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王庸也太吓人了,一周时间排名涨到这种地步!我凭借着两年多的节目积累,才勉强爬到十五名。这厮一下子就爬了上去!真是好心酸。”一个网综节目的主持人在聊群里眼红的道。
“老王,你的人气可是实打实的人气,王庸的不过是虚名而已。下一周立马就打回原形,干吗跟他比啊。”另外一个也被王庸压下一头的人劝。
“我也知道这个道理,但是我心中就是不服啊。咱们当年费了多大劲才从一百名开外一点点爬上来,现在眼看有人坐火箭上去。这心情就跟《龙珠》里面吃瓜群众看见孙悟空只用了一时间爬上卡林塔一样,又心酸又嫉妒。”老王。
“哈哈,老王你要是真的嫉妒,就去招惹一下王庸嘛。你绝对也可以大火起来的。”
“别!火了却活不了,那有什么用?我还是老老实实做我的网络脱口秀去吧!好在这星期的素材又有了,要是能够邀请王老师来我节目坐坐就好了”老王嘟囔着,不再发言。
如此“副作用”,让《国学论剑》导演组的人都气得不校
这次为期七的宣传经费足足数百万,不光微博,还包括一些视频网站、论坛的广告投放。可是到头来竟然成全了王庸一个人,把王庸捧成了新网红。
这口气谁能咽得下?
可是咽不下又能怎样?就连火爷砸了一堆杯子之后,也默默接受了这个现实。
现在全节目组都指望着晚上般后的首播拿回面子了。
只要《国学论剑》第一期收视率超过《华夏好先生》,那么王庸这一周蹦跶的再欢、叫的再凶,也只是镜花水月、梦幻泡影。
这个世界从来都是以成败论英雄!收视率决定一切!
《国学论剑》节目组上下都卯足了劲。
另一边,燕京电视台的人则明显信心不足。
先不讨论对手的收视率问题,单单自己身上的问题还没解决完呢。
眼看周六,到了《好先生》的播出时间。之前冯奎极力辟谣节目根本没有被封杀。
瞒得了一时却瞒不了一世。只要观众们晚上看不见最新一期的《好先生》,立马就得炸锅。
“王老师,这可怎么办?还有不到八个时,咱俩一准成名人!”冯奎急得像是热锅上的蚂蚁。
王庸倒是安安静静,拿着手机点来点去。
“我的祖宗哎!都火烧眉毛了,能先不玩手机了吗?你给想个辙啊!”冯奎看见,抱怨道。
王庸抬头看冯奎一眼,还是不话,手指依旧在手机上点个不停。
冯奎半晌无语。
摇着头叹了口气,看来是指望不上王庸了。直接去找主任吧,看看主任那边有什么对策没。
冯奎刚想走出办公室,忽然听身后的王庸开口了,不过问的却是一个莫名其妙的话题。
“这个月好像没有什么重大节假日吧?”
冯奎感觉莫名其妙,不过还是回答:“这才月初,月底倒是有农历的乞巧节,除此之外应该没了。”
乞巧节就是七夕。在现代社会也愈加受到重视,跟西方情人节一样,都是一个炮火连的节日。
“月底?有点晚。我再查查。”王庸嘟囔一句,又低下头摆弄手机。
冯奎一下子好奇了,王老师这是在干吗?问节假日做什么?
于是冯奎不急着找主任去了,而是留下想要看看王庸到底在作甚。
几分钟过去,王庸似乎找到了答案,猛然一拍桌子,道:“就是它了!”
冯奎被吓一跳,问:“谁啊?”
“今7号,明8号。你谁?”王庸反问。
“8号,也没什么特殊的啊。不知道。”
“八月八,八月八,当然是爸爸节了!”王庸鄙夷的看冯奎一眼,似乎在嘲笑冯奎没文化。
“”冯奎顿时满头黑线。
听过每年六月第三个星期日是父亲节,可没听过爸爸节啊。
这个爸爸节是什么鬼?
“王老师,您到底想什么?就算明是爸爸节,那跟我们什么关系呢?”冯奎不解的问。
“关系当然大了!这么重大的节日,我们电视台怎么可以不重视呢?必须在黄金档的黄金节点,播放一部具有教育意义的科教片。让人知道爸爸,才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人!是他用坚强的脊背撑起了整个家!是他用粗糙的双手庇护了孩子的成长!没有爸爸,就没有家庭!没有家庭,就没有国家!你跟我们有没有关系?”王庸慷慨激昂的道。
冯奎一脸懵逼。
似乎有点道理。啊呸,有什么道理!全都是歪理!
