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年华言情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年华言情小说网 > 都市 > 祁国栋的进部之路 > 第219章 网友的力量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祁国栋那句“你们俩坑人”的哀叹,在省委一号楼办公室里余音未散,互联网上关于“杨伟”的风暴却已呈燎原之势。

那个最初在军事论坛爆料的帖子,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激起的涟漪迅速扩散到微博、短视频平台、各大门户网站。起初,大多数人只是抱着新奇和娱乐的心态围观。

“现在当兵的要求都这么高了吗?又要帅又要能打?”

“杨伟这个名字……父母跟孩子有多大仇啊哈哈!”

“这绝对是文艺兵吧?或者是特种部队来体验生活的?”

但随着讨论热度攀升,一些嗅觉敏锐的“福尔摩斯”们开始登场了。

有退役老兵指出:“按照我军条例,技术士官有专门的军衔标识,绝对不会挂列兵衔。这本身就不合规矩!”

“而且,他那气质,那眼神,根本就不是新兵蛋子能有的,更像是个……领导?”

很快,有网友翻出了祁国栋早期在榕华市工作时的公开照片,以及近期视察时的新闻画面。

尽管角度模糊、着装不同,但那挺拔的身姿、清晰的侧脸轮廓、尤其是眉宇间的神韵,开始让越来越多的人感到眼熟。

“我靠!你们不觉得这个‘杨伟’,越看越像祁国栋书记吗?”

“楼上的,你疯了?祁书记能跑去连队当列兵?还叫杨伟?”

“可是……真的好像啊!我把照片放大对比了,五官比例和眉骨形状相似度90%以上!”

有人逐帧分析那几张模糊的训练照片:“注意他离开时的常服,虽然去掉了资历章,但面料和版型,跟普通列兵的有细微差别,也并不是校尉款式,更像是省军区的特制版。”

还有人注意到了祁国栋的手表:“虽然看不清具体型号,但是据我猜测这是体制内高级干部独属的特制腕表,不是一个列兵或者普通技术士官能戴的。”

更有人翻出了祁国栋早年从警的经历:“祁书记当年在公安系统可是有名的‘拼命三郎’,身手好、枪法准是有历史渊源的!这就能解释‘杨伟’为什么那么能打了!”

尽管相关部门已经下达了封口令,但总有战士按捺不住炫耀之心,或者在老乡群里,或者在社交媒体号上,隐晦地提及:

“我们营最近来了个神人,名字不能提,但那叫一个猛……”

“听那位‘杨伟’大佬,走的时候是省军区001来接的……”

这些零碎的信息,与网友们的推测相互印证,使得“杨伟就是祁国栋”的可能性指数级飙升。

舆情开始转向,从最初的娱乐吃瓜,变成了对一位干部“微服私访”、“深入基层”的赞叹和好奇。

“如果真是祁书记,那我只能——Nb!”

“高级干部伪装成列兵下连队?这操作也太硬核了!”

“这才是真正了解基层啊!比那些前呼后拥的调研强一万倍!”

“祁书记:我只是想安静地当个兵,怎么就这么难?”

“求祁书记心理阴影面积,尤其是被喊‘杨伟’的时候哈哈哈!”

“#神秘兵王杨伟”和“#祁书记下连当兵”两个话题,在热搜榜上缠缠绵绵,交替登顶。无数自媒体编熬夜赶稿,从各个角度解读这一事件,分析其背后的意义,赞叹祁国栋的亲民作风和过权识。

省委宣传部的电话快要被打爆了,各种询问、求证纷至沓来。

负责舆情监测的工作人员紧盯着屏幕上不断翻滚的数据,额头冒汗。

孙陆雨看着平板电脑上铺盖地的报道和讨论,哭笑不得地对祁国栋:“老祁,这下好了,你想低调都不行了。‘杨伟’同志,你现在是全国人民最想认识的‘兵哥哥’了。”

祁国栋看着网络上那些将他各个时期照片与训练模糊照对比的“九宫格”,看着网友们福尔摩斯般的细节分析,也是无奈地摇了摇头。

他低估了现代信息的传播速度,也低估了网友们“掘地三尺”的能力。

他沉吟片刻,对孙陆雨和闻讯赶来的宣传部长道:“既然已经这样了,堵不如疏。通知下去,对外不做正面回应,不承认,不否认。但内部要统一口径,严格纪律,不允许任何人再泄露相关信息。同时,引导一下舆论焦点,多宣传我们基层官兵刻苦训练、保家卫国的风采,不要过度聚焦在个人身上。”

然而,祁国栋心里清楚,这件事恐怕不会轻易平息。网友的力量,已经将他这次秘密的“政委下连”,变成了一场全民关注的公共事件。

他“杨伟”的这个化名,估计要伴随他很长一段时间。

他看着窗外,仿佛能听到无数键盘敲击的声音,那是由亿万网民共同演奏的、这个时代独有的交响乐。

在这股强大的力量面前,任何试图完全隐藏的秘密,都显得如此脆弱。

而他,在这股力量的推动下,其“网红书记”的形象,似乎又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变得更加立体,也更加……接地气了。

只是这接地的方式,着实有些出乎他的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