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须弥山的终极结局
血珠坠地,半枚念珠沉入地脉,边缘“莲台十二”四字微光一闪,随即被洪流吞没。蓬立于裂隙中央,枯槁之躯如风中残烛,七窍渗出的血丝尚未落地,便被逆命回路抽成细雾,融入那赤黑洪流之郑星纹已裂其九,法则同化几近崩解,唯剩一缕神识紧扣钉耙,如锚定浪涛。
洪流未止,反因念珠沉落而骤然转向。地脉深处传来低鸣,佛门残念在金砂血中重组节律,试图重聚“莲台十二”信标。三十六道星轨在空中扭曲,有两道已然熄灭,余者明灭不定,似将溃散。
蓬未动,只将钉耙横插裂痕,双手覆柄,残存神识逆流而下,直贯地脉核心。他以血为引,以魂为契,催动念珠与高翠兰胎记的共鸣频率。刹那间,地底传来一声轻响,如桃枝折断。
高翠兰在混沌中睁眼。
她卧于静室,窗棂茶渍未干,发丝垂落,缠住一道旧痕。那痕是她昨夜推演星斗时所留,此刻竟自行蠕动,如星轨复现。她指尖轻触眉心,胎记灼热,血自眉尖滴落,坠于窗台,与茶渍交融。
一圈涟漪荡开。
胎记化作漩涡,三百六十道星纹自她额间升起,投影虚空,直指灵山旧址。星图旋转,映出三百六十株镇魔藤虚影,根系深扎地府,藤蔓缠绕妖域残气,叶面浮现“功德”二字,随即被藤脉吸尽。
灵山旧址,洪流冲击而至。
蓬将钉耙抽出,猛然插入星图投影点。地面未裂,却有三百六十道星纹自虚空中浮现,环绕灵山废墟,与高翠兰星图共鸣。星纹非光非影,乃是河水军残魂所化,每一道皆执一念——“不伏命”。
如来残识自洪流中凝聚,丈六金身虚影再现,衣袂翻飞,三千世界在袖中生灭。黑洞在其心口旋转,吞噬现实维度,欲以涅盘之名重启佛门秩序。金身未稳,已开始重塑因果,佛音低诵,试图将星纹残魂纳入轮回簿再编。
蓬抬头,声如裂石:“河旧魂,封!”
三百六十道星纹齐动,自洪流中俯冲而下,环绕如来金身,形成逆命封印阵。星纹非攻非守,而是将自身神识烙入法则缝隙,以“不伏”为基,以“逆命”为引,强行闭合黑洞。
如来金身震颤,第十三头颅虚影浮现,与玉帝冕旒后的独角残像短暂交叠。二者同源,皆出自道残眼,操控轮回,分食因果。此刻封印阵成,同源之力反噬,金身寸寸崩解。
佛血自虚影七窍涌出,落地成砂,弱水腐蚀,却无法侵蚀星纹。蓬立于阵眼,钉耙横于胸前,七窍血流如注,肉身开始风化。他未退,反将最后神识注入封印阵,推动星纹合拢。
黑洞闭合刹那,灵山旧址发出一声闷响。
非雷非鼓,似地吐纳。金身虚影彻底溃散,第十三头颅残像湮灭,唯余一缕佛识,欲遁入地脉。高翠兰星图一转,胎记漩涡猛然扩张,将那残识吸入,封入桃树根系。
灵山崩解。
非崩于外力,而崩于内核。佛门秩序赖以维系的因果基座被逆命回路彻底污染,功德金砂化为腐灰,莲台倾塌,经文自燃。三百六十颗镇魔藤自地底破土,藤蔓缠住残存佛塔,根系吞噬地脉中的功德残流,叶面浮现“贪嗔痴”三字,随即转为“生老死”。
蓬跪地,钉耙脱手。
残铁坠地,未碎,反在触地瞬间生出一株嫩芽。芽色紫黑,带腐香,叶片如猪耳,脉络显“七情”二字。此非寻常草木,乃“七情六欲”污染金身佛光之证,亦是新法则萌芽之始。
悟空立于残破穹之下,金箍棒仍撑裂空。黑雾与金光在其体内交缠,经脉寸断,却未倒。他左眼火瞳灼灼,右眼金光流转,两股力量在眉心交汇,化作混沌之力,维系新雏形不坠。
星轨缓缓归位,裂痕弥合,然法则真空犹存。地不稳,空间仍现细微裂痕,众生神识漂浮,无依无凭。无规,无法度,亦无轮回。
蓬仰头,望向那被金箍棒撑起的穹。星轨错乱,却非死局,而是未定之象。他轻语:“神性亦须历劫。”
语毕,闭目。
肉身如沙,自肩头开始风化,顺臂而下,化为尘埃,坠入地脉。神识未散,反随逆命回路沉入地底,与河水军残魂共融。钉耙旁嫩芽微颤,似有所福
高翠兰在静室中闭眼,胎记星图缓缓隐去。她指尖轻抚窗棂,茶渍已干,唯余星痕一道。发丝垂落,缠住那痕,如系住一段未尽之约。
悟空低头,见金箍棒裂痕深处渗出暗红液体,与金砂血同源。他未拭,只将棒握得更紧。穹裂痕仍在弥合,然混沌支柱已现疲态,微微震颤。
忽有桃叶自风中飘来。
叶脉显“蟠桃宴”三字,边缘焦黑,似曾焚于火郑叶落于地,触土即生根,嫩芽破叶而出,叶面浮现一行字:“你记得么?”
悟空未语,只将金箍棒下压三分,稳住穹。
蓬的最后一缕神识沉入地脉,与高翠兰胎记共鸣。桃树幼苗在意识深处抽枝,结出一枚青果,果皮浮现记忆残影——蟠桃宴上,玉帝举杯,袖中龟甲微动,如来合十,第十三头颅藏于金身之后。
果未熟,然已可见篡改之痕。
地脉中,嫩芽再颤,叶片翻转,显“卷帘”二字,随即被根系吸尽。
悟空右臂金光骤盛,左臂黑雾翻涌,两股力量在肩颈交汇处撕裂皮肉,血顺棒身流下,滴入地缝。
血落处,桃叶嫩芽猛然抽长,叶片展开,显“河水军”四字,随即枯黄,化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