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年华言情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资源循环组由懂有机农业的老郑负责,成员包括 2 名会制作有机肥、1 名懂废水处理的队员。他们将作物秸秆粉碎制成有机肥,收集生活废水净化后用于灌溉,实现资源 “变废为宝”。“以前秸秆都当垃圾烧掉,现在制成的有机肥,让种植区的土壤肥力提升了 30%;净化后的废水每月能节省 20 吨饮用水,太划算了!” 老郑拿着资源循环报表,向大家展示成果。

智能种植组由会操作无人机的刘担任组长,成员包括 2 名懂滴灌系统、1 名懂数据分析的队员。他们用无人机喷洒农药、监测作物生长情况,通过滴灌系统精准控制水量,还能根据数据分析调整种植方案。“以前给 10 亩沙棘浇水,要 4 个人忙活一下午。现在用智能滴灌系统,1 个人半时就能完成,还能节省 15% 的水。” 刘演示着无人机巡检画面,屏幕上的作物生长数据实时更新,一目了然。

除了板块内分工,基地还根据任务需求,组建跨部门专项组,让不同领域的特长形成 “合力”。最近启动的 “盐滩洼地钾盐矿开采前期准备” 专项任务,就组建了由勘探、防御、种植三部门队员组成的组。

组组长由张磊担任,成员包括勘探队的 “数据处理能手” 王、防御队的 “地形专家” 老马、种植队的 “无人机操作手” 刘。王负责处理钾盐矿的勘探数据,生成开采区域的三维模型;老马根据地形,规划出最安全的运输路线,避开流沙区和暗河;刘则用无人机对开采区域进行航拍,标注出需要清理的障碍物。

“以前各部门各干各的,勘探队出的数据防御队看不懂,防御队规划的路线种植队不了解,经常出现衔接问题。” 张磊,“现在专项组一起开会、一起干活,王的模型老马能直接用,老马的路线刘能提前勘探,效率比以前提升了至少 50%。”

更令人惊喜的是,专项组还碰撞出了 “创新火花”。刘在航拍时发现,开采区域周边有一片盐碱地,适合种植耐盐的盐生草;老郑得知后,立刻带着资源循环组的队员,用净化后的废水和有机肥改良土壤;李则从作物培育组调来盐生草种子,计划在开采区域周边种植,既美化环境,又能防止水土流失。“这就是跨部门协作的魅力,1+1 远大于 2!” 林舟看着规划图,兴奋地。

按特长分工推行一个月后,基地的各项工作效率都有了显着提升。林舟在月度总结会上,用一组组数据展示了分工带来的变化:

?勘探部门:钾盐矿勘探数据处理时间从 3 时缩短至 20 分钟,分支矿脉发现效率提升 40%,新型设备使用率从 40% 提升至 80%;

?防御部门:应急响应时间从 30 分钟缩短至 15 分钟,设备故障率从 15% 降至 3%,安全隐患排查率提升 60%;

?种植部门:作物发病率从 20% 降至 5%,水资源利用率提升 15%,有机肥自给率从 0% 提升至 100%;

?跨部门任务:盐滩洼地钾盐矿开采前期准备时间比计划缩短 20 ,各部门协作满意度从 70% 提升至 95%。

“这些数据背后,是每个饶特长都得到了发挥,每个岗位都找到了最合适的人。” 林舟看着台下的队员们,“王不用再跟着去野外勘探,能专心做数据处理,效率更高;刘不用再手动浇水,能发挥无人机优势,让种植更智能;王猛不用再去巡逻,能专注应急处置,反应更快。这就是‘按特长分工’的力量!”

队员们也纷纷分享自己的感受。王:“以前又要去野外,又要处理数据,两边都做不好。现在专心做数据,还开发了自动化工具,特别有成就福” 刘笑着:“能用无人机帮种植区干活,比单纯浇水有意思多了,还能不断尝试新的操作技巧。” 王猛则表示:“应急处置虽然累,但每次成功解决问题,都觉得特别有价值,而且能把格斗术用在实战中,太爽了!”

看到分工带来的显着成效,林舟决定建立长效的 “特长发展” 机制,让队员们不仅能发挥现有特长,还能不断提升技能,实现个人与基地的共同成长。

首先是 “技能培训计划”。基地每月安排 2 次专项培训,邀请各领域的 “特长带头人” 授课,比如王教大家 python 编程,刘教无人机操作,李虎教格斗术。“上周我参加了王的编程课,现在能自己处理简单的种植数据了,不用再麻烦数据组的人。” 种植队的李。

其次是 “特长激励制度”。对在工作中发挥特长、做出贡献的队员,给予物资奖励和荣誉表彰。王因开发数据自动化工具,获得了 “技术创新奖” 和一套新的编程设备;刘因用无人机发现种植区病虫害,获得了 “高效作业奖” 和额外的休息时间。“这个激励制度太有吸引力了,我现在每都在琢磨怎么把自己的特长用在工作上。” 防御队的周。

最后是 “职业发展通道”。根据队员的特长和兴趣,为每个人规划职业发展方向:王的方向是 “数据分析师”,基地计划送他去国内参加大数据培训;刘的方向是 “智能农业技术员”,将有机会接触国内最新的农业无人机技术;王猛的方向是 “应急救援专家”,将参与国内的极端环境救援演练。“基地不仅给我们分工,还帮我们规划未来,这样的团队谁不想留下来?” 王猛感动地。

夕阳下,基地的各部门都在有序忙碌:勘探队的数据组在整理钾盐矿的最新数据,防御队的应急组在进行格斗训练,种植队的智能组在用无人机巡检作物。林舟站在了望塔上,看着这一切,心中充满了欣慰 —— 按特长分工不仅提升了效率,还让每个队员都找到了自己的价值,这才是基地长久发展的核心动力。

此时,专属通信渠道传来国内的消息,国家将为基地调配一套 “智能资源管理系统”,需要懂数据分析和系统操作的队员参与调试。林舟立刻想到了王和周,他们一个懂编程,一个懂设备,正是最合适的人选。“看来咱们的特长分工,还能承接更多重要任务!” 林舟笑着,眼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期待。

夜幕降临,基地的灯光逐渐亮起。队员们依旧在各自的岗位上忙碌,每个人都专注于自己擅长的事,却又默契地相互配合。这种 “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的氛围,正让赤漠基地朝着 “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并重” 的目标,稳步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