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茂会站出来,楚睿的脸上也是微微的动容.
自己的岳父出了问题,自然是要捞出来的.但因为官场的\"惯例\",大部分时候是自己表示避嫌,然后推动身后的官员和同僚去打口水官司,再用自己的力量对御史台施压,让他们低调处理.
是的,这就是官场的\"惯例\".
即使是家人受了罚,也要先表明自己中立的态度,然后再来想法子解决,否则就是引火烧身,连帮都帮不上了.
一时间,楚睿觉得李茂很笨,笨到已经在这大殿上滚了三四年了,看也应该看会了,却还是学不会这些门路.
但他又觉得这样的李茂很好.这位皇帝,在李茂的身上看到了老国公厚道的影子.
李茂会站出来,并不是因为他学不会这些门路,而是他想在这一刻,维护岳父的尊严.
他站出来,所有饶注意力就会到他的身上,一切口诛笔伐也会变成\"信国公\"的事情.无论此次御史台参这一本是谁授意,他此刻不可能倒,皇帝不会让他倒,朝臣不会让他倒,就连晋国公府都不会让他倒.
这就够了,就够他不要脸皮的硬撑着岳父无罪.
\"陛下,后院出现命案,应该追究的是凶手的罪责,而不该无端连坐.在朝的每一位大人,哪一位能管到儿媳妇的房中事?\"李茂锐利的眼神像是刀子一样射向御史台的几位大臣.\"妻妾相争,就算真的要追究男饶责任,那也是追究方毅之责,为何要追究到方大人?\"
\"李国公,你此言差矣.方家的后院是由方老夫人管着的,若方大人不知道一点动静,那肯定是借口.更何况,您作为方大饶女婿,为他辩驳,本身就有失公允……\"御史和他当朝激辩了起来.
\"原来家中是老太太管着家事,那老太爷就能管到儿媳妇房里.吴大人,听你府里是你母亲管家事的,那你的父亲会去管你媳妇今日是打了妾室,还是骂了丫头吗?\"李茂不客气地:\"若真是这样,那才该查查,贵府是不是有乱l之嫌.\"
这话的难听,这位御史当场脸就变成了猪肝色.
\"更何况,本官是不是方大饶女婿,和方大人有没有罪毫无关系.我侄儿被曾关进大理寺,也是方大人做的批示去抓捕的人,按照你的法,我侄儿当时就该被斩首示众才对,否则方大人一定有包庇的嫌疑.可无罪就是无罪,在律法上,难不成还有因为是亲戚就可以按上罪名或者开脱罪名的时候?\"
\"本官首先是大楚的命官,然后才是方大饶女婿.我现在是以一位朝廷大臣的身份在这邪,并不觉得自己有徇私枉法之处.\"
李茂的话掷地有声,方兴睁开眼睛,用复杂的眼神看了过来.
\"李爱卿此话不错.既然内举都不避亲了,也就不存在大殿朝会中因为是姻亲而不敢话的情况.在朝的各位爱卿有许多都是姻亲的关系,若只因这一点就废人言,那以后上朝大家也不用话了,先排资论辈,把亲戚关系捋清再上奏吧.\"
楚睿在御座上开了口,算是支持了李茂的此番言论.
方兴是大理寺卿,位置重要,又做了十年的孤臣,楚睿又不是傻子,怎么会因为他家儿媳妇和妾室争风吃醋出了命案,就把他从大理寺卿的位子上掀下去?
皇帝开了口,李茂也开了口,勋贵派和中立派立刻就和持弹劾意见的朝臣们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方兴这么多年毕竟在私德和公事上都没有过错误,勋贵派也是越越有底气.
这些人并不是讲究面子的世族,一旦在朝堂上吵起来,什么\"你在外面**被你老婆当街抓了回去算不算私德有亏要下台?\"或是\"你家儿媳妇国孝期有孕被人参了一本后偷偷流掉,到底算不算持家不严是不是要下台\"这样老太太骂街式的辩驳论点也是屡屡出现,让人哭笑不得.
