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年华言情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坞底的积水被彻底抽干。

阳光照进船坞,在潮湿的地面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何维站在坞底坚实的土地上。

两侧是高耸的坞墙。

墙体上“竹筋石骨”的结构清晰可辨。

身后那扇巨大的浮动沉箱闸门挡住了外海的潮声。

主体工程完成了。

但这只是一个开始。

“老师,接下来我们做什么?”林沐的声音在空旷的船坞里显得很清晰。

周围的工匠们都停下了手中的活,目光汇聚到何维身上。

何维的视线缓缓扫过现场。

从坞口闸门,到两侧坞墙,最后定格在坞底那条长长的中轴线上。

“现在,我们还要为干船坞安装龙骨墩,支撑木和龙骨水车。”

他伸手指着中轴线,下达第一个命令:“陈岩,我需要你用整块的花岗岩做出一百个龙骨墩。用我们能找到的最好的硬木,或者整块的花岗岩。它们的顶面,必须处在同一条水平线上。这些龙骨墩用于在坞内水排干后,从两侧支撑进入干船坞的船只,防止其倾倒。它是干船坞的脊梁。”

他的目光看向船坞末赌陆地。

“在那里,安装一台巨型人力绞盘。我们需要用它,将入坞的船只拖拽到位。”

何维的指令清晰明确。

刚刚还沉浸在成功喜悦中的工地,立刻进入了新的工作状态。

安放龙骨墩是第一项挑战。

将重逾百斤的材料精准地运送到十几米深的坞底,难度极大。

陈岩和他的团队用木质轨道和滑轮组,控制着巨石缓缓滑下坞底。

真正的难题是校准每一块龙骨墩的高度。

何维的方法简单得出人意料。

他让工匠们沿着中轴线,挖出一条极浅、笔直的水槽,然后从引入海水灌满。

“水在静止时永远是平的。”何维对陈岩解释道,“以这条水线为基准,测量每一块龙骨墩顶面到水面的距离。我要求这个距离,完全相等,这样就能保证所有的龙骨墩处在同一个水平面上。”

一个简单的物理原理,帮陈岩解决了一个复杂的工程难题。

接下来的半个月里,坞底成了一个巨大的精密仪器。

石匠们反复打磨着巨石,木匠们则拉着浸油的麻绳,一遍又一遍地比对着那道在阳光下闪着微光的水线。

最终,一百块龙骨墩如同一列沉默的卫兵,整齐地排列在船坞的中轴线上。

与此同时,地面上的工程也在同步进校

二十台经过强化的重型龙骨水车被固定在石砌平台上。

它们的叶片更宽,传动轴更粗,甚至在关键的连接处用上了打磨光滑的青铜轴承,以减少摩擦。

工匠们打通坞墙内的管道口,用巨大的竹管和涂满海漆麻膏的法兰盘,将管道与水车的入水口密封连接。

这些管道在坞底汇集于一个最低洼的集水坑。

系统连接完成后,何维下令测试。

集水坑被灌满海水。

“启动水车!”

二十匹健壮的挽马开始拉动巨大的传动杆。

“嘎吱……嘎吱……”

沉重而规律的声音响起,如同心跳。

巨大的叶片开始转动,强大的吸力通过管道,作用在集水坑的水面上。

水流被抽出,从重型龙骨水车高处的出水口喷涌而出,顺着渠道流回大海。

仅仅一,集水坑便见磷。

“老师,成功了!”负责水车的王波高声报告,“重型龙骨水车的排水效率,是之前临时水车的五倍以上!”

何维点零头。

这颗心脏足够强劲。

最后的巨型人力绞盘也在船坞末端安装完毕。

它的底座用砂石泥浆和巨石共同浇筑而成,与整个岬角的岩体融为一体。

至此,干船坞的所有辅助系统,全部安装完毕。

是时候检验干船坞的真正能力了。

“把‘河巡者三号’开过来。”何维的命令传遍了整个上海港,“它船底的船蛆最多,需要清理更换底板。”

第二清晨,海面风平浪静。

干船坞的坞口,‘河巡者三号’已经驶入指定位置。

随着何维的命令,二十台重型龙骨水车开始反向运转,将沉箱内部用于压舱的海水重新排入大海。

浮力开始起作用,在海底的沉箱从基座凹槽中慢慢脱离,缓缓上浮。

外面的海水通过沉箱上浮后,形成的空隙,入干船坞的底部,发出低沉的轰鸣。

半时后,船坞被海水彻底淹没,形成了一个深邃的港湾。

沉箱中的海水也全部排空,浮出海面,漂在干船坞的坞口。

王波指挥五艘船,用钩索将浮动沉箱拖拽到一旁。

“河巡者三号”在另外几艘船的牵引下,缓缓驶入了干船坞。

岸上,开拓者们将粗大的缆绳抛上“河巡者三号”的船头,牢牢固定住。

“转动绞盘!”

数十名壮汉推动着绞盘的推杆,伴随着规律的号子声,缆绳一圈圈收紧,“河巡者三号”被平稳地拖拽到船坞中央,悬停在被海水淹没的龙骨墩正上方。

位置确认无误。

“拖回沉箱,落闸!”

浮动沉箱被重新拖回坞口。

“开阀,注水!”

面向大海一侧的阀门被打开,海水涌入。

沉箱下沉,V形龙骨与基座凹槽再次契合,发出一声轻微的闷响。

闸门关闭。

“河巡者三号”稳稳地停在船坞中央,船坞内波澜不惊。

“启动所有水车!全力抽水!”

何维下达了最后的指令。

二十台重型龙骨水车同时启动,轰鸣声响彻海岸!

船坞内的水位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下降。

“河巡者三号”的船身也随之缓缓下沉。

早已等候在两侧的工匠们,手持带有楔子的支撑木,趟着齐胸深的水,紧张地注视着下沉的船体。

当船底的龙骨第一次接触到下方的龙骨墩,发出“咚”的一声。

“上支撑木!”

工匠们一拥而上,将一根根支撑木从两侧死死地顶住船身,迅速敲入楔子,将船体牢牢固定。

水位在持续下降。

船身的轮廓,一点点地从水中显露。

先是甲板,然后是船舷,最后,是布满了牡蛎、海草和无数细船蛆蛀孔的船底!

当最后一捧海水被抽出集水坑,一个前所未见的景象,呈现在所有人面前。

巨大的“河巡者三号”,完整地矗立在龙骨墩上,被数百根支撑木牢牢固定。

它的整个船底,完全暴露在空气郑

人们可以走到船下,仰望这个曾经只能在海中窥见一角的庞然大物,清晰地看到那道被礁石划开的伤痕,和那些密密麻麻的船蛆蛀孔。

成了。

从这一刻起,上海港获得了为自己的大型船只进行维修保养干燥的能力。

林沐、陈岩、王波等人快步走到何维身边,激动得不出话。

“我们把大海挡在了外面。”林沐喃喃自语。

“不,”何维道,语气平静,“我们没有把大海挡在外面。”

他从“河巡者三号”船底,抠出一条细的船蛆。

那是一种类似贝壳的软体生物,就是它使得船只底部莫名其妙地渗水、断裂,以至于在水中沉没

他将船蛆扔在地上,用脚碾碎,继续道:“我们只是造了一个能让我们修复加固船只的航海设施。今后,我们会以更强的姿态,重新回到海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