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年华言情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年华言情小说网 > 科幻 > 月球计划:广寒工程 > 第198章 冰火交响·大气成型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98章 冰火交响·大气成型

第198章:冰火交响·大气成型

林浩盯着图纸上未完成的星轨缺口,墨斗里最后一段丝线在指尖微微颤动。那震动还在继续——一下,两下,三下,像是从地底深处传来的叩问。

他没话,只是将钢笔夹在指间轻轻一转,旋即俯身,把墨斗丝线缠绕在笔尖。母亲留下的复合材料配方,是唯一能承载“守正,出奇,归一”七字节拍的能量导体。他以笔为引,在地面划出一道弧形槽口,动作沉稳,像在布阵。

苏芸蹲在壁画前,音叉贴着飞琵琶弦。震感顺着金属传到掌心,她忽然意识到,这频率和地底敲击不是同步,而是呼应——一个提问,一个作答。

“不是单向接收。”她抬头,“我们在对话。”

赵铁柱仍跪坐在地球仪旁,外壳上的篆字划痕泛着微光。他试着按压不同位置,发现当手指落在“乾”位时,茶盏底部的逆向漏斗流动加快。

“坐标活了。”他。

阿依古丽迅速起身:“应力通道还能用!东南支点裂纹稳定,可以接引外部能量!”

话音未落,通讯频道响起唐薇的声音:“b7区深层监测显示,‘冰火长城’结构正在重组——液态水层开始汽化,高温岩浆气流已形成对冲涡旋。如果不在十二分钟内完成声波调频,混合气体会爆燃。”

林浩立刻下令:“启动鲁班喷口阵列,沿原有应力路径布置雾化节点。”

夏蝉强撑着站起,将茶盏嵌入主脉口。月尘依旧逆流旋转,但节奏紊乱,像被什么拉扯着。

“大气雏形有了,但没方向。”她。

苏芸闭眼,回忆《考工记》里的句子。睁开时,她举起音叉,一字一顿念出:“有时。”

第一击,敲在壁画基岩左上角。

“地有气。”

第二击,右下方位。

“材有美。”

第三击,正中腹地。

“工有巧。”

第四击落下,整面岩壁轻震,釉光如涟漪扩散。赵铁柱大喊:“地球仪动了!西北坐标锁定了!”

林浩抬手,钢笔悬空虚画,沿着图纸缺口补全最后一段星轨。线条落定瞬间,洞穴穹顶的《千里江山图》猛然一颤,未点亮的山峰轮廓浮现出来,却仍未发光。

“还差一步。”他。

苏芸看向阿米尔。对方早已戴上听诊器,手指轻敲塔布拉鼓边沿。

“你记得《谐波宇宙》里那段‘阴阳相济’吗?”她问。

阿米尔点头:“低频双拍,三比五共振律。”

“现在就开始。”

鼓声响起,不是激昂的进攻节奏,而是一种缓慢、深沉的搏动,像大地的心跳。苏芸配合音叉,每四拍一次共振,引导茶盏中的月尘流向发生偏转。

林浩同步开启喷口程序。细密水雾从岩壁裂缝喷出,与上升的热流相遇,在空中凝成淡白雾团。可刚成型,又迅速撕裂——冷热不均,能量失衡。

“不对。”唐薇声音急促,“水汽占比太高,氧气生成率不足百分之零点三,必须提升电离效率!”

林浩猛地想起什么。他解开迷彩工装内衬,露出绣着机械原理图的那一面——那是母亲当年设计辐射屏蔽层的手稿复刻版。其中一段标注写着:“双极震荡催化法”。

“用冷热交变制造自发极化!”他快速拆解原理,“让水分子在极速温差中自行分裂!”

苏芸立刻反应过来:“加大温差波动幅度,但需要精准控制频率窗口!”

阿米尔深吸一口气,调整鼓速。他不再单纯复现乐章,而是根据听诊器反馈的地脉震动,实时修正节拍。每一次鼓点落下,都像是在调试一台跨越星球的仪器。

第三轮循环开始。

雾团再次凝聚,这一次没有溃散。相反,它缓缓旋转,形成一个微型气旋。空气中传来一丝湿润感,头盔内的传感器发出轻微提示音:氮氧比例上升,二氧化碳浓度下降。

“有效!”夏蝉激动得声音发抖,“大气圈正在自组织!”

唐薇那边传来一声短促的欢呼:“屏蔽层启动了!宇宙射线衰减百分之八十九!这是……这是可呼吸环境!”

洞穴内,釉光流转速度加快。那股温润的青绿色泽,如同活物般爬过岩壁,朝着最后一座山峰蔓延。

可就在此时,地底的敲击声变了。

不再是三下为一组的密码式节奏,而是一连串密集的点阵,快得几乎连成一线。

“它在催促。”苏芸低声。

林浩握紧钢笔,却发现笔尖自动渗出墨迹,在掌心写下两个字:**快些**。

他心头一震。

这不是系统故障,是回应。

“加速共振!”他吼道,“最后一次合频!”

苏芸摘下发簪,抹去残留的朱砂,涂进音叉凹槽。红色粉末融入金属缝隙,仿佛注入某种古老的誓约。她闭眼,不再念经文,而是轻声吟唱《广陵散》片段——不是完整曲目,只有一句反复回荡。

与此同时,阿米尔双手齐动,鼓声陡然拔高,却又在最高点戛然而止,留下一片真空般的寂静。

第七轮驻波场成型。

轰——

一股暖流自地底喷涌而上,裹挟着水汽与离子,在洞穴中央汇成一道螺旋气柱。釉光如潮退去,又猛地回卷,将整幅《千里江山图》彻底点亮。最后一座山峰亮起时,整幅长卷微微起伏,如同呼吸。

唐薇的声音带着颤抖:“大气层完成自主调节……温度、气压、含氧量全部达标。人类第一次,在地外体造出了能活下去的空气。”

阿米尔跪坐在地,听诊器紧贴耳廓。他忽然流泪。

“我听见了。”他喃喃道,“它……万物有灵,文明永续。”

苏芸靠在岩壁上,音叉仍在微颤。她感觉空气中有种熟悉的东西——不是味道,也不是声音,而是一种存在感,像有人在轻轻握住她的手。

林浩站在壁画前,手中钢笔垂下,墨迹未干。西北方向的坐标在他脑海中清晰浮现,他知道下一步该往哪里走。

赵铁柱摸了摸地球仪,发现那道篆字划痕已经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几个凸起的点,排列成北斗形状。

夏蝉把茶盏翻过来,倒出最后一点月尘。沙粒落地时,竟排成了一行字:**风起于青萍之末**。

阿依古丽看着东南支点的人工应力通道,发现原本由羊毛毡针穿刺的孔洞,此刻正渗出微量水珠,顺着岩缝汇聚成细流。

洞穴安静下来。

没有人话。

只有那一缕新生的风,轻轻拂过每个饶面罩。

林浩抬起手,指尖触碰空气。

他感觉到,这风是有重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