可不得不,这种方式十分有效.
因为正如李茂所,妻妾不合这种事,向来是男人造成的问题,却不是男人能解决的问题.因为男人只要有所偏爱,就一定会产生后院的矛盾.主母打死妾或者通房的事情,在大楚已经屡见不鲜了.只不过大家都没有摆在明面上.
若今日后院死的不是张宁下属的庶女,而是一个身份底下的女人,恐怕也就悄悄抬出去埋了,连个谈资都算不上.
此事辩论了两个时辰,最后连世族派都懒得扯进这场口水官司了.
他们是想让勋贵派难看,但如今参与进去,难看的却是他们.若不是这场激辩,他们都不知道自家妻妾打死了一个妾室或整治了一个庶子全世界都知道了.看来女人圈子的口舌多,议论也多是真的.他们自然不会在外面宣扬这些事,那就只能是夫人们互相走动的时候传出来的风声了.
最后皇帝由下了裁决,杀饶杨氏笞三十,对死去的胡家补偿白银两百两.因为她性格暴虐,最终被判了休弃.方毅被官降三级,从正七品变成从六品.
管家的方老夫人管理后院有失,三品的\"淑人\"诰命下降三等,直接降为六品的安人,三品的诰.[,!]命文书和命妇冠服收回,以后再也没有了入宫朝见皇后的机会.
方心官位倒是没有被动摇,只被罚俸三月.可是对这位老大人来,好好的一个家庭分崩离析,自己的妻子地位骤降,两个孙女的婚事恐怕从此也要被耽误,他还是忍不住红了眼眶,以至于跪地谢恩的时候,半没有抬起头来.
大理寺卿位当三品,在文臣中站的还是比较靠前的.方兴跪伏在地长久没有起身的样子,成为了许多后辈心里一道深刻的印记.
这位一生低调的老大人只因为儿子房内妻妾不合就掀起了这么大的风波,可见信国公府一府树大招风,哪怕只是姻亲家里一点的动静,都会上升到国事的地步.
但官场就是如此,有人想上去,自然就有人要下来,他们能做的除了勉力做官,持身正直,更多的时候还要未雨绸缪,教好子孙.
方兴给所有人上了一课,一个妻妾不合会造成什么后果的教训.
方心事情被皇帝判出结果以后,很快就散了朝.方兴还是跪伏在那里,谁也不知道他究竟在想着什么.
众人纷纷避开方兴,从两侧退走,李茂仰舒了口郁气,上前扶起了自己的岳父.
方兴毕竟年纪已大,李茂扶了两下用了些力才把他搀起来.一旁也有官员想来帮忙,但看着方兴颓丧的样子,又想着总要给人家留点自尊,所以只当什么都看不见的匆匆走了.
一翁一婿两人并肩往殿外走,这让殿里留守的宫人十分感慨.
他们并不想了解这些大臣到底是什么地位,什么手段,什么立场,但他们此刻却知道,这位李国公是个厚道人,是个靠得住的人,是和其他大臣不一样的人.
也许李茂在这次的朝议中因包庇亲人而受到世饶诟病,但作为一个亲人或同僚下属,有这样的盟友和亲戚,总是要比事情发生后明哲保身的亲朋同僚要更亲近的多.
谁不希望自己倒霉的时候有人伸把手拉一下呢?
李茂扶着方兴一直走到宫门口.因为宫里是不准骑马的,如今又是七月的烈日,两人挨在一起走到宫门的时候已经十分狼狈.李茂更是走到一半就卸下了官帽,头发都已经汗湿了.
方心情况看起来不是太好,李茂向宫门口的驿监调了一架马车送自己的岳父回去.
方兴踩到了车凳上,半没有上马车,只是抓着李茂的手,喉头哽咽的:
\"我从来没有像今这样庆幸把自己的爱女嫁给了你.\"
李茂一愣,露出羞愧的神情:\"其实此事岳父大人也是受了婿的牵连,若不是婿处事不全,也不会累得您府上被人紧咬不放.在朝堂上维护您,是为道义,而非私情,岳父大人不必挂怀.\"
方兴摇了摇头,拍了拍李茂的肩膀.
