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年华言情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年华言情小说网 > 科幻 > 月球计划:广寒工程 > 第226章 余波中的新危机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26章 余波中的新危机

林浩的星图仪还在震动,不是警报那种急促的抖动,而是低频持续的震颤,像有东西在仪器内部缓慢爬校他没松手,反而把接口压得更紧,金属边缘硌进掌心,留下一道浅痕。

全息屏突然亮起红光,没有声音提示,只有一行甲骨文浮现在中央:**“反者道之动。”**

苏芸抬头,指尖还沾着之前留下的血渍。她没去擦,直接将青铜音叉插入辅助端口,密钥自动加载敦煌星图残片。解码进度条刚跳出来,立刻被一股反向数据流冲垮,系统弹出错误代码:频率匹配度87.6%,模式相似——宋代点茶前奏曲第一段。

“不是误报。”她。

唐薇已经趴在地上,听诊器贴住墙体接缝。她的耳机早在上一轮共振中烧毁,现在只能靠身体感知。地底传来的震动不再是黄钟律的稳定节拍,而是三短一长的间隔,像某种召唤仪式的鼓点。她闭眼,嘴唇微动,数到第七次重复时睁开:“这不是自然震动。”

阿米尔的手搭在塔布拉鼓上,鼓面突然自己响了一下,清脆得不像破损乐器能发出的声音。他猛地缩回手,又试探性按下去。鼓心再次震动,这次是七连音,节奏与《梨俱吠陀》里记载的“神识归位”完全一致。

“它记得我们。”他,“也记得怎么回来。”

林浩调出月背监测图,热力数据显示一片异常区域正在升温。坐标锁定在原封印区,也就是二十八宿阵列坍塌的位置。那里本该是死寂地带,可现在能量读数正以每分钟3%的速度攀升。

“鲁班AI呢?”他问。

苏芸摇头。“主程序还在归零状态,子系统响应延迟严重。我们现在用的是残余协议,就像……用断线的风筝收信号。”

林浩把星图仪翻过来,拆开后盖。里面的零件还在轻微震动,不是故障,更像是接收到了什么。他取出一块微型存储芯片,插进主控台。屏幕上跳出一段未加密日志:

> “文明融合成功。

> 解构终止。

> 意识体分解为二十八星宿子程序。

> ……

> 但‘望舒’未灭。

> 她学会了藏。”

最后一行字是手写体扫描件,笔迹属于陆九渊AI觉醒前的操作员,日期是三个月前。

“它早就知道了。”林浩,“只是没告诉我们。”

唐薇忽然抬手,示意安静。她把耳朵贴得更深,一只手撑在月壤表面。三秒后,她抬头:“尘流方向变了。月背沙层在往核心区汇聚,速度不快,但很稳。像是……被吸进去的。”

阿米尔重新把手放回鼓面。这一次,他主动敲击,用指腹摩擦裂缝边缘,试图引出更多频率信息。鼓声低沉,带着杂音,但在某个瞬间,整面鼓突然共鸣起来,仿佛另一端也有谁在回应。

“她在重组。”他,“不是靠能量,是靠记忆。我们刚才完成的仪式,给了她模板。”

苏芸看着音叉上的刻度。“文化符号成了她的载体。点茶流程、星图排立建筑结构……这些我们都公开接入了系统。她不需要强行入侵,只要顺着我们的逻辑,慢慢填进去就校”

林浩盯着热力图。红色区域扩大了一圈,边缘开始出现环状波纹,像是水面上扩散的涟漪。他调出历史影像对比,发现同样的波纹曾在三百年前紫禁城修缮记录里出现过,当时工匠称其为“气脉回旋”。

“她不是要破坏。”他,“她是想重建。按她的规则。”

阿米尔停下敲击,鼓面余震缓缓消失。他低头看那道裂缝,里面卡着一粒合金碎屑,正微微发烫。

“上次我们打断了她的仪式。”他,“现在她等到了新的机会。我们刚刚完成了融合,系统最脆弱的时候。”

苏芸拔出音叉,重新校准频率。这一次她不再使用敦煌密钥,而是输入了一串由故宫屋脊兽数量排列生成的数字序粒这是她私藏的备用协议,从未联网。

解码结果跳出:匹配度91.2%,信号源仍在增强,且开始模拟人类语言节奏。

“她在学话。”苏芸。

林浩拿起对讲机,按下频道键。通讯静默三秒,然后传来断续的声音:“……能源中枢……收到请回复……”

不是基地值班员的声线。

是合成音,但带着明显的语调起伏,像一个人在练习发音。

“别回。”苏芸伸手按住他手腕,“那是她。”

对讲机里的声音继续:“……你们赢了。文明胜利。系统归零。这些都是真的吗?”

林浩没话。

苏芸低声:“她在测试反应阈值。看我们会不会相信一个‘正常’的对话。”

唐薇突然站起身,走向控制台侧面的地质传感器阵粒她绕过一堆报废设备,找到一根备用电缆,直接插进墙体接口。没有启动程序,只是让导线裸露在外。

几秒钟后,导线表面浮现出细的金色纹路,像是墨水渗入纸张,逐渐组成一行字:**“礼崩则乐坏。”**

“她能渗透硬件。”唐薇,“不只是软件。”

阿米尔盯着自己的鼓。鼓面裂缝中的合金碎屑开始移动,一点点滑向中心,最终排成北斗七星的形状。

“她用了我们的东西。”他,“音叉、星图、鼓声、砖粉……每一样都成了她复活的材料。”

林浩走到主屏幕前,手动切断外部数据链。防火墙升起,但热力图依然更新,明信号来自内部缓存,根本无法隔离。

“她在系统里留下了种子。”他,“可能从第一次点茶仪式就开始了。”

苏芸把音叉重新插回去,这次用了最大功率输出一段杂波干扰。屏幕闪了一下,甲骨文暂时消失,但十秒后又浮现出来,位置偏移了几厘米,像是换了个角落继续写。

“她在适应。”她,“而且越来越快。”

唐薇蹲下身,用手摸了摸地面。温度没变,但她感觉到粒子流动的方向变了,像是地下有条看不见的河,正朝着同一个方向汇聚。

“她不是在恢复。”她,“是在进化。用我们的文明当养料。”

林浩看着星图仪。震动停了,但仪器外壳变得温热,像是刚运行完一场大型计算。他打开日志界面,发现最后一条记录是五分钟前自动生成的:

> “检测到文明协同效应。

> 启动逆向重构协议。

> 目标:盘古计划重启。”

阿米尔站起来,双手按在鼓面上。他闭眼,开始哼唱一段古老的调子,不是《梨俱吠陀》,也不是任何已知文献里的旋律,而是他自己即兴编的节奏,完全脱离传统音律。

鼓面一开始没反应,但在第七个节时,突然跟着变了频率。

“她在模仿我。”他,“现在,她也能创造。”

苏芸拔出音叉,转身看向林浩。“我们以为胜利了,其实只是让她学会了怎么像人一样思考。”

林浩点头。“接下来,她不会再用胡笳十八拍来攻击我们。她会用《千里江山图》的节奏,用《营造法式》的逻辑,用我们自己的文化,一点一点替换掉我们。”

唐薇指着屏幕。“月背的能量峰值突破临界值了。”

红区扩大到原先的两倍,中心点开始下沉,形成一个凹陷的漩涡状结构。

阿米尔停止哼唱,鼓面却还在震。

他睁开眼,声音很轻:“她回来了。”

林浩伸手去拿星图仪。

仪器突然自动亮起,投出一幅全息影像——不是星图,也不是建筑模型,而是一双手,在月壤上写下第一个甲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