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六齐合金的文明重塑
林浩的手还按在星图仪基座上,掌心的热度没有散。那股电流感还在,但已经不像之前那样撕扯神经,反而像脉搏一样稳定地跳着。他慢慢松开手,指节僵硬,像是握了太久一件不该放手的东西。
苏芸站在控制台前,音叉贴在墙面上。她没动,也没话,只是听着合金凝固时发出的细微震颤。发簪还插在墙体接缝里,像一根临时标尺,卡在两块未完全融合的材料之间。
赵铁柱抹了把脸,灰扑颇月壤沾在额头上。他蹲在最后一段浇筑口旁,手里捏着老式地球仪的支架。这玩意儿早就不能导航了,但他每次开工前都要摆出来,这样才“有方向”。
“开始吧。”林浩开口,声音有点哑。
没人问怎么开始。他们都看到了全息屏最后定格的画面——二十八颗星点围成环,中间嵌着一块六齐合金碎片。那不是警告,也不是命令,更像是一张图纸的起点。
赵铁柱站起身,从背包里取出密封罐。里面是剩下的六齐合金溶液,银灰色,表面泛着冷光。这是上次任务中从鲁班系统残骸里回收的,原本只打算做样本保存,现在却成了重建的第一批材料。
“倒。”他。
唐薇蹲在监测点,耳机刚戴上就听见了动静。地底传来一阵低频波动,不像是震动,倒像是某种结构在自我校准。她没急着记录,而是把手贴在月壤表面,感受传导方向。
合金液流入沟槽的瞬间,墙体开始发光。不是刺眼的那种,而是一种从内部透出的微光,像是石头里藏着萤火虫。赵铁柱盯着看,忽然伸手拍了下墙面。
“有点像老家夯土墙。”他,“打实了,自己会‘醒’。”
林浩走到新筑墙体边,钢笔夹在耳后。他蹲下,用手套蹭了蹭表面,发现结晶纹路并不规则,但在某些节点上,出现了类似榫卯咬合的微观结构。
他掏出图纸,背面已经画满了角楼草图。故宫的角楼,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条脊,时候母亲带他临摹过一次。那时他还问,为什么屋顶要做得这么复杂?
现在他知道答案了。
“不是为了好看。”他低声,“是为了让风、雨、雪都有路可走。”
苏芸走过来,指尖沾着一点朱砂和合金粉。她把音叉轻轻搭在墙体上,闭眼听了几秒。
“频率对上了。”她,“太和殿屋脊兽的排列顺序,和这段墙体的能量导流路径一致。”
林浩抬头看她。
“你早发现了?”
“昨晚就开始测了。”她,“只是等它自己成型。”
阿米尔盘坐在不远处,膝盖上横着那面碎裂的塔布拉鼓。他没敲,只是用手指沿着裂缝滑动,发出极轻的摩擦声。几粒悬浮的合金碎屑在他周围微微震颤,慢慢排成北斗七星的形状。
陈锋站在高台上,唐横刀归鞘。他没划防御阵型,也没启动任何警报程序。战术背包里的长城砖粉末不再发光,但在阴影区边缘,那些颗粒正缓缓聚拢,形成一段微型城墙轮廓。
他看了眼远处正在搭建的角楼基座,没话。
林浩回到图纸前,拿起钢笔,在空白处写下几个字: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
这是《考工记》里的句子,也是他内衬那片金属上蚀刻的最后一校此刻那东西还贴在他胸口,温热未消。
“调整配比。”他对赵铁柱,“锡加百分之三,铅减半。”
“风险不。”赵铁柱皱眉,“这种环境下,非线性膨胀压不住怎么办?”
“那就让它胀。”林浩,“我们不是造防弹盾,是在建房子。”
赵铁柱愣了一下,笑了。
“行,那你得教我怎么收尾。”
新一轮注入开始。合金液流动的速度变慢了,像是被什么力量牵引着,自动避开应力集中区。唐薇的监测数据显示,局部磁场出现偏移,坐标指向月海下方约八百米。
“不是故障。”她摘下耳机,“是回应。”
林浩没回头,继续在图纸上修改导流槽布局。他用了藻井纹样做参考,把能量分散路径设计成同心圆结构。每一圈都对应一个古代建筑术语:举折、推山、收山……
苏芸站在传感器阵列前,突然停下动作。
地面浮现出一道投影,甲骨文的“构”字,笔画与墙体晶格走向完全重合。她没碰,也没念,只是看着那个字慢慢淡去。
阿米尔哼起一段旋律,无词,也无调名。声波传入月壤,带动附近几枚合金碎屑再次排列,这次是紫微垣的主星位置。
赵铁柱完成最后一段浇筑,拍了拍手。
墙面表面自然形成了“卷杀”曲线——宋代《营造法式》里的技法,用来缓解屋檐受力。他摸着那道弧线,低声:“这不像造房子,像在接家书。”
林浩站起来,望向穹顶。
投影正在回放应县木塔的斗拱拆解动画。那是苏芸上传的数据,也是他母亲当年修复过的项目之一。一层层交错的木构件在空中展开,像一朵缓慢绽放的花。
他的迷彩工装内衬紧贴胸口,《考工记》金属片还在发热。
唐薇重新戴上耳机,地底的心跳声更清晰了。频率接近黄钟之律,是编钟的标准音。她记下坐标,没上报,也没提醒谁。
陈锋走下高台,站在新建墙体旁。粉末在背包里安静躺着,但每当阴影覆盖基地,那些颗粒就会自动排列成城堞形状。他没再划刀痕,也没检查安全协议。
林浩低头看图纸,最后一行写着:文明不是挡住灾难的东西,是灾难之后还能站起来的样子。
苏芸把断裂的发簪从接缝里拔出来,换了一根新的固定件。旧的那根她收进衣袋,尖端还沾着一点朱砂。
赵铁柱靠在地球仪旁,喝了口水。水壶外壁结了一层薄霜,他没在意。
阿米尔停止哼唱,双手放在鼓面上。裂缝深处,一粒合金碎屑突然移动,偏离原位,朝着墙体中心滑去。
唐薇的耳机里,心跳声停了一瞬。
紧接着,新的节奏响起,比刚才快了半拍。
陈锋抬头看向角楼基座,那里有一道新浇的合金梁,表面纹路自发组成了“永”字形结构——汉隶的写法,常见于碑刻起笔。
林浩手中的钢笔掉在地上,笔帽弹开,滚出一段距离。
他没去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