帮忙,耕种程序比驻地家属区复杂多了,关键是有了部分灌溉保障,这里还尝试着种水稻。

各种豆子,高粱玉米,都是常规农作物。

何一家子刚到这里的时候,吃不惯这里的玉米面掺豆面的饼子,还做了一段时间的粟米饭,豆饭,还有玉米碴子饭,吃一段时间过渡,才逐渐开始啃玉米面饼子喝粥。

就这,何还是想念米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