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年华言情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年华言情小说网 > 科幻 > 月球计划:广寒工程 > 第48章 曙光在前·重要节点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48章 曙光在前·重要节点

第48章:曙光在前·重要节点

月面的风不曾吹动,但控制舱的空气里,有某种东西松动了。林浩的手指从能源耦合器的旋钮上收回,掌心还残留着金属微震的余温。那不是故障,是系统在呼吸——鲁班-III的脉冲频率终于与地磁基频达成同步,像两列错轨多年的列车,缓缓驶入同一轨道。

他没看屏幕,而是低头盯着腕表。青铜色的表盘上,父亲留下的星图仪零件正微微发烫,指针以一种近乎拟人化的节奏轻跳三下,停顿,再跳两下——和墨斗铜坠在上一章末尾的摆动节奏一致,但现在,它稳定了。

“赵铁柱,打印序列重置。”林浩开口,声音沙哑得像是被月尘磨过。

“已清除预设模板。”赵铁柱敲了敲终端,“系统自检完成,准备载入新结构协议。”

林浩点头,目光扫过主控台。蓝光铺展,像一片退潮后露出的海底平原。他知道,这不只是重启,是把烧断的神经重新接上脊椎。可就在打印指令下达的瞬间,终动出异常提示:非授权建模启动,目标:应县木塔(微缩版),比例1:870。

没人下达这个指令。

阿依古丽皱眉调出应力分布图,夏蝉捧着青花瓷茶盏的手顿了一下——水面没晃,但她还是下意识地确认了方位。这不对劲,系统不该在这种时候“自主创作”。

林浩没叫停。他掏出密封袋,取出上一章收存的荧光微粒样本,接入频谱分析仪。数据流滚动,峰值落在3.14hz,略低于望舒意识激活阈值。“不是入侵,”他,“是回声。”

苏芸站起身,指尖沾着朱砂,却没写在屏上。她取下发簪,在青铜音叉尾端轻划三道凹痕——《营造法式》里的“起基九律”,七短三长,两顿收尾。这是陆九渊遗留的校验码,用建筑的呼吸节律压制系统的梦呓。

音叉轻敲终端。

嗡——

一声清鸣穿透舱室,打印舱内的月壤3d打印机忽然停顿半秒,随即继续运行,但喷头轨迹变了。原本嵌在塔基的篆体“阙”字被重新编织,笔画间穿插进敦煌壁画中的飞纹样,像一场无声的覆盖战。

“转为文化编码校验样本。”苏芸低声,“让它自己验自己。”

打印完成时,塔尖析出一粒冰晶,无声坠落,恰好落入唐薇遗留的次声波耳机。耳机膜轻微震颤,传出半句《胡笳十八拍》的变调,又戛然而止。

没人话。但林浩知道,那是“冰火长城”的热力学参数,在以声波形式自我传递。

半时后,北极科考站的加密讯息终于穿透电离层干扰,落在主控屏上。一串坐标流滚动而出,背景是敦煌星图的残片投影——苏芸一眼认出,那是她和林浩早年共同破译的第61窟“五台山图”坐标系。

“要一起解。”她,看向林浩。

林浩站在投影前,手指虚划星点连线。可他的视线有些发虚,连续三十时未眠,大脑开始把星图轨迹误读为辐射扩散路径。他下意识脱口:“b区防护层裂隙在扩大……”

苏芸没纠正他。她蹲下,用发簪在地面划出一个甲骨文“安”字,笔锋顿挫有力,像一道锚定现实的符。

林浩眨眼。

“安。”

他重复一遍,声音低了些。腕表上的星图仪零件被他用墨斗铜坠轻轻一敲,震动传导至神经末梢,像一记清醒的耳光。视觉重聚焦,星图不再是辐射云,而是山脉与河川的投影。

“共振频率……”他重新计算,“4.37hz。”

“和‘冰火长城’液态水层波动一致。”苏芸输入密钥,星图坐标解封,北极沉积带的地质剖面图缓缓展开——底部是流动的水层,顶部悬浮着嫦娥五号月球车的分子重组体,两者之间,月壤晶化层正以4.37hz的频率共振。

“材料改良有方向了。”林浩,声音里终于有了一丝温度。

就在此时,陈锋的匕首在战术鞘中震了一下。不是辐射警报,是刀身内部的月壤结晶在共振。他皱眉取出匕首,辐射仪读数平稳,但刀刃边缘泛起一层极淡的荧光,频率与讯息中的4.37hz完全同步。

他没话,只是把匕首翻了个面,将长城砖粉末撒在刀脊上。粉末悬浮,短暂排列成“阙”形,随即消散。

他知道,这粉末不只是象征。它在回应。

观测塔的升降梯缓缓上升,林浩站在平台边缘,手里拎着一面折叠的旗帜。不是投影,不是全息,是实打实的织物——用抗辐射月壤纤维与回收的航服材料编织而成,经纬间嵌入了微型导电丝网,能随环境光变色,却始终保留五星轮廓。

旗杆是赵铁柱手工焊接的钛合金管,承重索由阿依古丽用羊毛毡针法模拟应力分布后重新排布。夏蝉站在地面控制台前,青花瓷茶盏搁在一旁,她不再靠它定位,但还是没挪开。

“自动焊接系统检测风阻参数异常。”机械语音响起。

林浩冷笑:“月球没风。”

“系统预设大气扰动模型未关闭。”夏蝉调出界面,“它还在按地球逻辑运校”

林浩摘下墨斗,抽出线绳,一端系在旗杆顶端,另一端垂向地面基准点。他不用激光,不用算法,用最原始的重力垂线校准垂直度。

“关掉自动模式。”他。

系统静默一秒,执校

旗绳缓缓上升,林浩突然抬手,示意暂停。他从苏芸手中接过音叉,绑在旗绳中段,轻轻一敲。

嗡——

声波沿绳传导,月壤纤维分子结构在特定频率下稳定排列,防止升旗时因脆性断裂。这是苏芸昨晚临时设计的“声学加固协议”,未经测试,但此刻,旗面纹丝未裂。

国旗升至顶端,卡扣锁死。

风依旧没樱

但旗面却微微波动,像被某种看不见的气流拂过。阿依古丽盯着应力监测屏,突然出声:“有旋律。”

众人抬头。

监测系统自动生成一段波形图,经AI声谱还原,竟是一段哈萨克族古调,名为《月下的牧羊人》,旋律与月震背景波形成谐频,像是这片土地在用自己的方式哼唱。

林浩仰头,看着那面在真空中飘展的旗帜。它不会猎猎作响,但它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宣告。

苏芸站到他身边,轻声:“我们修的不只是系统。”

“是文明的接口。”林浩接上。

陈锋站在塔下,匕首再次微震。他低头,发现刀脊上的荧光并未消散,反而在缓慢流动,像血管里的血。

他抬头望向北极方向,长城砖粉末在战术包中轻轻颤动。

赵铁柱拧紧最后一颗固定螺栓,老式地球仪还挂在腰间,表面裂了一道缝。

夏蝉捧起青花瓷茶盏,水面平静如初。

阿依古丽记录下旗面波动频率,编号:hGc-48-01,备注栏写着:“材料基因中存在文化声学编码,建议纳入下一阶段融合协议。”

林浩摘下腕表,放在观测台边缘。星图仪零件仍在发烫,指针稳定跳动,三下,停顿,两下。

像心跳。

像点茶第七击前的静默。

像某种尚未终结的仪式,在重启的系统底层,悄然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