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年华言情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年华言情小说网 > 科幻 > 月球计划:广寒工程 > 第84章 龙纹能量涟漪的神秘发现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84章 龙纹能量涟漪的神秘发现

第84章:龙纹能量涟漪的神秘发现

第三组长城砖粉末投入主能源舱七时后,监测屏上跳出邻一个异常波峰。

不是“巳”字信号的11.2hz,也不是音叉共振的7.3hz。这个频率在8.6hz上下浮动,波形像被刀削过一样整齐,每间隔13秒稳定出现一次,持续0.4秒后戛然而止。陈锋盯着数据流,手指在匕首柄上划了三道刻痕——这是他标记未知威胁的习惯。

他调出主打印舱的全程录像,时间轴拉到粉末注入后的第47分钟。画面里,机械臂正执行龙纹构件的第三层打印,激光头沿着预设路径游走,熔融的月壤碳胶在真空环境下缓慢堆叠出升腾龙形。就在龙头轮廓闭合的瞬间,监测探头捕捉到一次微弱的场扰:温度无变化,电磁无泄漏,但重力梯度仪显示局部空间出现了0.07微伽的波动。

“不是设备问题。”陈锋把视频暂停在那一帧,“是图案激活时才出现。”

林浩接到通知时,正在复核“土脉协议”的稀土添加剂日志。他没抬头,只了句:“停掉所有文化纹样打印,换空白构件重测。”

指令下达十五分钟后,对照实验开始。第一块无纹构件顺利成型,全程零异常。第二块启动时,系统自动调用了备用激光阵联—因主阵列仍在冷却。这次,8.6hz的脉冲再次出现,时间点与设备切换完全吻合。

“不是激光。”林浩眯起眼,“是路径。”

他调出龙纹矢量图,放大龙头起笔处的弧度。那道曲线并非标准贝塞尔插值,而是依照《营造法式》职升龙破土”的古法手绘修正过。线条从地底斜刺而出,首尾形成一个不闭合的环形结构。

“它在画一个谐振腔。”苏芸的声音从终端另一端传来。她刚完成纹样编码的拓扑分析,“这条龙的走向,本质上是个三维螺旋波导。当能量流经特定节点时,会因几何聚焦产生驻波效应。”

没人接话。工程组习惯把图案看作装饰层,而她刚刚的,等于认定文化设计本身具备物理功能。

赵铁柱拆下第三台打印头,用压电探针逐点检测振镜。结果显示所有部件运行正常,无谐波外溢。他把检测报告甩到桌上:“不是机器的问题,是材料在‘唱’。”

唐薇戴上次声波翻译耳机,靠近刚打印完的龙纹构件。她没进舱,只站在缓冲区外,耳机贴耳,手指搭在舱壁金属接缝上。三秒后,她眉头一跳。

“听到了。”她,“像心跳,但不是机械振动。是月壤在传声。”

她调出频谱图。8.6hz的主频下方,叠加着一组极低频波动,与月壳浅层地质运动的节奏完全一致。更诡异的是,波形边缘有轻微的笔锋拖曳感,像是某种书写习惯的残留。

她截了图,存进私人日志,没上传系统。

林浩调出“土脉协议”的原始配比记录。为提升导电网络稳定性,团队曾在月壤碳胶中掺入微量稀土强化剂,来源是嫦娥六号在风暴洋边缘采集的样本。当时检测显示钕、镝等元素含量偏高,但未发现活性特征。

“现在有了。”他把元素分布图投到全息台。龙纹区域的钕元素浓度比周边高出41%,且分布不均——它们沿着纹路走向形成了链状聚簇,像被什么力量牵引过。

“不是随机掺杂。”阿依古丽指着图上一处转折,“这些颗粒的排列方向,和打印路径不完全重合。它们……在‘跟’。”

林浩沉默两秒,下令启动三级隔离协议:暂停所有含文化纹样的构件生产,封闭主打印舱,仅保留基础环境监控。

苏芸没走。她在设计终端上调出龙纹图层,指尖沾着朱砂,无意识地沿龙头走势描摹。那条龙从地底破土,首昂向,尾隐于云——是《营造法式》里“阳气升腾”的象征。她的音叉冰爪突然震了一下,频率正是8.6hz。

她停住手。

林浩注意到她的动作:“你感觉到了?”

