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再次吹绿赤漠时,黑石山谷地的 “风水互补” 能源系统已不再是孤例 —— 从西北的荒漠风电场到西南的水电集群,从华北的光伏镇到东南的海上风电平台,万倍技术支撑的能源基建正以 “星火燎原” 之势覆盖全国,为龙国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林舟站在赤漠基地新建成的 “全国能源调度分中心” 大屏前,看着屏幕上纵横交错的绿色能源网络,不禁想起三年前刚到赤漠时,这里连稳定的生活用电都成问题。
“林队,最新数据出来了!” 张磊拿着平板电脑快步走来,屏幕上的图表清晰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全国万倍技术能源项目已达 128 个,其中 “风水互补” 系统 46 个、“风光储一体化” 项目 52 个、海上风电集群 18 个、地热供暖项目 12 个,累计装机容量突破 500 万千瓦,年减排二氧化碳达 380 万吨,相当于再造了一片 “塞罕坝林场”。“更重要的是,这些项目覆盖了 83% 的偏远地区,让近 200 万牧民、农民用上了稳定的清洁电。” 张磊的声音里满是自豪。
正着,调度中心的视频电话突然响起,屏幕上出现了甘肃河西走廊能源基地负责饶身影。“林队长,我们的‘水电 + 风电 + 光伏’系统运行太稳定了!” 负责人身后的大屏上,风电叶片、光伏板、水电站大坝的画面循环播放,“今年春风沙大,光伏板却没受影响 —— 万倍纳米涂层不仅防沙,还能自动清洁,发电效率比普通光伏板高 15%;上个月水流不足时,风电立刻补上,供电可靠性 100%,周边的枸杞加工厂、葡萄庄园都扩大了规模,农民的收入翻了番!”
林舟笑着回应:“这就是能源基建完善的意义,不仅要解决‘用电难’,还要带动‘产业兴’。你们那边的枸杞深加工,用清洁电替代煤加热,产品品质提升了,还拿到了欧媚绿色认证,这就是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
挂了视频电话,老王带着几名技术人员走进来,手里捧着一台型 “风光储一体化” 设备模型。“林队,这是我们最新研发的便携式系统,重量只有 50 公斤,却能实现 2 千瓦发电、5 度储能,特别适合偏远山区和游牧部落。” 老王指着模型上的折叠光伏板和型风车,“光伏板用万倍碳纤维制作,展开面积 3 平方米;风车叶片能自动收纳,抗 12 级大风;储能电池用的是万倍磷酸铁锂,循环寿命达 1.5 万次,充一次电够一户牧民用三。”
林舟接过模型,轻轻展开光伏板,表面的纳米涂层在灯光下泛着柔和的光泽。“这个太实用了!” 他立刻想到了内蒙古草原上的游牧部落,“以前牧民跟着水草迁徙,用电全靠太阳能板,遇到阴雨就断电。有了这个便携式系统,不管走到哪,都能用上清洁电,还能给手机、卫星电话充电,甚至带动型奶昔机、照明灯,生活品质能大大提升。”
老王点点头:“我们已经生产了 500 套,下个月就会送到内蒙古、青海的游牧区试点。后续还会根据牧民的需求优化,比如增加 USb 接口、提高低温环境下的储能效率,争取让每一户游牧家庭都能用上‘移动能源站’。”
此时,调度中心的大门被推开,国家可持续发展委员会的李主任带着调研团队走进来,身后还跟着几位来自联合国的环保专家。“林舟同志,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特意来考察龙国的万倍能源技术,你们的‘风水互补’模式已经被列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案例了!” 李主任指着身后的专家,语气里满是骄傲。
联合国环保专家安娜走到大屏前,看着全国能源网络的数据,眼里满是惊叹:“龙国用三年时间,就实现了偏远地区能源基建的跨越式发展,这在全球都是罕见的!尤其是万倍技术的应用,让清洁能源的建设成本降低 35%、效率提升 40%,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我们希望能将赤漠模式推广到非洲、中东的干旱地区,帮助他们解决能源短缺和环境问题。”
林舟带着众人来到赤漠 “风水互补” 系统的现场,风车叶片在春风中平稳转动,水电站的泄洪道水流清澈,周边的梭梭林已长到一人多高,成群的鸟儿在林间穿梭。“这就是我们追求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林舟指着远处的农田,“能源基建不仅要清洁高效,还要与生态保护、农业发展相结合。我们用风电抽水灌溉,让荒漠变成良田;用水电带动加工产业,让农民在家门口就业;同时通过植树造林,修复生态环境,形成‘能源 - 经济 - 生态’的三维可持续发展模式。”
安娜蹲下身,轻轻抚摸着梭梭林的枝干,又拿起随身携带的检测仪,检测土壤湿度和空气质量。“数据显示,这里的土壤含水量比三年前提高了 20%,pm2.5 浓度下降了 65%,生物多样性也在逐步恢复。” 她站起身,对身边的同事,“龙国的经验证明,只要有先进技术和科学规划,即使是荒漠地区,也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把这些经验带回联合国,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调研结束时,李主任拉着林舟的手:“国家已经决定,将万倍能源技术纳入‘十四五’可持续发展重点项目,未来五年将投入 200 亿元,在全国建设 500 个能源基建项目,实现偏远地区清洁电全覆盖,带动特色产业发展,让更多人共享发展成果。”
林舟站在风车群旁,望着远处的夕阳,余晖洒在能源基地的每一个角落,风车叶片、光伏板、水电站大坝都镀上了一层金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