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漠的清晨带着几分庄重,龙国基地的广场上站满了整齐的队伍。林舟穿着崭新的野外作战服,胸前别着一枚银色的 “赤漠防御先锋” 徽章,正与几位身着军装的人员交谈 —— 他们是龙国国防部门派来的专家团队,专程为总结龙国队的防御经验而来。广场两侧,组委会的旗帜与龙国国旗并排飘扬,直播镜头正对着这一特殊场景,全球观众都在期待这场 “从赛事到国防” 的经验交接。
“林舟队长,我们已经观看了三的直播,也实地考察了基地的防御体系,不得不,你们的设计既兼顾了野外生存的实用性,又具备了战略防御的前瞻性,这正是我们国防部门需要借鉴的核心。” 国防专家李将军握着林舟的手,语气中满是赞赏,“这次来,我们不仅要总结经验,还要将这些经验转化为可落地的国防防御方案,编入最新版的《野外战略防御手册》。”
林舟心里涌起一阵激动,他转身示意队员们展开早已准备好的防御体系图纸 —— 图纸上详细标注了预警钢丝网的布局、石木围墙的结构、三级应急方案的流程,甚至包括铁制长矛的制作工艺和队员训练的时间表。“李将军,我们的防御经验可以概括为‘三化’:防御系统化、响应分级化、能力实战化,这也是我们能在赤漠中站稳脚跟的关键。”
李将军俯身看着图纸,手指在预警钢丝网的标注处停留:“这个‘震动反馈器’的设计很巧妙,能通过震动频率区分目标类型,我们可以将其改良后用于边境巡逻 —— 边境地区常有野生动物出没,传统传感器容易误报,有了这种反馈器,就能大幅提高巡逻效率,减少人力浪费。”
旁边的技术专家立刻拿出笔记本记录,还不时向老周提问:“周同志,你们的反馈器是用什么材料做的?防水防沙性能能维持多久?如果遇到极锻温,会不会影响灵敏度?”
老周耐心解答:“外壳用的是赤漠特有的耐高温树脂,里面的芯片做了密封处理,正常环境下能用半年以上;低温环境我们也测试过,在零下十度的沙夜里,反馈器的灵敏度只会下降 5%,完全不影响使用。如果国防部门需要,我们可以提供制作图纸和样品。”
在接下来的经验汇报会上,林舟团队分模块展开讲解。王负责演示铁制长矛的制作过程,从铁矿的筛选、熔炼,到胡杨木柄的加工、铁头的镶嵌,每一步都详细展示,还现场制作了一把迷你长矛模型,递给国防专家们传阅;张则用动画演示了三级应急方案的流程,从一级响应的野兽处理,到三级响应的安全屋避险,每个环节的时间节点、人员分工都标注得清清楚楚。
“你们的应急方案有一个亮点,就是‘非战斗人员优先转移’。” 李将军看着动画,突然开口,“在野外战略防御中,保护后勤人员和重要物资往往比正面战斗更重要,你们将安全屋设在储物棚下方,既方便物资转移,又能隐蔽避险,这个设计可以直接应用到边境哨所的防御改造郑”
汇报会持续了整整三个时,国防专家们不仅记录了文字资料,还拍摄了大量视频素材 —— 从队员们的长矛投掷训练,到围墙射击孔的实战演示,再到安全屋的物资储存布局,每一个细节都被精准捕捉。而此时,直播平台上的讨论早已炸开了锅,龙国观众留言:“太骄傲了!咱们的比赛经验竟然能被编入国防手册,这才是真正的‘学以致用’!”“之前还觉得这些防御只是为了生存,没想到还有这么大的战略价值,林哥团队太牛了!”
当下午,国防专家团队与组委会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宣布将龙国队的防御经验编入《野外战略防御手册》。发布会上,李将军展示了手册的初稿页面 —— 其中专门开辟了 “赤漠防御案例” 章节,用图文结合的方式介绍了预警钢丝网的改良方案、石木围墙的战略应用、三级应急机制的落地流程,甚至还附上了队员训练的标准动作示意图。
“龙国队的经验打破了‘野外生存 = 简陋防御’的固有认知,证明了在资源有限的环境中,通过科学设计和系统训练,完全可以构建起具备战略意义的防御体系。” 李将军对着镜头严肃地,“我们计划将这些经验推广到边境哨所、野外驻训部队和应急救援队伍中,让更多人掌握科学生存与防御的技能,提升国家的野外战略防御能力。”
组委会主席也在发布会上补充:“国际生存挑战赛举办了十届,这是第一次有队伍的经验被一个国家的国防部门认可并编入手册。龙国队的表现不仅为赛事赢得了荣誉,更让全球看到了野外生存与战略防御的深度融合,未来我们会将‘赤漠防御案例’作为赛事的核心教学内容,让更多参赛队伍受益。”
消息传到龙国基地,队员们沸腾了。王拿着手机,反复看着新闻发布会的回放,激动地:“林哥,你看!咱们的铁制长矛上了国防手册!以后军人叔叔训练用的武器,不定就有咱们设计的影子!”
林舟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目光望向远处的边境方向 —— 那里隐约能看到巡逻车的影子,他仿佛能想象到,改良后的预警钢丝网在边境线上闪烁,石木围墙守护着哨所的安全,战士们拿着改良版的铁制武器巡逻,这正是他们团队奋斗的意义所在。
当晚上,国防专家团队与林舟团队一起制定了 “经验转化时间表”:一周内完成反馈器的技术改良,送往边境哨所测试;一个月内完成石木围墙的战略适配方案,应用到野外驻训部队的营地建设;三个月内将三级应急方案融入应急救援体系,开展全国范围的实战演练。李将军还邀请林舟团队作为 “国防防御顾问”,参与后续的方案落地指导。
“林舟,你们不仅是赤漠中的防御先锋,更是国家野外战略防御的开拓者。” 李将军在临别时,“未来,可能还会有更复杂的野外环境需要探索,比如高原、雨林、极地,希望你们能继续发挥创新精神,为国家的防御事业贡献更多力量。”
林舟郑重地点头:“请将军放心,我们一定会继续努力,不辜负国家的信任。”
送别国防专家团队后,林舟站在了望塔上,看着基地里忙碌的队员 —— 有的在整理防御经验资料,有的在为即将到来的边境哨所测试做准备,还有的在给其他国家的队员讲解防御设计。直播镜头对着这一幕,全球观众的留言充满了敬意:“龙国队用行动证明,真正的强者不仅能守护自己,还能为国家乃至世界贡献力量!”“从赛事到国防,这是最有意义的‘升级’,没有之一!”
此时,赤漠的夜空格外明亮,星星仿佛在为这场特殊的 “经验交接” 闪烁。林舟知道,这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 —— 他们的防御经验将从这片沙漠出发,走向边境、走向高原、走向更多需要守护的地方,成为国家战略防御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一早,林舟收到了来自国防部门的快递 —— 里面是一本烫金封面的《野外战略防御手册》,扉页上写着:“谨以此书致敬龙国赤漠防御团队,你们的智慧与勇气,为国家野外战略防御注入了新的力量。”
林舟将手册递给队员们传阅,每个饶脸上都洋溢着自豪。老周感慨道:“咱们当初只是想在赤漠中好好生存,没想到能走到今这一步。这告诉我们,无论在什么环境下,只要认真做事、勇于创新,就一定能创造出意想不到的价值。”
林舟望着队员们,心里充满了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