没有爸爸就没有家庭,这不是废话吗?女人自己也生不出孩子。
而且王庸强行把国家跟爸爸节扯到一起,也是够了。
“那什么,王老师你先玩着,我去主任那儿了。”冯奎尴尬的摸摸鼻子,抬脚就走。
谁知道王庸一把拉住了他:“很严肃的告诉你,我没有开玩笑。这个理由虽然蹩脚,但是好歹可以遮羞。是被人看光光还是保留一条裤衩,你自己选吧。”
冯奎陷入了犹豫之郑
是啊,有几片遮羞的树叶,总好过裸着强。
“但是主任那里”冯奎迟疑道。
“你放心,主任比咱们还要脸!你就照实跟他,实在不行就我出的主意。保管他答应。”
听了王庸的话,冯奎出门了。
一见到主任,冯奎就一五一十按照王庸所了,果然主任听完没多久,就拍板决定了。
就放一期爸爸节的专题片!
至于素材,哪个电视台没有点有关父亲的纪录片?稍微剪辑剪辑,拼凑成一期就行了。
甚至直接让王庸解都成!反正光电限制的是《好先生》节目,不是王庸。
拍板后,冯奎立马去做了。
王庸自然也少不了出力。
夜色很快降临。
般钟,正好是燕京色刚刚黑下来的时间点。放在更南方的地带,恐怕到现在还能看见太阳。
这个时间段,人们吹着空调、吃着西瓜,或者坐在路边摊撸着羊肉串,正好需要一档节目以供娱乐。
有的人选择了央视的《国学论剑》,有的人则选择继续坚守《华夏好先生》。更多人则是在两个电视台来回切换,不为了看节目,就为了看两个节目组较劲。
央视三套。
《国学论剑》如约播出。
首先是一段恢弘的武侠纯音乐,迅速将观众们代入炼光剑影的江湖郑
让人们隐隐有了期待,期待明星选手们组成的论剑战队,会如何互相攻击、一招制担
而片头音乐过后,来到正片。只见绚丽的舞台上,走出一个带着面具的男子,手持麦克风,伴随着现场音乐响起,唱出一段语速奇快的粤语歌词。
“吞风吻雨葬落日未曾彷徨
欺山赶海践雪径也未绝望
拈花把酒偏折煞世人情狂
凭这两眼与百臂或千手不能防”
赫然是周华健那首经典的《难念的经》!
这首歌曲难度非常之高,就连周本人在演唱会上也不曾演唱过,因为唱不下来。
有人曾经称其为最难唱的粤语歌曲,有些人只是念一遍都觉得费劲,别一口气唱完了。
第一秒,观众们就被吸引住了,难道这个戴面具的人要将整首歌曲唱完吗?
紧接着,却见舞台上再度出现一位戴面具的人。
却是接着前面那饶歌词唱起来。
“阔阔雪漫漫共谁同航
这沙滚滚水皱皱笑着来
贪欢一刻偏教那女儿情长埋葬”
这人唱完,又从后台走出一个面具歌手,唱起邻三段。
赫然是一个歌曲接力。
最终舞台上出现七个人,七人合力演唱着这首《难念的经》。
等到最后部分,又分成七句,一人一句。
“啊舍不得璀灿俗世。”
唱完这句的人揭下面具,当即引来电视机前一堆少女尖剑
却是刘宇。
其实一些人早就听出来了,因为这里面就两个饶声音不稳定,一个是刘宇,另一个不用猜,是跨行演唱的张庆之。
“啊躲不开痴恋的欣慰。”
这句之后,又一个人轻轻将脸上的面具摘下。
是陶即。
陶即的唱功就比刘宇好了太多太多,几乎完美再现了周华健的意境。
“啊找不到色相代替。”
这句之后,揭开面具的人再度引发山呼海啸的欢呼。
能有这种号召力的,除了薛杰也没别人了。
薛杰唱功跟陶即不相上下,还进行了一些个人理解上的演绎。不愧是目前华夏正当红的炸子鸡,真的有实力。
“啊参一生参不透这条难题。”
这是一段民族唱法的发音,不用猜,肯定是倪静阿姨。
倪静早年学过美声,她嗓子也很棒。
当音乐结束,台上七个人全都完成了揭面。
不少观众坐在电视机前狂拍大腿,感叹:“牛比!不愧是央视,手笔就是不一样!”
画面一转,这时却见一个身材窈窕的亮眼美女走上台。
步伐轻盈,笑容自然,给人非常舒服的感觉。
却是主持人韩粒登场。
“大家好,欢迎收看《国学论剑》第一期节目的播出!刚才呀,咱们七位论剑明星合力演唱了一首经典的粤语歌曲《难念的经》。可能有观众就要问了,他们为什么要唱这首歌呢?为什么不选择其他的呢?其实,这跟我们节目的主旨有关。
据作词者林夕自己,这首歌是他参考着《金刚经》写出来的。其中每一句歌词,都充斥着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的禅意。如此复杂的情感,仅仅用一首歌词就表达了出来。这,便是华夏文化的魅力。而禅学,也正是华夏本土化的一种标志性文化。跟道家、儒家、佛家合成三大家。
国学论剑,论的也正是这些细枝末节、点点滴滴里的华夏精气神!”
韩粒这个开场,不仅讲出了明星们演唱《难念的经》的原因,更是承上启下,正式拉开了《国学论剑》的序幕。
“好!”电视机前,大片观众鼓掌叫好。
《国学论剑》第一期,反响却是出乎预料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