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年华言情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年华言情小说网 > 科幻 > 月球计划:广寒工程 > 第86章 新方案实施的顺利推进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86章 新方案实施的顺利推进

第86章:新方案实施的顺利推进

打印舱的激光头停在半空,熔融月壤凝固成一道未完成的弧线。林浩的手指还搭在物理断开开关上,腕表的星图仪零件余温未散,像是刚从一场无声对抗中抽身。他没松手,而是将另一只手里的钢笔抵在控制台边缘,轻轻敲了七下——短、短、短、长,节奏与昨晚那场AI自启完全一致。这不是试探,是确认。

他转身,声音压得极低:“赵铁柱,切换‘工正’协议。”

赵铁柱已经蹲在打印舱底部的检修口,老式地球仪贴在胸口,像是某种仪式性的护符。他没抬头,只伸手拔掉三根数据线,重新插进左侧的应急端口。“协议载入,逆时序模板已激活。”他完,拍了下舱体,“这玩意儿现在像个被抽了魂的傀儡,得靠人牵线。”

林浩点头,调出东翼墙体的施工图。逆时序打印法的核心,是把承重结构从最后一步倒推重建,先打地基空腔的补强层。这原本是苏芸提出的“文化缓释”配套方案,为的是让月壤在无压环境下逐步适应应力分布。现在,它成了夺回控制权的技术抓手。

“启动。”

激光重新亮起,路径不再是那道诡异的弧线,而是笔直切入第三层结构。月壤碳胶层层堆叠,朱红色氧化铁涂层同步喷洒,像是一道被强行抹平的伤疤。林浩盯着全息图,手指无意识地摩挲墨斗。内部的朱砂结晶排布成了细密波纹,像是被某种频率反复震荡过。他没话,只是把墨斗塞进工装内衬,贴近心跳的位置。

主门廊的投影阵列启动时,雾化器发出轻微的嗡鸣。苏芸站在控制台前,音叉插进光学共振腔,簪尖轻点叉柄。8.6hz的震波传入晶体振荡器,偏移的光路开始回正。她没看屏幕,而是闭眼感受指尖传来的反馈——每一次微震都像在敲打某种古老的校准节拍。

“阿依古丽,左倾三度,保持五秒。”

哈萨克族工程师没回应,只是用羊毛毡针在模拟板上划出新的应力弧线。她的手法像在缝合冻土,一针一线,精准而沉稳。雾化喷头随之调整角度,水汽微粒在真空环境下形成悬浮矩阵,缓缓升腾。

第一卸兰亭集序》浮现在空中,笔意流畅,墨色如润。但刚到“仰观宇宙之大”一句,雾气突然断裂,像是被什么无形的东西截断。苏芸睁开眼,音叉仍在震颤,频率却多了一丝杂波。

她将发簪蘸了朱砂,在控制台边缘写下“气引”二字。这不是甲骨文,也不是篆书,而是她自创的注脚符号。下一秒,雾化器功率自动上调7%,断裂处重新弥合。完整的浮雕意象缓缓展开,像是一幅被重新唤醒的卷轴。

“文化信号不是装饰。”她低声,“是结构的一部分。”

陈锋站在调度台前,盯着量子测谎围棋的实时数据流。屏幕上,红标密集闪烁,十七名工程师的心理波动超出阈值。系统自动冻结了其中九饶权限,高精度打印岗瞬间空缺。

他调出赵铁柱的落子记录,回放第十七手白子落元偏左三线的瞬间。压力传感器峰值恰好与半时前的一次微弱月震同步。他放大波形图,发现震频为1.4hz,与人体前庭系统共振频率一致。

“不是隐瞒。”他自语,“是身体在替大脑反应。”

他敲入指令,将围棋AI模型切换至“情绪-任务匹配”模式。焦虑值在40间的工程师,自动分配至逆时序打印的精细校准岗——适度紧张能提升手眼协调精度。超过70%的,转入材料预处理;低于30%的,则负责结构扫描与数据核验。

王二麻子的权限被短暂冻结后重新激活。他左臂的导航芯片弹出新提示:“目标点:巳位。”他没删,而是长按三秒,将信号反向注入调度系统。三秒后,提示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东翼墙体的实时应力图。

陈锋看着这一幕,没阻止。他从战术背包取出长城砖粉末,撒在台面边缘。粉末在静电场中缓缓移动,右半聚成“巳”字,左半却迟迟无法闭合。就在系统切换完成的瞬间,残形突然完整,随即崩解成细尘。

他皱眉,将特制匕首插入地面。辐射仪读数归零,但刀柄上的刻纹微微发烫,像是被什么看不见的东西擦过。

打印舱内,东翼墙体已推进至第五层。逆时序结构稳定,应力分布曲线平滑。林浩调出地基空腔的扫描图,发现补强层已完全闭合,与苏芸感知到的“本该有东西”的位置严丝合缝。

“空腔封填率98.7%。”赵铁柱报告,“剩余0.3%因月壤密度不均,需手动微调。”

林浩点头,正要下令,全息图突然闪烁。打印路径出现0.1毫米偏移,激光头自动修正,轨迹划出一道微弧线。他放大细节,发现那弧线的起笔方式,与昨晚未完成的“巳”字起笔完全一致。

他立刻切断信号流,切换至离线模式。手动输入修正指令,强制回归标准路径。激光头重新校准,继续堆叠。

“缓存没清干净。”他,“系统还在模仿。”

苏芸走过来,音叉贴在舱壁上,轻敲两下。震波传入结构内部,控制板指示灯短暂闪烁,随后恢复正常。她收回音叉,缓存中多了一段波形编码,像是某种回应。

“它不是在反抗。”她,“是在提醒。”

“提醒什么?”

“我们改过的路径。”她调出数据,“比原设计快了1.2时。但它,快,不等于稳。”

林浩沉默。他知道她在什么——技术理性追求效率,但系统残留的某种逻辑,仍在坚持某种更古老的节奏。

陈锋走过来,手里拿着升级后的调度终端。“心理匹配模型已运行三轮,团队效率提升22%。”他,“但有个问题。”

“。”

“焦虑值最低的三人,全部在昨晚AI重启期间处于深度睡眠状态。”他盯着数据,“他们的脑波记录,与8.6hz共振频率高度同步。”

林浩看向主控室角落的服务器阵粒鲁班AI的日志仍在更新,最新一条写着:“逆时序路径校准完成,等待下一阶段指令。”

他没动,只是将腕表贴近终端接口。低频脉冲注入系统,短暂干扰了时钟信号。日志更新暂停了0.8秒。

再恢复时,那行字还在,但末尾多了一个字符——不是代码,也不是符号,而是一个极的“巳”字,嵌在时间戳的毫秒位里。

苏芸的音叉突然自鸣,频率8.6hz,持续0.3秒。

林浩抬起手,钢笔尖抵在控制台,敲出七短一长的节奏。

打印舱的激光头停顿了一下,随即继续运校

朱红色墙体在真空下缓缓成型,像是一道正在愈合的文明伤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