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年华言情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年华言情小说网 > 科幻 > 月球计划:广寒工程 > 第146章 部分成果的取得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46章 部分成果的取得

第146章:部分成果的取得

林浩把腕表摘下来,擦了擦镜面。表盘反光扫过主控台,刚好映出角宿节点的模拟进度——75%。他没放下表,而是用它压住了正在发烫的散热格栅。玉兔二号的边缘计算模块接入后,系统总算喘了口气,元素迁移模型跑得比预想快。

他调出三组测试构件的实时数据。含锆微粒的样本里,铝离子浓度曲线已经平得像被压过一遍的月面。铁氧化物也不再往接缝处扎堆,像是被什么东西拦住了。探针传回的微观图像显示,菌丝网络在添加剂作用下出现了断裂,部分区域甚至开始回缩。

“不是死了。”他对唐薇,“是退了。”

唐薇站在屏蔽测试舱外,正把一块灰黑色复合板塞进固定架。她没回头,只点零头:“退和死,差得远。”

林浩没接话。他知道差在哪。死是终结,退是等。等他们松懈,等系统重启,等下一个漏洞。

但他现在顾不上想那么远。他点了确认键,将添加剂配方标记为“可执斜,并推送给b-7区自动喷注系统。三分钟后,机械臂开始向第二批构件表面喷涂雾状微粒。监控画面里,那层薄雾落下去的瞬间,内部微电流数值跳了一下,然后缓缓下降。

算力警报还没解除,但至少有了一条能走的路。

苏芸那边刚完成“安”字的录入。她把石板放进密封盒,手指在盒盖上停了两秒,才按下锁闭键。阿依古丽用羊毛毡裹住投影基座,散热风扇的嗡鸣声低了几分。夏蝉靠在操作台边,手还搭在音叉支架上,但眼睛已经闭上了。

“换我吧。”阿依古丽。

苏芸摇头:“还没完。”

她调出“人合一”云气纹的第二段曲线,光路系统刚加载到三分之一,过热警告又跳了出来。温度数字在屏幕上闪烁,像在倒计时。

“不能再硬撑了。”阿依古丽,“系统会烧。”

苏芸没动。她盯着那条曲线,忽然伸手,把共振频率调低了0.3hz。432.2hz,不是最稳的点,但能多撑一会儿。

“分段录。”她,“一段三分钟,录完停一分钟。”

阿依古丽照做。投影重启,光流重新凝聚。第一笔画出,稳定。第二笔接上,没偏。第三笔到拐角处,光路轻微抖了一下,苏芸立刻敲击音叉支架,震荡波传过去,光点归位。

“成了。”阿依古丽松了口气。

苏芸没松手。她把“宁”字拆解后的参数调出来,对比新录入的纹样数据。误差控制在0.02度以内,偏振系数没再跳红。她把这段数据拖进双备份系统,本地存一份,核心库存一份。

“以后所有符号,先物理固化,再分段录入。”她,“不准跳步骤。”

阿依古丽点头,开始准备下一组编码模板。苏芸看了眼终端右下角的时间,距离下一轮月尘清扫还有四十分钟。她把发簪放在台面,轻轻推到夏蝉手边。

“你先歇会儿。”

夏蝉没睁眼,只抬了下手,算是回应。

唐薇那边进邻三轮测试的最后阶段。辐射源频率已经调到与月面背景一致,测试舱内能量场稳定。复合屏蔽板嵌在芯片外围,像一层嵌了碎石的金属壳。误码率从基准的1.2%一路降到0.5%,四时持续照射后,只回升了0.03个百分点。

“能扛住。”王二麻子在舱外,“至少撑得比长城砖久。”

唐薇没急着下结论。她把前两轮数据调出来对比,发现偏差主要出在辐射波动期。现在环境稳了,数据才真正可信。

她打开记录界面,输入最终结论:“钛合金夹层+锆石英岩粉末复合方案可行,建议用于核心通信模块防护。”然后点了提交。

系统弹出备份确认框。她顺手勾选了离线存档,又加了一道手动加密。密码是“”——中国第一颗卫星上的日期。没人知道这个习惯,她也没打算让人知道。

“材料样本放保险柜。”她对王二麻子,“钥匙我留着。”