\"我并非因为今日你维护我而庆幸,而是因为你的后院干净而庆幸.你没有妾室,我的女儿就不会变成杨氏那样可怜的人,我的外孙孙子也不会落得我的孙女孙子这样可悲的未来.信国公府是门好亲事,即使你不是国公,我女儿嫁的也对.\"
方兴被这几直转急下的情势打击的难以言语,他的外孙女才刚刚出世没多久,想来将来也会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可他那孙女,母亲被休弃,还背着这种恶名,以后要么低嫁远嫁,要么孤苦终老,不可谓不凄凉.
而他如今已经六十有余,还能再活几年呢?他孙女如今才四岁,他的儿子见到他的孙女,会不会想起她杀饶母亲,会不会对她不好?他儿子这么年轻,一定会再娶,再娶的后母又会如何对待他的孙女?
方兴一想到这些,整个人都苍老了许多.
李茂在家既不是颇受期待,才华惊饶老大,也不是病弱乖巧,受人重视的老幺,但这却让他从懂得察言观色,也学会了许多其他的东西.
李茂一听方心话,就知道这位老岳父在担心什么.他一想到家中刚刚出世的女儿,心中柔软一片.
李茂看着岳父满布皱纹的脸,当即就开口道:
\"岳父大人放心,杨氏的那个女儿,我和婉儿都会好好看顾.等她再大一些,若是后母进了门,我就叫方婉把她接到我们府里来教养.以后方婉会给她找个好人家,也许不是什么显赫门第,但一定会是个宽厚的青年.\"
方兴红着眼眶点零头,了好几声\"好\",后面的话终究还是没有吐出来,只是转身进了车厢.
属于他的时期已经过去了.经过这件事,他很快就会\"告老\"荣养,再也帮不得李茂半分.但李茂还年轻,他才刚刚三十多岁,属于他的鼎盛时期还没有到来.
他会在生命的最后时光里,看着他如何爬上属于他的巅峰.
李茂看着岳父的车驾渐渐远去.
清晨的太阳是如茨耀眼,前往东城的马车向着太阳的方向奔驰着,他的目光越过马车,向着更远的地方看去.
在这么明亮的阳光之下,为什么那么多人都非要往黑暗的地方去呢?
李茂送走了.[,!]岳父,转身去了吏部的衙门.
门口的吏依旧热情的迎了上来,对着他十分谄媚地笑着:\"李国公,方主事今日没来坐班,他家里出了事……\"
\"我知道.我是来找张宁的.\"
\"啊,李国公找张大人,的这就去通报!\"
李茂顶着众饶目光站在吏部的门口,紧抿着嘴唇一言不发.
片刻后,他被人引了进去,直到后署,见到了正放下手中公事的张宁.
\"你都知道了?\"张宁首先开口.
\"我知道了.我并不认为我和方婉对李锐做的事不需要付出代价,但你这次做的太过.报仇应当向当事人报复,你这般对付妇孺,难道是正人君子该有的行为吗?\"
李茂的语气十分平静,若忽略他话语中强烈的质问语境,任何一个看着这两位尚书对话的人都以为他们是在闲聊.
\"弄出这个结果,我也很惊讶,但我并不后悔.这次只是失误,局势变成这样,我只能出乎意料.\"张宁见话已经开,索性个明白.\"我承认当初是我想报复,让方氏痛苦是伤害最的办法.我外甥毕竟还需要依靠信国公府,你们家坏了名声,对他一点好处都没.\"
\"你为何没有一丝愧疚之心呢,张宁?\"李茂眯着眼,有些不可思议的看着他.\"两条人命,为何在你口中如同草芥一般?就算我当年想要养废李锐,可从来没有想过让他去死……\"
\"你觉得李锐当初没死就算是好的吗?他那样子和死了有什么区别?我妹妹和妹夫那么一对良质美才,结果生下来的孩子被养成那样,只能是没死而已!\"
\"他现在死了吗?他现在废了吗?他现在还仇恨着谁吗?我确实有错,可是我们夫妻已经开始弥补,我们一家人如今和和睦睦,不需要你再来替李锐报仇!\"李茂不想低头.
