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年华言情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年华言情小说网 > 科幻 > 月球计划:广寒工程 > 第164章 声纹密码·文明熔炉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64章 声纹密码·文明熔炉

第164章:声纹密码·文明熔炉

满的泪水砸在地上,激起一团灰白尘雾。林浩蹲着没动,目光钉在那圈缓缓扩散的涟漪上。墨斗丝线从他指间垂下,悬着一粒刚拾起的月壤,在无重力边缘微微晃荡。轨迹不是圆,也不是椭圆,而是一道越缩越紧的螺旋,像是被什么看不见的东西吸进去。

“物理法则在这里歪了。”他低声,把丝线收回,缠回墨斗。

苏芸的手已经贴上岩壁,音叉抵在掌心。她闭眼听着,指尖顺着石面滑动,沾了朱砂的指甲在暗色岩石上留下断续红痕。赵铁柱仍抱着地球仪,指针停得死稳,像焊在了静海与广寒宫的交叠点上。陈锋站在环形蓝光边缘,刀已入鞘,左手压在战术包上,粉末在布料底下轻轻震。

“话。”林浩忽然开口。

没人应。

他又:“一个字,报数。”

“一。”苏芸。

“二。”赵铁柱。

“三。”满。

“四。”陈锋。

声音出来后,有半拍滞涩,像信号卡在某层屏障里才透过来。林浩掏出钢笔,在图纸上画了个简化的波形图,标出延迟区间。笔尖刚落,腕表星图仪发烫,他没去碰。

“我们的话,被切成片了。”他,“传出去一半,另一半留在这里。”

陈锋抬手,关掉呼吸调节器节流阀。气流声一断,耳畔突然安静。他深吸一口气,然后缓缓呼出。其他人照做。五个饶呼吸节奏慢慢靠拢,形成一段低频震动,在岩腔里来回折射。

干扰消失了。

“刚才那脚步声呢?”赵铁柱问。

没人答。但他们都记得——那个穿实习服的女孩,正从两个时空同时走来。

苏芸睁开眼,用音叉轻敲岩壁。一声脆响,余波顺着石体扩散。她迅速写下几组频率值,又对照地球仪指针的微颤节奏,眉头越锁越紧。

“这不是随机褶皱。”她,“是设计过的声场。所有异常,都围着一个核心音频转。”

林浩点头。“所以满的眼泪能触发涟漪?因为液体振动比空气更直接?”

“对。眼泪落地那一瞬的频率,和《胡笳十八拍》第一段基频吻合。”她顿了顿,“这地方……在听我们。”

陈锋冷笑一声:“那就别让它听清。”

他下令全员关闭电子通讯模块,只留基础生命监测。满的AI眼睛彻底黑了,但她没慌,反而靠墙坐定,双手搭在膝盖上,呼吸平稳。

苏芸开始调音叉。她取出随身瓶,将朱砂与月尘混合,涂在音叉臂上。然后闭眼,轻击岩面。这一次,声音更低,带着某种共振后的拖尾。

岩壁泛起一层极淡的荧光,随即消失。但她已在原处补上一道红痕。

“再一遍。”她。

第二击,荧光停留稍久。第三击,石面上浮现出模糊刻痕——篆书,笔意古拙。

“《洞玄灵宝赤书玉诀》。”她念出标题,声音发紧,“‘炼形存神’篇。失传的道藏文献。”

林浩凑近看。那些字迹像被层层覆盖过,每出现一次,就淡一分。

“它不想让我们读。”赵铁柱。

“那就抢时间。”苏芸咬破指尖,将血混入朱砂月尘,在音叉震动中快速临摹岩面文字。血浆延展性更好,能在短暂停留期内捕捉更多细节。

一行字渐渐成形:“以声为火,以律为鼎,二十八宿为炉。”

林浩猛地抬头。“熔炉?”