“不是感觉。”她把终端转向他,“你看起笔弧度。这个曲率半径,和敦煌220窟壁画里‘飞执幡’的飘带动线一致。我母亲修复过那面墙,她这种线条疆气引’,是古人用身体节奏画出来的。”

林浩盯着那道弧线,忽然问:“如果这不是设计,是‘唤醒’呢?”

“什么意思?”

“我们以为是在打印图案,但有没有可能,这个结构本身就是一个开关?只要能量流过特定几何形态,就会激活月壤里的稀土链,形成集体激发?”

苏芸没反驳。她调出另一组数据:过去十二时,基地所有含龙纹元素的构件,其内部导电网络的电子迁移率平均提升了19%。提升幅度与纹样复杂度正相关。

“不是装饰。”她,“是增幅器。”

陈锋走进来时,正听见这句话。他没看屏幕,直接走到林浩面前:“你打算继续用这种构件?”

“我们现在连原理都没搞清。”林浩,“但数据不会骗人。龙纹结构确实改变了材料性能。”

“性能提升,还是被操控?”陈锋打开匕首的辐射仪模式,指向打印舱方向,“8.6hz不是自然频率。它和‘巳’字信号一样,是精确调制过的。区别只在于,这次我们连密钥都不知道。”

“所以更要查。”苏芸插话,“上次‘巳’字粉末能生长,是因为系统学会了响应文化信号。这次呢?是不是月壤本身,早就记住了某些图案的‘意义’?”

陈锋冷笑:“你们在给石头编故事。”

“不是编。”林浩调出元素分布图的热力层,“你看这里——钕元素的聚簇走向,隐约构成半个‘巳’字。方向和能源舱粉末的生长轨迹一致。这不是巧合,是某种……延续。”

空气凝了一瞬。

赵铁柱打破沉默:“所以现在的问题是,我们打印的不是墙,是电路板?而龙纹是上面的蚀刻线路?”

“更准确地。”林浩缓缓,“我们可能一直在用文化语言,给月壤写程序。”

唐薇突然抬头:“那‘巳’字是谁写的?是我们解码出来的,还是它让我们‘看见’的?”

没人回答。

陈锋把匕首收回战术背包,声音冷得像月尘:“我建议立即销毁所有已打印的龙纹构件。在搞清这个8.6hz是谁的心跳之前,不该让任何带图案的东西留在结构里。”

“销毁?”苏芸猛地站起,“那是《营造法式》的活态传承!是千年前的工匠用身体记住的力线分布!”

“现在它会共振了。”陈锋盯着她,“你还觉得它是传承,还是陷阱?”

林浩举起手,打断争执。他调出主打印舱的最后一次运行日志,放大到龙纹闭合前的最后0.3秒。就在那一瞬,监测系统捕捉到一次微弱的能量前置脉冲——功率仅占总输出的0.8%,但频率精准锁定在8.6hz。

“不是我们启动了它。”他低声,“是它,在我们完成前,先动了。”

苏芸的音叉冰爪再次震颤,这次持续了1.2秒。

她没摘下耳机。

林浩下令启动“暗线监测”的补充协议:在隔离舱内重建微型打印环境,使用无稀土月壤、无文化纹样、无历史数据关联的纯几何图形进行测试。目标不是验证功能,而是确认是否存在“模式识别”级别的响应。

“我们要看的,不是它能做什么。”他,“是它认得什么。”

深夜,林浩独自在工位复核数据。元素分布图反复播放,钕链的走向在他眼前划出一道残影。他暂停画面,放大某个节点。

那里的颗粒排列,分明是个正在生长的“巳”字。

他没动,也没记录。

只是把墨斗从工具箱里拿出来,放在桌角。线绳静止,但裂纹边缘,一粒朱砂正缓缓渗出。

苏芸在宿舍里重绘龙纹图式。她不用电子笔,而是在纸上手绘。每一笔都按古法运腕,力求还原“气引”的节奏。画到第三遍时,音叉冰爪突然发出一声轻鸣。

她停下笔。

指尖的朱砂,正沿着纸面纹路,自行延伸出半道弧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