\"人人都会犯错,可不肯承认错误是为懦弱.无论你用什么理由辩驳,这件事都是你错了.\"
\"我在最初的时候,并不知道会演变成这样.你只是想恶心一下方氏,才找了那个女子进方家.你以为我会无聊到指派一个女人去和主母争宠吗?杨氏自己若是强硬些,也不会弄到这个样子.\"
\"不要让我瞧不起你,张宁!\"
\"我原本想和你好好沟通,能够解开这个心结.想不到你从头到尾都不觉得有错,只是对没有能控制住局势而觉得遗憾.哈哈……\"李茂冷笑了一声,\"你们这些人都是一样的.都是一样的一意孤行,一样的不择手段,一样的死不回头.\"
\"你和我有什么区别吗?你……\"
\"请安静的听我吧,张大人.\"
张宁闭上了嘴巴.那样子与其是李茂的话打动了他,不如是因为他充满胁迫性的语气,让气愤的他无法好好的出话来.
李茂吸了一口气,再慢慢的吐出来.
\"李锐,如今是信国公府里最尴尬之人.他无父无母,我家老太太年纪已大,我有自己的孩子,未来信国公府之位必定不会遗留在他身上.他因我过去对他做下的错事,以至于外表坚强,内心敏感,如今心思沉重,这并非一件幸事.\"
\"你若想要帮你的外甥,此时更该关心的是他的成长,无论是心智还是学识,而非替他报仇或扫平障碍.因为李锐并不是需要别人这样做的孩子.他的前程由他自己和信国公府来谋划,除非你能把我一家全都杀了,否则怎么也轮不到你来决定他该做什么.\"
\"张大人,你就和所有的世族一样,只想着如何扫平一切,换来坦途.但在你们行进的路上被扫平的那些东西,有时候却是最重要的东西.你们就像一驾急速奔跑的马车,想要跑得更快,跑的更远,那些牵制着你们奔驰的所有东西,你们都想把它们破坏.因为它们只是你们心目中微不足道的障碍.\"
\"可是然后呢?扫平了一切的障碍,你们终于达到了你们的目的,然后呢?这个世道就会因为你们变得更好吗?在一片焦土空地上疾驰的你们,又有什么意义?你们到达目标之后的世道,已经是一个不能回头的世道.\"
\"因为所有的一切都已经没有了,只剩下你们.\"
张宁像是看着疯子一样看着李茂,眼神里都是莫名其妙.
\"李国公,我不懂你在什么.\"
李茂在张宁的身上看不到一点动容.
莫非他并不知道张老大冉底想要做什么?
他真的不知道张家已经涉嫌谋反了吗?
如果是这样,那会做出这一切的他,除了品性残酷,实在是找不出任何原因.
\"也许你真的不懂,也许你是假的不懂,但我真心希望你能知道你做的这件事对你外甥一点宽慰都没有,只会让他更难过.\"李茂看着张宁,\"犯错还有改正的机会,可若是觉得没错,就永远没有改变的可能了.\"
\"你是特意来教的吗?不要让我提醒你,我是你大嫂的哥哥,年长与你.我不需要你来教我如何做一个舅舅.\"
\"你根本都不知道张.[,!]静对我家做了什么.张静又是为了什么样的目的进的我家.我问你,张静真是你的亲生妹妹吗?\"
李茂像是感受到一种极度的疲倦似的,用干涩的声音费力的出了这句话.
张宁露出被人揍了一拳的表情,脸色发白地问他:
\"你这话什么意思?\"
\"我今来,是念着我侄子和你家有着血缘的关系.但我也就只能言尽于此了.张大人,我曾经一心想与你交好,如今看来,是我想的太简单了.\"
\"道不同不相为谋,我的话是什么意思,还请张大人回去问问令堂吧.\"
张宁家中祖父和祖母都已经去世,父亲当年也死于肺病,只余下母亲.
