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年华言情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年华言情小说网 > 都市 > 重生:权力巅峰之官场风云! > 第1358章 重回正轨的长福镇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358章 重回正轨的长福镇

长福镇的晨雾里飘着新蒸馒头的香气。周志高站在镇政府门口的老槐树下,看着保洁员用高压水枪冲洗地面,水柱冲过之处,露出青石板上“为人民服务”的刻痕。

那是十几年前他带着干部们亲手凿的,被刘志朋用红漆盖住,此刻终于重见日。

“周部长,孩子们在酒厂门口等着您呢。”王德福的竹篮里装着刚出炉的米糕,蒸腾的热气在他银须上凝成水珠,“七夕酒集团的新厂长,要让孩子们尝尝新酿的果酒,不含酒精的那种。”

酒厂的不锈钢罐在晨光下闪着亮,孩子们排着队举着玻璃杯,里面的桃红色液体晃出细碎的光。

新厂长是从村民里选出来的老酿酒师,袖口还沾着酒曲的黄渍,正给孩子们讲“诚信酿好酒”的道理,声音洪亮得像撞钟。

“周叔叔,这是我画的画。”扎羊角辫的姑娘往周志高手里塞了张纸,上面的老槐树开满白花,树下站着个戴眼镜的男人,旁边写着“保护我们的人”。

周志高认出这是王建军的女儿,去年在医院画过“坏蛋被踩在脚下”的那个孩子。

他的指尖在画纸上轻轻摩挲,突然听见身后传来熟悉的高跟鞋声。刘晓雅穿着便装,手里提着个档案袋,里面露出的照片上,刘志朋的姐夫王局长正对着纪委同志签字,脸色灰败得像被雨打湿的纸。

“县住建局的窝案查得差不多了。”刘晓雅往周志高手里递了瓶矿泉水,瓶盖拧开时发出清脆的响,“涉案金额一千两百万,比起刘志朋的五千万,倒像是打闹。”

周志高望着酒厂墙上的标语,“酿良心酒,做本分人”,这是他当年写的,被刘志朋换成了“争创亿元企业”,现在又换了回来。

“打闹也不能放过。”他的目光落在远处的扶贫车间,新换的卷帘门正在升起,女工们推着缝纫机往里走,笑声像撒了把银珠子,“这些人贪的每一分钱,都是从老百姓碗里挖的。”

纪委的警车在镇口排成一列,押解着涉案人员往县城去。

路过菜市场时,卖材大妈往王局长身上扔了把烂菜叶,骂声混着晨练大爷的太极剑声,形成种奇特的喧闹。

周志高注意到,最年轻的那个涉案人员一直在回头望镇学,那里的操场上,孩子们正在升国旗,红领巾在朝阳下红得像团火。

“那是镇财政所的李。”王德福叹了口气,拐杖在地上戳出坑,“大学毕业回来的高材生,刚开始还劝刘志朋别贪,后来被拉着入了伙,现在才二十五岁。”

周志高的心里像被什么东西揪了下。

他想起自己二十五岁时,在长福镇的煤油灯下算扶贫账,老书记站在身后“年轻人犯错难免,就怕走不出贪念的坑”。

那时的月光透过窗棂,在账本上投下清白的光。

“让警示教育基地多做个案例。”他对刘晓雅,目光追着警车消失的方向,“用李的事给年轻干部上课,告诉他们,第一步踏错了,后面就步步错。”

扶贫车间里的缝纫机声此起彼伏,李姐正在教新招来的妇女踩踏板。

墙上的工资表用红笔填得满满当当,每个饶名字后面都跟着四位数的数字。

“周部长您看这个。”她指着最末行的“集体福利”,“我们商量好了,每月从工资里扣五十块,给镇学买课外书。”

周志高翻开崭新的图书角照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旁边摆着《长福镇脱贫记》,封面上的老槐树正是眼前这棵。

十几年前,孩子们的课本都是用胶布粘了又粘的,现在的书架上,连绘本都按年龄段分了类。

“酒厂的分红方案定了。”新厂长拿着文件过来,纸页上的红章盖得端正,“百分之六十给村民,百分之三十扩大生产,百分之十留作教育基金。”

他往车间的方向努了努嘴,“李姐她们,要让长福镇的孩子个个有书读,有学上。”

午后的镇学传来朗朗的读书声。周志高站在教室窗外,看见孩子们正在读课文《我们的幸福生活》,年轻的女老师指着窗外的酒厂:“那是用我们长福镇的山泉水酿的酒,也是用我们的勤劳和诚信酿的好日子。”

走廊的墙上挂着新贴的奖状,“全县统考第一”的烫金字在阳光下闪着光。

教导主任,现在的长福镇,留守儿童只剩下不到百分之五,父母们要么在酒厂上班,要么在扶贫车间做工,晚上都能回家给孩子辅导作业。

“周部长,这是新当选的镇委书记。”赵立东带着个穿蓝衬衫的男人过来,袖口卷着,露出结实的臂,“田埂同志,之前在南市跟着秦正直市长锻炼过,是村民们投票选出来的。”

田埂的手掌粗糙得像老树皮,握着周志高的手时用力得能捏出红印。

“周部长放心,”他的声音带着山泉水的清冽,“我爹是老护林员,他教我守山就得护好每棵树,当干部就得护好每个老百姓。”

周志高往镇外的方向望去,新修的公路像条银带,将长福镇与县城连在一起。

路边的光伏板在阳光下泛着蓝,王德福这是田埂引进的新项目,发的电除了供镇上用,还能卖给电网换钱,年底又是一笔分红。

“长福镇的底子好,”他拍了拍田埂的肩膀,目光扫过忙碌的街道,“但也不能掉以轻心。腐败就像地里的草,雨一淋就冒头,得常拔着点。”

田埂从帆布包里掏出个笔记本,第一页抄着周志高当年在镇政府墙上写的话:“为官一任,当让百姓个好。”字迹歪歪扭扭,却透着股执拗的认真。

“我每都看一遍,”他红着脸,“怕自己忘了本。”

夕阳把老槐树的影子拉得很长,周志高和刘晓雅沿着当年的土路往山上走。

曾经的撂荒地现在种满了果树,枝头的苹果红得像灯笼。

山坳里的养鸡场传来咯咯声,王老汉正往食槽里撒饲料,看见他们就喊:“周部长,晚上来家里吃炖鸡,用新酿的果酒招待您!”

山顶的风带着松针的清香,周志高望着山脚下的长福镇,灯火次第亮起,像撒了满地的星子。

酒厂的蒸馏塔还在转,扶贫车间的灯亮得最早,镇学的国旗在晚风中轻轻飘,一切都和十年前不一样了,又好像什么都没变,那份踏实过日子的劲,那份盼着好日子的情,还在长福镇的泥土里,在老百姓的心里。

“该回省城了。”刘晓雅的声音被风吹得有些飘,手里的档案袋轻轻晃,里面是新整理的反腐案例,“秦正直那边还等着我们回去商量下一步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