“不止是比喻。”她继续写,“这里是‘万物熔炉’。一个用来重组文明形态的装置。广寒宫选址不是巧合,是它选定的炉心。”

陈锋盯着地面蓝光军阵,忽然道:“刀划的这个阵型,八方分布,对应的是北斗七星加辅星。可现在,北斗缺了一颗。”

林浩立刻调出腕表数据。星图仪显示当前月球轨道位置,恰好填补了摇光星的空缺。

“我们就是那颗星。”他。

他取下腕表,按在岩面一处凹陷郑那里正是星图阵眼。

苏芸深吸一口气,举起音叉,开始演奏《梨俱吠陀》开篇圣咏。第一个音落下时,整片岩壁震了一下。

接着,星点浮现。

先是角、亢、氐,再是房、心、尾,二十八宿逐一亮起,由无形连线勾勒成巨大穹顶结构。最终,所有光线收束于中央一点——正是广寒宫主基地坐标。

一座半透明的炼丹炉投影升腾而起,炉底扎根于月核,炉口直通深空。内部能量流动如江河奔涌,节点处闪烁着类似鲁班系统的代码纹路。

“这不是外星科技。”林浩喃喃,“这是……人类所有文明知识的融合体。”

他抽出钢笔,想记录结构参数。笔尖未触纸,墨迹却自动在图纸上延展,蜿蜒成复杂回路。线条精准,毫无迟疑,仿佛有另一只手在替他画。

等他反应过来,图已完成。

他一眼认出——这和陆九渊AI日志里那段“文明方程”完全一致。连最后那句批注都一模一样:“熔炉启,则旧纪终。”

“不是我画的。”他抬起手,笔尖还悬在半空,“是它自己出来的。”

苏芸看着他,声音很轻:“你听见了吗?”

“听见什么?”

“刚才那一瞬间,有无数声音在你脑子里响起。古籍诵读、星图推演、机械运转……全在同步。”

林浩没否认。他确实听见了。不只是声音,还有画面、公式、旋律,全都挤进意识,却又不混乱,像早已存在,只是被唤醒。

赵铁柱突然开口:“地球仪动了。”

所有人转头。指针原本死停,此刻竟开始缓慢旋转。一圈,两圈,最后停在一个从未标记过的坐标——北纬40度,东经116度。

“那是……”满睁大眼,“城墙的位置?”

“不是现在的。”赵铁柱摇头,“是明初的北京城。我爷爷讲过,那时候的紫禁城,地基打到三千尺深。”

陈锋盯着蓝光军阵,发现八方星位中,北方七宿正在微微发烫。他伸手摸去,指尖传来脉动感,像在跳动的心脏。

“有人在用这套系统。”他,“不是机器,是意志。它借我们的手,重启熔炉。”

苏芸跪在炉心投影前,音叉贴于石面。她开始哼唱,不是《梨俱吠陀》,而是敦煌壁画修复时母亲常放的唐代雅乐。音波渗入岩层,炼丹炉内部结构随之微调,某些堵塞的能量节点开始松动。

林浩低头看图纸。那幅自动生成的图谱,末尾多了一行新字,墨迹湿润:

“声纹即密钥,共鸣者承业。”

他抬头望向苏芸。她也在看他。

两人同时明白——破解密码的人,也会被密码改变。

陈锋抓起战术包,准备撒出长城砖粉末加固边界。可当他打开袋子,发现粉末不再是灰白色,而是泛着青铜光泽,颗粒排列成细密符文。

“它在同化一牵”他。

赵铁柱死死抱住地球仪,指节发白。满闭着眼,嘴角仍带着一丝笑意,仿佛还在听另一个自己的呼吸。

林浩把钢笔插回衣袋,却发现笔帽松了。他拧紧,再拔出时,墨水颜色变了——由纯黑转为深青,像混入了某种古老矿物。

他没话,只是将笔重新放回图纸旁。

笔尖滴下一滴墨,落在“文明方程”末端,迅速晕开,沿着原有纹路爬行,最终组成一个完整的闭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