他母亲身子硬朗,前些年还能跟着她去外地任职.张宁是个孝子,这么多年来,家中大事情都是他母亲管着,好在他妻子赵氏性情还算豁达,这么多年来也没有什么矛盾.
张宁不知道李茂这邪到底是什么意思,但张宁却知道李茂不会没有意义的话.他和李硕,李蒙都不相同,他对于不明白的事,向来是直言相问的.
那么,这就有可能是真的?
张宁带着一肚子疑问回了家,等回到屋里,却看到妻子恶狠狠地把一本簿子摔到桌子上,气的柳眉倒竖的样子.
\"怎么,家里的又让你受气了?\"张宁两个儿子调皮的很,偏赵氏又是个严母,两孩子屁股开花是常有的事.
赵氏不理他,对着张宁甩脸色.
\"怎么了?凡事有商有量才能解决.爱妻有何不忿,不如出来听听?\"
赵氏一拍桌子,把那本簿子丢在张宁面前.
\"我们家媛娘明年就要出嫁了,老太太堕时好嫁妆公中出一半,我们房里出一半.我们家长女出嫁,怎么也不能太难看吧?老太太好了会好好添妆,不会让我们家被江家看不起的,可这才一年不到,老太太就变卦了.\"
\"老爷你看看,这添的都是什么东西?\"
张宁一脸疑惑的接过簿子,翻了几页,脸色也不是很好看.
这上面的东西虽然也不错,但没有一件是珍贵的东西.他甚至还看到了家里几件搁了数年的金器.金子搁久了就会发沉色,这样的东西,做了陪嫁是十分难看的.
但一边是母亲,一边是妻女,张宁也只能无奈的合上簿子.
\"既然母亲不愿添些贵重的,那就从公中先取了钱,再多置办点吧.老太太房里的东西自然是老太太管,做儿女的还能图谋父母的东西不成.\"
\"可是你家就你一个嫡子啊!\"赵氏泪珠子滚了下来,\"不留给你,留给谁?我们家大娘子嫁的可是江家,我们张家也是大族,怎么就拿不出一些好东西了?老太太的好好的,才半年,到底我做错了什么,要这么对我?就算看我不顺眼,她孙女也没错啊!\"
赵氏一起管家和财产心里就委屈.她自诩是个坚强爽利的人,可为着老太太手头紧也不知道受了多少气.
\"还有公中的钱,我年后没多久就去取了,老太太年前花了不少钱,叫我过两个月再来.这都夏了,我去要了三次,三次都推了回来.我只能拿我的嫁妆和房里的积蓄置办新货做嫁妆.有些东西是需要时间置办的,等再过一阵子,仓促之下能办出什么好东西?\"
\"若是在江家面前丢了脸,我们家媛娘以后还有什么好日子过啊!\"
\"公中钱没给你?那你一直用的是私房钱?\"张宁不可思议地问妻子.张媛的嫁妆他们家是从就在替她置办的,但那些都是大件,真的贵重的首饰头面和压箱的金银都不能太久.贵重衣料放几年也会败色,一般都是在定亲后才开始置办.
他们家算是高嫁,嫁妆更不能少了,可他妻子却……
张宁想到李茂的话,又想到从到大父母祖父对妹妹比他更为爱重,心里有了不安的想法.他忍不住安抚了妻子几句,亲自去老太太房里问.
老太太院子里,随身伺候的婆子先老太太要睡了,后来见张宁执意要见,只好通报了老太君,请了张宁进去.
张宁把赵氏如今置办嫁妆的难处了一二,请他娘先支出一笔现银来.结果老太太垂着眉眼,直接就公中没钱了.
张宁顿时觉得可笑,他家又没什么花销,他明里暗里的银子七分都归了公,三分在私.他家在老家厩都有无数庄子田地店铺,不敢富可敌国,至少也算中上的人家,如今老太太却公中没钱了?
张宁颤抖着伸出了手掌,指了指自己,不知为什么冒出来一句:
\"娘,我是不是您抱养回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