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年华言情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年华言情小说网 > N次元 > 胭脂烈马谋天下 > 第345章 希望永远没有那一天!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45章 希望永远没有那一天!

石铁柱垂下头,好一会才道:“虽然,我不相信王爷会自戕,但是,若是为了王妃,我是相信的。王爷从未忘记过王妃,王爷也只喜欢。”

“闭嘴!”谢松庭脸一沉,“我现在就砍了你!”

朝堂上落针可辨,安静的可怕!

众大臣噤若寒蝉,没人再为石铁柱求情,连路平都低下了头。

毕竟,现在这下谁人不知,北陵世子视温氏女如眼珠子般珍贵,谁会触他这个逆鳞呢?!

除了上石铁柱这种戍边北境的粗人吧,作死啊!

毕竟是袍泽兄弟,路平还是不忍心,偷偷抬眸看温初颜,见她握住了谢松庭的手,拇指轻轻摩挲着他的手背,向他莞尔一笑。

路平就知道成了,果然,谢松庭阴沉的脸立马阴转晴了,甚至还露出了一点笑意。

片刻后,谢松庭摆摆手,“算了,我夫人为你求情,我就不动你了,回去守长江口吧。”

石铁柱紧抿着唇角不话,一旁的路平瞪的眼珠子快出来,就差替他跪下谢恩了。

正当路平准备踢他腿弯一脚,迫使他跪下时,石铁柱抬起了头,“皇上”他拱拱手,“回皇上,末将要离开军营,不想再从军了!”

路平再也忍不住了,低吼,“你还闹什么!石铁柱!”

石铁柱扭头看路平,“我不是闹,我只是想去过平静的日子,刀口上舔血的日子,我烦了!”

“以前在雁门关的时候,每次蛮夷来犯,王爷总是让我们写好家书,我不识字,也没有家人。”

“我好羡慕兄弟们,会写字,写的信也有地送,而我什么都没有,我做梦都想有!”

“准!”龙椅上的谢松庭开口,他看向路平,“士兵返乡,按照大虞规制,是有一笔银子的,路平,你拿给石将军。”

“是,皇上!”

石铁柱忙拱手行礼,“回皇上!草民不要!”

谢松庭笑了,“不要意气用事,你回去也要过活,总不能靠吃饭!我和你们一样守北境,我知道兄弟们有多不容易!”

“正是你们在边关流汗流血,才有大虞的百姓太平喜乐,朝廷不会亏待你们。”

“可是,皇上,我,我,我。”

石铁柱了好几个我,都没出一句话完整的话,一旁的路平低声提醒,“末将,别我我我的。”

谢松庭摆手,道:“你不要觉得不好意思,这个银子并不是我朝国库出,也不是宣平帝的国库出!”

“大虞国库连年亏空,入不敷出,仁宗帝的私库倒是挺丰厚的,全部充归国库了,你不要白不要!”

“宣平帝手下的驻军,不管谁要走,都按照这个规制给!并不只是优待你。”谢松庭顿了顿,笑道:“回去娶妻生子,好好过日子。”

石铁柱脸色涨红,好一会,他轻轻点头,“是,多谢皇上厚赏!”

“这是你应得的!”

石铁柱一愣,抬起头,道:“皇上,若是以后蛮夷来犯,草民自会上战场杀敌!”

“好!”谢松庭点头,“希望永远没有那一!”

……

石铁柱和几位将士,跟着路平一起走了,朝堂上陷入安静,站在宫门口的几位老御史却不安静了。

他们似乎有点站不住了,那个叫秦钟的三朝元老挪着挪着,就挪到太极殿里面来了。

他一挪进去,其他两个人也跟着挪进来了,并且还屁颠颠的找自己的位置站好了。

谢松庭偏头看秦钟,微微扬起眉梢,“秦大人何事啊?”

秦钟摆手,“没事,老臣三朝都是站在太极殿的,现在自然也要站回来!”

谢松庭笑了笑,看向一边的太监,“秦大人年纪大了,搬个凳子来。”

“是,皇上!”太监立时转身去搬凳子,而秦大人则瞪大了浑浊的老眼,看向谢松庭。

他根本不敢相信谢松庭会给他赐座,朝堂赐座那是多大的荣耀啊,本朝开国以来,被赐座的也没几个人。

定国公府的国公爷算一个,那还是宣平帝新婚夜爬墙沈文忠的女儿,辜负了温氏女换来的。

也算是家丑吧,只是,现在温氏女在那龙椅坐上的。这也是历朝历代绝无仅有的啊,母鸡司晨,不太妙啊!

这苗头得压住,不能让那龙椅上的女人蹦跶的太高,皇后主管后宫,到朝堂上干什么呢?!

看来,这新朝还是需要他的,他还是不能告老还乡。

不过,他这个三朝元老,站了不知道多少次早朝了,从没有哪一朝的皇帝给他赐座。

没想到新朝的皇帝竟给她赐座了,他就暂时安生会吧,给皇上一点面子。

凳子搬来,秦大人颤巍巍的坐下了,屁股刚沾到凳子上,忽然就老泪纵横起来了。

“皇上啊,老臣八十多了,这是第一次在朝堂上坐下,多谢皇上啊!”

谢松庭想笑,但忍住了,扭头看自家夫人,却笑的比桃花还娇艳。

他便不再忍了,摆手笑道:“再赐帕子,让秦大人擦擦眼泪。”

“是,皇上。”

那太监又端着托盘跑来了,托盘上放着一张明黄色的手帕,上面绣着祥云纹。

秦大人一看,立时从凳子上跳起来了,“不可啊,皇上,不可啊,这是御用之物,老臣何德何能啊!”

谢松庭微微一笑,道:“仁宗三年,秦大人谏言,让仁宗帝广开言路,开设学堂书院,为仁宗一朝输送了不少人才。”

谢松庭看向杜国璋,“我没记错的话,杜大人,就是当年的受益者,你是仁宗六年的进士。”

“是,皇上。当年,臣就是在秦大人负责开设的暨南书院读书。”

谢松庭点头,又道:“仁宗八年,仁宗帝要重修北城道观,为道观捐赠了二十万两白银,以助那些个狗道士求长生之术。”

“又是秦大人谏言,二十万两,数字不吉利,还是九万两比较好,九,最大的阳数,九九归一,正适合修习长生之道。”

“仁宗帝听从了你的谏言,将二十万两,改为九万两,一下为大虞百姓省下十一万两白银。”

“秦大人,你,你何德何能啊。”

秦钟不停的哽咽,“皇上,皇上,老臣,老臣,太感动了,既然,有人记得这些事!”

谢松庭看向立在地上的众大臣,朗声道:“诸位既然坐明堂,就应该知道,你们做的任何事都逃不过百姓的眼睛。”

“口口相传,自有定论,瞒的了一时,瞒不了一世!”

“希望诸位,真的离开这座太极殿时,都能问心无愧!”

“是,皇上,臣等谨遵皇上教诲!”众大臣齐声高喊。

谢松庭点点头,“好了继续正事。”

他看一眼温初颜,又道:“潭拓寺的事,朕也听了,戚太后可有下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