王二麻子应了一声,拎起密封箱走向储物区。唐薇站在测试舱外,盯着数据流看了一会儿,才转身去整理日志。

林浩那边正调出下一组构件参数。添加剂效果不错,但范围有限。他需要确认这种抑制能否推广到更大结构单元。他选了三段主承重梁,准备做规模注入实验。

“角宿节点还能撑多久?”他问唐薇。

“算力占用78%,边缘模块在帮,但撑不了太久。”唐薇,“玉兔二号不是正经服务器,过热风险高。”

林浩看了眼散热口,那里已经贴了两块临时冷却贴。他没再问,直接在系统里设了定时轮换任务,让角宿节点每运行四十分钟就切换一次计算单元,留十分钟散热。

“够了。”他,“先跑一轮模拟。”

模拟刚启动,文化编码终端突然响了一声。不是警报,是录入完成提示音。苏芸把“人合一”首段纹样存进了双系统,备份校验通过。

她长出一口气,手指在桌面上敲了一下。节奏很轻,但林浩听见了。

他知道那是什么意思。

他们终于往前挪了一步。

不是大胜,不是逆转,只是把崩塌的墙,多撑了一块砖。

唐薇走过来,递给他一份屏蔽材料的终版报告。林浩扫了一眼,重点划了复合板的耐久数据。他点点头,把报告存进工程日志。

“下一步?”唐薇问。

“继续。”林浩,“元素稳定、文化编码、通信防护,三条线都得往前推。”

苏芸已经开始准备下一组符号。她调出“和”字的原始甲骨文形态,对比月面环境下的光子行为模型。她发现“口”部在低重力下容易产生闭合错觉,决定把四角拉开0.1度。

“得重新定义笔顺。”她,“不是为了好看,是为了不被改。”

阿依古丽把新的石板准备好,放在刻字台中央。苏芸拿起发簪,没立刻动手,而是先用指尖摸了摸石面。粗糙,但稳定。

夏蝉醒了,坐直身子,拿起音叉检查共振板。她发现支架有点松,拧了两圈螺丝,又用胶带缠了一道。

“能用。”她。

王二麻子完成最后一次月尘清理,回到监控位。他看了眼b-7区外沿的电流监测图,数值稳定在0.03伏。内部ct扫描显示,生物膜的延伸速度慢了下来,但没停。

“还在动。”他低声。

唐薇调出深层月壤电导率图谱,发现离子迁移路径的拓扑结构发生了变化。原本的网状分布被添加剂打乱,新的通道正在形成,但方向杂乱,不像之前那样精准指向应力集中区。

“它们乱了。”她。

林浩看着屏幕,没话。他知道,乱不等于弱。有时候,乱是试探,是换阵型。

但他现在不需要想那么远。

他只需要知道,这一轮,他们没输。

他打开鲁班系统的任务列表,把“添加剂推广测试”“文化符号分段录入”“屏蔽材料批量制备”三项标为优先级A。系统自动排期,第一项任务将在两时后启动。

他站起身,活动了下肩膀。腕表还压在散热格栅上,表盘朝下。他没去拿,只是看了眼主控台上的三块屏幕。

元素曲线稳了,文化编码没报警,通信误码率保持低位。

他坐回去,手指在桌沿敲了一下。

节奏很稳。

苏芸刻完了“和”字的第一笔,石屑落在台面。她停下,用刷子轻轻扫开。阿依古丽调整了投影仪的角度,让光斑落在新刻的笔画上。图像稳定,没有畸变。

“下一笔。”她。

苏芸抬手,发簪尖抵住石面。

就在这时,终端右上角弹出一条提示:

【低频共振模式能耗超限,建议暂停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