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蒙蒙亮,林舟就醒了。窗外的赤漠还浸在淡淡的晨雾里,万倍具现车间的轮廓隐约可见,他习惯性地拿起枕边的平板电脑,打开基地内部的工作系统,准备查看当的施工进度报表。手指刚触碰到屏幕,一个从未见过的弹窗突然跳了出来 ——“恭喜您触发‘每日签到’机制,今日签到可获取‘水力应用与型水坝建设’专业知识包,是否立即签到?”
林舟愣了一下,基地的工作系统他用了快两年,从没听过什么 “每日签到” 机制。他疑惑地皱了皱眉,指尖悬在屏幕上方,心里琢磨着:这不会是系统出故障了吧?可转念一想,最近基地承接的任务越来越复杂,要是真能通过签到获取专业知识,对水坝建设肯定大有帮助。他深吸一口气,轻轻点下了 “立即签到” 的按钮。
弹窗消失的瞬间,一股庞大的信息流突然涌入脑海,像是有人拿着一本厚厚的《水力应用百科全书》,一页页快速在他眼前翻动。从水力资源的勘测评估,到型水坝的结构设计;从水力发电的基础原理,到水坝的防洪与生态保护…… 无数专业知识碎片在脑海里碰撞、融合,最后形成了一套完整的 “水力应用与水坝建设知识体系”。
林舟闭着眼,靠在床头,慢慢消化着这些突如其来的知识。他能清晰地回忆起型重力坝的应力计算方法,知道如何根据河流的水文数据确定坝体的高度和宽度,甚至对水坝建成后的水力调度方案都有了清晰的思路。“这也太神奇了!” 他睁开眼,眼里满是震惊,拿起平板电脑反复查看,却再也找不到那个签到弹窗,仿佛刚才的一切只是一场梦。可脑海里清晰的专业知识又提醒着他,这一切都是真实的。
他迅速起身,洗漱完毕后,拿着平板电脑直奔水坝建设指挥部。此时的指挥部里已经热闹起来,李虎正拿着施工图纸,跟几名工程师讨论坝体混凝土的浇筑顺序;张磊蹲在角落里,对着地质模型琢磨着坝基的加固方案;老王则在一旁调试着水坝闸门的控制系统,时不时皱着眉记录着什么。
“大家先停一下,我有重要的事情跟你们。” 林舟推开门,声音里难掩兴奋。所有人都停下手里的活,转头看向他。李虎放下图纸,疑惑地问:“林队,出什么事了?是不是水坝建设遇到难题了?”
林舟摇了摇头,走到指挥部中央的桌子旁,将平板电脑放在桌上,调出自己整理好的 “水力应用知识笔记”:“我刚才在工作系统上意外触发了‘每日签到’机制,获取了一套完整的水力应用与水坝建设知识,这里面有很多专业内容,可能对咱们的水坝建设有帮助。”
他的话刚完,指挥部里就炸开了锅。“签到还能获取知识?林队,你没跟我们开玩笑吧?” 李瞪大了眼睛,一脸难以置信。张磊也皱着眉,走到桌前,拿起平板电脑翻看笔记:“这上面的知识也太专业了吧,连型水坝的渗流控制方法都写得这么详细,比我之前查的资料还全面。”
林舟笑着:“我刚开始也以为是系统故障,可这些知识已经实实在在记在我脑子里了。比如咱们之前确定的坝体高度是十二米,根据我刚获取的知识,结合这条河的年均径流量和雨季最大洪水量,坝体高度可以调整到十三米,这样既能增加水库的蓄水量,又能提高水坝的防洪能力,而且不会增加太多工程量。”
他指着笔记里的 “坝体应力计算图表”,继续道:“你们看,这里有详细的应力计算方法,咱们之前设计的坝底宽度是十五米,按照这个计算方法,考虑到花岗岩的抗压强度,坝底宽度可以缩减到十四米,这样能节省近十吨钢筋和五十吨水泥,还能加快施工进度。”
老王凑过来,看着笔记里关于水力发电的内容,眼睛一亮:“林队,你看这里!咱们的水坝虽然主要用于蓄水,但根据这个水力发电原理,咱们可以在坝体一侧安装型水力发电机,利用水流的落差发电,足够供应水坝管理站和附近施工区域的用电,这样就能减少基地的电力供应压力了。”
林舟点零头:“我也注意到了。而且笔记里还提到了水坝的生态保护措施,咱们可以在坝体下游设置鱼道,方便鱼类洄游;在水库周边种植耐旱的灌木和草本植物,防止水土流失,这样既能保证水坝的功能,又能减少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
接下来的几个时,林舟带领大家一起学习笔记里的专业知识。他结合水坝建设的实际情况,将复杂的理论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施工方案:给李虎讲解如何根据水力知识优化混凝土浇筑顺序,避免坝体出现裂缝;跟张磊讨论如何利用渗流控制技术,加固坝基,防止水库漏水;和老王一起研究型水力发电机的安装位置和参数设置,确保发电效率最大化。
中午休息时,李虎拿着修改后的施工图纸,兴奋地对林舟:“林队,按照你分享的知识,我们重新调整了施工方案,不仅缩短了工期,还降低了成本。原本预计两个月才能完成的水坝建设,现在估计一个半月就能完工!”
张磊也笑着补充:“而且我们根据渗流控制知识,在坝基下方增加了一道防渗帷幕,用水泥和黏土混合制成的防渗材料,能有效阻止水库的水向下渗漏,这样水库的蓄水量就能得到保证,不用担心水源流失了。”
下午,林舟带着大家来到水坝建设现场,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施工郑他站在谷口,指着两侧的岩壁对施工队员:“根据水力知识,咱们在浇筑坝体时,要注意分层浇筑,每层厚度控制在三十厘米,浇筑完成后要及时洒水养护,防止混凝土因高温开裂。而且坝体的迎水面要涂抹一层防渗涂料,进一步增强水坝的防渗能力。”
施工队员们认真地听着,手里的工具挥舞得更有劲了。负责混凝土浇筑的老张,按照林舟的要求调整了浇筑厚度,还特意在每层混凝土之间铺设了一层钢筋网,增强坝体的整体性。他笑着对林舟:“林队,你这知识太实用了!以前我们浇筑混凝土,总担心厚度不够或养护不到位,现在有了你的指导,心里踏实多了。”
夕阳西下时,林舟站在施工现场,看着正在稳步推进的坝体,心里满是感慨。要是没有早上那突如其来的签到,他可能还在为水坝建设中的各种技术难题发愁。这些水力应用知识,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水坝建设的新思路,让原本复杂的施工方案变得清晰可校
晚上回到宿舍,林舟再次打开工作系统,期待着能再次触发签到机制。可屏幕上除了正常的工作报表,再也没有出现那个神奇的弹窗。他笑着摇了摇头,心里明白,不管能不能再次签到,这次获取的知识已经足够支撑水坝建设顺利完成了。
他拿出平板电脑,继续整理白学到的知识,还特意加上了自己的实践经验和思考,形成了一份更完善的 “型水坝建设指南”。他打算等水坝建成后,把这份指南分享给其他需要建设型水坝的地区,让更多人受益。
窗外的赤漠已经被夜色笼罩,只有水坝建设现场的照明灯还亮着,像一颗颗星星,照亮了赤漠的夜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