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整改的指令如同不可抗拒的潮水,冲刷着阳城每一个可能存在污染的角落。
尽管市委的意图明确——不是简单地关停,而是引导升级、达标复产——但政策的传递和理解,在层层下达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偏差和扭曲。
尤其是在江宜化工这样历史悠久、人员众多、问题沉重的老牌国企,任何风吹草动都可能引发巨大的波澜。
就在江宜市委书记江建国和市长蒋标华刚从宋江办公室获得一线生机,带着“限期彻底整改”而非“立即关停”的尚方宝剑准备返回部署时,一股诡异的暗流已经在江宜化工内部涌动。
不知从何处传出的消息,像病毒一样在厂区迅速扩散:“市里顶不住压力了,要拿江宜化工开刀!”
“中央督查组下了死命令,必须关停破产!”
“咱们都要失业了,厂子要散了!”……谣言在口耳相传中不断发酵、变异,其核心从“整改”变成了“毁灭”,精准地击中了数千名工人内心最深的恐惧。
江宜化工是许多家庭三代人赖以生存的依靠。突然听到“关停解散”的噩耗,恐慌情绪迅速蔓延。
起初只是范围的议论和不安,很快便有人情绪激动地关停了机器,围堵车间主任和分厂领导讨要法。
厂领导们自己也懵了,他们接到的指示明明是“停产整改”,何来“关停破产”一?
他们极力解释、安抚,但在群情激愤的工人面前,他们的声音显得苍白无力。
恐慌如同滚雪球般越滚越大,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进来,整个厂区的生产彻底陷入瘫痪,人群聚集在办公楼前,场面一度接近失控。
厂方意识到事态严重,一边报警,一边火速向市委市政府报告。
此刻,宋江办公室内,江建国和蒋标华还在表决心,刺耳的手机铃声便打破了凝重的气氛。
接完电话,江建国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
“书记,出事了!厂里谣传我们要关停江宜化工,工人们炸锅了,现在聚集闹事,情况紧急!”江建国的声音带着颤抖。
“胡闹!”宋江猛地一拍桌子,眼中寒光一闪。但他迅速压制住怒火,此刻最重要的是控制局面。“你们两个,立刻赶回去!第一时间稳定工人情绪,公开、明确宣布市委‘整改求生’的决定,粉碎谣言!要确保工人安全,绝不允许发生任何过激行为!同时,给我彻查谣言源头,揪出幕后煽风点火之人!市公安局的警力会立刻支援你们,维持秩序,但对工人要以疏导安抚为主,切忌简单粗暴!”
江建国和蒋标华领命,几乎是跑着离开了办公室。宋江立刻亲自致电市公安局,指令迅速调集周边警力,由一名副局长带队,火速赶赴江宜市,配合当地政府稳控局面,并展开调查。
宋江深知,3000工饶饭碗,背后是3000个家庭的生计。盲目关停固然干净利落,但引发的社会震荡是他绝不愿看到的。
他的初衷,正是要在环保底线和民生保障之间找到一条可行的出路。这股突如其来的妖风,无疑是想把水搅浑,阻挠整改的推进。
几后,宋江在高新区调研结束后,接到了公安局长胡亮的电话。回到市委,胡亮已一身戎装,笔挺地等候在门口。
“书记,情况基本查清了。”胡亮坐下后,言简意赅地汇报,“江宜化工的聚集事件,确实是有少数别有用心的人在背后煽动。我们抓获了5名带头闹事、 散布‘关停破产’谣言的骨干分子。初步审讯表明,他们有的是因为对厂里管理不满,想借机发泄;有的则是受了些恩惠,被人利用。”
宋江听着,手指轻轻敲击扶手:“就这些?我觉得没那么简单。时机抓得这么准,我们刚定下整改基调,谣言就起来了,这像是偶然事件吗?”
胡亮点点头:“书记英明。我们也在深挖。这几个人口径不一,但隐约都提到,有人告诉他们‘上面’就是要关停,闹一闹也许能多拿点补偿款。我们怀疑,是江宜市内部有些人,可能涉及到与江宜化工有利益关联的方面,不愿意看到彻底整改触动他们的奶酪,所以想制造事端,把水搅浑,最好能逼市里乃至市里放弃整改,或者把事情闹大,让负责整改的领导难堪。”
宋江的目光变得深邃起来。他料到环保整改会触碰到利益格局,却没想到对方反应如此迅速和卑劣。
“树欲静而风不止啊。”他感叹道,“今年是阳城发展的关键之年,冲刺万亿目标,推动产业转型,容不得半点闪失。这种为了私利,不惜牺牲稳定大局、拿几千工缺枪使的行为,极其恶劣!胡亮同志,这件事必须一查到底,不管涉及到谁,都要依法严肃处理!要还江宜化工工人一个真相,也要给那些想在背后搞动作的人一个严厉的警告!”
“是!请书记放心,我们一定彻查清楚,维护稳定!”胡亮起身立正,郑重承诺。
宋江心中波澜起伏。环保整治,这本是一项利国利民的硬任务,却偏偏有人要把它变成权力博弈的筹码。
这让他更加坚定了决心:环保的红线,寸步不能让! 这不仅是为了应对上面的检查,更是为了阳城的长远发展和百姓的切身福祉。
任何企图阻挡这股大势的力量,都必须被清除。同时,他也意识到,在推进任何重大改革时,必须更加注重舆论引导和风险防控,要走到群众前面去解释政策,压缩谣言滋生的空间。
这场风波,如同一面镜子,照出了改革深水区的暗礁与潜流。
但对宋江而言,它更是一次淬炼,让他更加清醒、更加坚定。
阳城这艘大船,必须沿着绿色、可持续的航向,坚定不移地前行,任何风浪都休想使其偏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