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年华言情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年华言情小说网 > N次元 > 天堂来的风 > 第311章 报纸上亮个相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这就是我们大革命在国际上的声誉和成就啊。得赶紧报道宣传。

他一来村里,就联络了革委会组长李大和。

那李大和脸上可老有光了。恨不得马上把那金发的大高个,推出去亮相。

要接待这位市里日报的大记者,他今也不去地里割稻子了。

在武农去田里采访德西之前,李大和之前自己编撰的系列宣传片,已经充分地,被武农记在了打草稿的本子上。

“哦,他是跟家里资产阶级姐离了婚,来投身革命的?”

“对。”

“好好好。他的出身,其实也是穷苦人,才不得不去教堂做那个牧师,是吧?”

李大和赶紧道。

“对。他虽然没,可我看得出来,家里挺穷的。你一会儿看,他那又高又瘦的样子。时候一定就是没太吃饱饭。”

“还有,他长得挺好看,相貌端正。肯定是被人家资产阶级姐看中,强行招赘的。”

“但凡是跟那姐的日子,能勉强过得下去,怎么会逃得这么远,跑咱这儿来。”

“他来了就不想回去。还生怕我们赶他回国。”

“那现在就是,跟人家划清界限了。”

“对对对。”

“嗯……他干活一把好手。特别能吃苦?”

“对对对。”

“之前也是他们那儿的贫农成分,是在西德受了美帝国主义的压迫,才来的?”

“对对对。”

“记下了,记下了。他就要在我们这里生活,对吧?”

“对对对。他过,想在这里定居,和广大无产阶级兄弟姐妹在一起。”

李大和搓着手、一脸兴奋地介绍着。但他脑海里突然想起,那个可怜的外国兄弟,又短又滑稽的袖口裤腿。

这会儿气温还行,要是冬的棉衣也这样不合身,咋办?还不得冻着?

他补充道。

“我们正在想办法,让他成个家。当然,这次要娶咱们无产阶级的姑娘,共同建设社 会主义了。”

*

德西跟可正在并肩割稻。

现在他们达成了默契,两饶地合成一块。

德西割4\/5,可割1\/5,洪宁负责在后面摆麦穗。

德西是习惯了严谨,讲效率的。这样一分配任务,三人合作不走回头路、镰刀也不打架,干得更快了。

李大和带着武农来田里,映入眼帘的就是这幅情景。那一对青年男女,带着一个八岁孩子,在稻田里齐头并进。

李大和光看着,就心里莫名其妙地高兴。对武农挤眉弄眼。

“瞅瞅,像不像?”

“像啥?”

“一对。”李大和又补充,指了指。

“一家三口。”

“哦。”武农恍然大悟。仔细望了望,有点儿那意思了。

李大和扯着嗓子喊。

“司马德 ! ……毕可 !”

那两人停了镰刀,站起来看他。

“过来,过来 !”李大和招手。

两人一脸纳闷地过来,李大和解释道,“来,来,这是市里报社记者,来采访\"你们\"了。”

“我们?”

这俩连惊讶极聊表情,都一致到、挺有夫妻相。李大和更加满意地点点头。

“对,就是你俩。”

他比划着他们俩的身形,给武农出主意,让德西他俩站什么位置,好拍照。

德西有些紧张。在西德时,艾徳勒克家族需要面对官方的报道,他偶尔也会和爷爷合影,展现和介绍企业风采。

但这里、市里的报纸,为什么要给他拍照? 他绝对不想在这里出名。

他只想默默地去做事,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地融入他们中间,帮助人们。

先帮教堂里的。以后有机会,帮教堂外的。比如,给他分鸡腿吃的、眼前这个李大和。

要是报纸上乱报道,引发别人关注,很麻烦。

他踯躅不前,目光里带着隐隐的戒备。

“为啥拍我们?”

李大和颇有干部气势地,一指德西。“你,西德国人,从资本主义世界来的,投奔社会主义革命。”

又一指可。

“你,典型的,抛弃帝国主义洋教,投身劳动人民。”

他双手一合。

“你们。现在是同一条战线上的战友。并肩作战、所向披靡。一切帝国主义都是纸老虎,你们就是一双打虎人。”

他颇有气势地总结。

“不拍你们,拍谁?”

德西和可互望一眼。

虽然这事挺突然。但他们的脑海里,却不约而同地,同时联想到了一些场面。

等到月底,算完工分,他们仨就可以领到粮票、油票、布票、火柴票等票,还有至少十元钱。

还有可能分到一块猪肉,或者能买到鸡蛋。

比尔和李春花、洪宁,就能吃上点好吃、有营养的东西。

洪宁上次,村里有个孩子的家里,有麦乳精,他好馋好想吃。

供销社有卖的,要票。一罐4块钱。德西买得起,但是没有票。这会儿就算他再有顾虑、再不愿意。粮食至上,也得妥协。

德西和毕可如心有灵犀一点通般,异口同声地。

“那好吧。”

对这进步性很强的一致表现,李大和再次表示,很满意。

他正要让武农张罗拍照角度。再一眼看到,德西的袖子裤腿,实在不像样子。

都半长半短,不长不短。

短的那一点儿奇奇怪怪,总有种旧社会里,三毛衣衫褴褛流落街头、做乞讨者的既视福

李大和忍不住皱着眉头。“可。”

“哎。”

“你就不能给,”李大和拉着德西的袖口,又指着那裤腿,“给他缝缝?”

他心里陡然有点火大。

我兄弟司马德,一张脸长得这么好看。怎么这衣服穿得这么像破衣烂衫、要饭的呢?

这短的位置,根本就不是地方!

好歹你们都一起住教堂的,怎地这么眼里没活儿呢?

但凡我现在家里给了媳妇,哪怕没结婚呢,我也让她把我兄弟这个,裤腿,在脚腕子上面给缝齐了。

李大和腹诽了半,不满意地嘟囔着,“这拍出来,不是出洋相吗?”

可笑了。

“大和哥,他本来就是洋人,还不能出洋相了?”

这话怼得真好。李大和只得挠挠头。对武农道,“那谁,能不能不拍脚,就只拍到腰。”

武农比划了一下相机。

“那不好看。要突出大地。要拍到地上的稻穗、稻草垛。”

“要表现大地的丰收、大地的广博、人民群众齐心协力、争分夺秒抢收的干劲……,”

“只拍到腰,一半的轰轰烈烈场景,都没了。”

可听言,迅速地捋捋袖子,挽起来。又弯腰把自己裤腿也挽起来。

她又快速蹲下,把德西本来就露着半条腿的裤腿,索性向上卷,挽到快到膝盖。

德西还没回过神来,胳膊就被可拉过去了。

他只能乖乖地让她弄。

可一只一只,给他卷袖子。全都卷到手肘处。

可弄好了,朝德西手一指。

“这样行了吧!劳动人民。”

李大和和武农一看,乐了。这下挺好,两人裤腿都在膝盖位置,袖子都在手肘那儿。

一看就是干活的。一副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形象。

李大和给可竖了个大拇指。干得好!

德西也偏过脑袋,低头看着这个动作利索又聪明的姑娘,蓝色眸子里闪过一抹、不易察觉的温柔。

“行,拍了拍了。站好。”

两人站在一起。身后是阳光照耀之下、金黄色的稻草垛,非常登对。

德西要是不实际年龄,那张脸还像个大学生。一点儿都不显老,也就二十岁出头的样子。

他比可高一头。

武农冲他俩挥手。

“你俩靠近一点。”

可还没动呢。德西立即朝她,迈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