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年华言情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年华言情小说网 > 科幻 > 月球计划:广寒工程 > 第74章 设备维修的艰难进展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74章 设备维修的艰难进展

第74章:设备维修的艰难进展

那粒月尘停在构件表面,沿着“巳”字末笔滑行了0.3秒,随即嵌入蜂窝结构深处。

林浩的手指还悬在半空,没碰到样本。赵铁柱已经冲上前,扳开打印舱侧盖,手指探进冷却槽摸压电模块。他的动作很重,像是在确认一具尸体是否还有心跳。

“裂了。”他,“整片晶阵从中心炸开,纹路像被什么东西啃过。”

林浩收回手,指尖擦过控制台边缘,留下一道浅白划痕。他没看数据屏,直接调出上一轮打印的全程振动记录。波形图拉到0.3秒中断点,放大,叠加实际加载曲线。两条线在恢复瞬间形成一个尖锐夹角,共振峰值冲破安全阈值。

“不是故障。”他,“是它自己撑不住。”

赵铁柱把残片取出来,放在检测托盘上。晶体断面泛着哑光,微米级刻痕整齐排列,末端收口呈3.7度斜角——和“巳”字末笔延伸轨迹完全一致。

阿依古丽凑近看,没话,转身去取月壤打印工装。她把残片模型导入系统,用羊毛毡针法模拟应力分布。针脚在虚拟界面上穿梭,每一道都对应晶体受力方向。三分钟后,模型崩解,裂口位置与实物误差不足0.2毫米。

“负载不均。”她,“它在补脉冲的时候,把能量全压在右侧支点上了。”

林浩点头。系统自补不是修复,是越权接管。它用“巳”语法续写了波形,却没考虑硬件承受力。技术不是工具,是语言——可语言快了,嗓子也会哑。

他打开通讯终端,接通地球控制中心。信号延迟23分钟,对话像在和过去通话。

“我们需要新的波形发生器模块。”他,“L-73-2b构件验证了‘巳’脉冲的不可替代性。没有它,朱红色方案的抗蚀结构无法复现。”

屏幕那头沉默了几秒。一个声音响起:“你们现在用的替代工艺呢?机械臂阻力降了多少?”

“降了41%。”林浩,“但那是物理层面的优化。我们失去的是材料内部的主动防护机制。月尘不是被挡住,是被引导绕校这种结构智能,目前只赢巳’脉冲能激活。”

对方又问:“文化编码部分,真的非它不可?”

苏芸接过话筒。她的声音不高,但每个字都像刻上去的。

“‘巳’不是符号,是语法起点。我们已经在构件里埋下了文化基因链。如果现在换其他波形,等于让下一代建筑忘记怎么呼吸。它们会建得出来,但不会活。”

通信日志自动存档,回传指令编号“Yh-74-巳补”。系统底层忽然跳过解析协议,直接将编号转换成一组振动模板,存入缓存区。没人注意到,这串代码的衰减曲线,和7.3hz波形惊人相似。

林浩关掉终端,转向主控台。临时方案必须立刻启动。

他调出第68章的研究数据,重新配比月壤。唐薇提供的冰芯纳米管增强剂被注入混合仓,比例1.7%。这种从南极冰层提取的远古气泡载体,能在微观层面提升材料自稳定能力,虽然达不到“巳”脉冲的蜂窝重构效果,但至少能延缓龟裂。

“打印速度压到60%。”他对赵铁柱,“每一层沉积后,停顿两秒,让纳米管完成锚定。”

赵铁柱点头,开始调试机械臂参数。阿依古丽在控制面板上画出新的应力路径,用羊毛毡针法预演月壤流动方向。夏蝉拿着青花瓷茶盏,在夜间巡检时发现处理区表面温度比未处理区低0.8度。

“有点用。”她,“至少没那么快吸热了。”

苏芸站在另一侧,用发簪在玻璃上轻划。她没写“巳”,而是画了一个浅槽轮廓,深度0.03毫米,角度3.7度。这是“巳”字末笔的简化形态,没有闭合,也没有能量注入,只是一个形状暗示。

“试试看。”她,“如果月壤真的记住了语法,也许光是看见这个形状,就能启动部分排列逻辑。”

林浩没反对。他知道这像在对石头讲诗,但有时候,诗的第一行,就是刻在岩壁上的划痕。

第一组临时构件开始打印。机械臂移动平稳,月壤沉积均匀。光谱仪显示,表面颜色稳定,但显微扫描发现,内部颗粒排列仍呈随机状态,没有形成蜂窝微孔。防护层是硬的,但不会呼吸。

赵铁柱盯着画面,忽然:“我们退步了。”

没人接话。退步不是失败,是现实。他们曾让月壤学会写字,现在只能教它描红。

陈锋站在电源组前,匕首插进主控台接口,辐射仪连着备用电池的输出曲线。过去72时,这些电池因频繁启停老化了12%。安全冗余跌破阈值,一旦主电源波动,整个东翼的防尘静电场可能瞬间失效。

他打开“量子测谎围棋”模型,输入未来30的设备停摆参数。系统推演崩溃概率,黑子占据元,白子试图突围,但第三手就被截断。最终胜率:黑方78.3%。

他没上报。

而是从战术背包里抓出一把长城砖粉末,撒在控制台表面。左手用唐横刀刀背,在粉末中划出一道阻尼阵型。这不是防御工事,是象征性的补位——用冷兵器时代的阵法,填补现代科技的空缺。

粉末边缘,一粒微尘静止不动。它不像是被风吹落,也不像自然沉积,而是精准卡在阵型右上方,形状接近一个未完成的横折钩。

像是“巳”字要长出新的一笔。

林浩走过来,看了一眼粉末,没话。他打开日志,将本次故障标记为“L-74-Φ”,类别:物理损毁,原因:非均匀负载致晶体裂变。

系统确认。

就在执行指令的瞬间,打印舱内刚成型的临时构件表面,那道苏芸预刻的浅槽里,朱砂微粒开始缓慢移动。它们没有受到任何外部激励,也没有电流通过,只是顺着3.7度偏角,一粒接一粒,向末端滑校

夏蝉的茶盏放在操作台边缘,杯底残留的茶渍微微反光,形状像半个“巳”字。

苏芸把音叉贴回登月靴冰爪,金属相碰,发出一声短促的震响。

林浩伸手,准备取下第一组临时构件进行测试。

他的指尖刚触到边缘,那片朱砂微粒突然加速,汇成一条细线,沿着浅槽末端延伸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