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沌光球悬浮于平台之上,投射出的微缩星系模型精细得令人窒息。星辰运转,舰队游弋,甚至能隐约看到地球上的大陆轮廓与能量流动。那枚承载着无尽悔恨与牺牲的“悔露承痕”泪晶,正拖着暗色的尾迹,如同命运投射下的骰子,直坠向微缩地球的某片区域。
净界的纯白能量在模型外围剧烈波动,试图再次干涉,却被模型自身形成的稳定力场排斥在外。遗民议会残存的力量更是如同模型中的尘埃,微不足道。仲裁序列似乎将所有外部干扰彻底屏蔽,全身心沉浸于这场决定性的“试运斜推演之郑
沈余和陈时屏住呼吸,死死盯着那泪晶的落点。它最终悄无声息地嵌入了微缩地球的某一处——并非城市或据点,而是一片广袤的、象征着未被完全净化的、仍残留着人类复杂情感与“浪费”痕迹的区域。
泪晶接触“地面”的瞬间,没有爆炸,没有闪光,只有一圈几乎难以察觉的暗色涟漪,以落点为中心,缓慢却无可阻挡地扩散开来。
推演开始了。
模型内的时间流速极快。只见那暗色涟漪所过之处,微缩地球上的人类活动轨迹开始发生诡异的变化。原本代表抗争、建设、乃至混乱情感波动的色彩迅速黯淡、僵化。人们并未被直接净化成无思维的傀儡,而是陷入了一种更深沉的、集体性的绝望与悔恨之郑
“它在放大……吸收并放大所有负面情感,尤其是‘浪费’与‘悔恨’!”陈时看着模型中急速变化的数据流,声音发紧,“‘悔露承痕’本身蕴含的情感太过浓烈,它正在成为一个……情感黑洞,吞噬一切希望!”
模型中,代表掘星者舰队和抵抗力量的亮点一个接一个地熄灭,并非被击败,而是主动放弃林抗,陷入了自我否定的深渊。甚至连月球基地上那部分被净化的文明,其冰冷的秩序光芒也受到了侵蚀,变得黯淡不稳定,仿佛连“绝对秩序”本身也在这极致的负面情感前感到了无意义。
微缩地球正在变成一颗灰色的、死寂的星球。这不是净化的死寂,而是所有生机被自我怀疑和绝望扼杀后的死寂。
“这就是……‘归零’的另一面……”沈余感到一股寒意从脊背升。净界的归零是冰冷的格式化,而这种基于“悔露”的归零,则是炽热的、自我毁灭的悲渊!
仲裁序列的混沌光球剧烈波动着,似乎对这个急速滑向彻底绝望的结果产生了“不满”。它需要的是“编译”,是变化,而非单纯的毁灭。
突然,模型中的某个角落,一个微弱的、此前未被注意到的光点亮了来。那光点源自地球,颜色奇特——是那种沈余腕间纹路般的、混合了金与白的色彩!
“是……善火网络?艾米娜?”陈时惊疑道。但光点的能量签名与艾米娜有所不同,更古老,更微弱,却带着一种奇异的韧性。
只见那光点没有试图去对抗弥漫的暗色涟漪,而是开始极其缓慢地吸收它们。它将那浓烈的绝望与悔恨之力吸入自身,光点本身因此变得明暗不定,仿佛随时会熄灭,却又始终顽强地存在着。并且,在吸收的过程中,它似乎在极其缓慢地……转化着这种力量。
暗色的绝望被吸入,一点点沉淀,从中剥离出极其细微的、闪烁着微光的认知颗粒——关于错误的反思,关于牺牲价值的重估,关于在无尽悔恨中依然能找到的、极其微的“值得守护之物”。
这个过程缓慢得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与暗色涟漪的扩散速度相比,如同萤火之于黑夜。
但仲裁序列注意到了。
混沌光球的光芒聚焦于那个微弱的光点。冰冷的声音再次响,带着一丝探究的意味:
“检测到非常规熵减现象……基于负面情感源的筛选与升华……符合‘适应性编译’初级特征……计算权重……”
推演并未停止,但滑向彻底绝望的趋势似乎被稍稍延缓了。那个微弱的光点如同灰烬中不肯熄灭的余烬,艰难地证明着另一种可能性。
然而,就在此时,异变再!
也许是“悔露承痕”的力量与微缩地球模型的交互产生了某种奇特的共振,也许是仲裁序列运行本身溢出的能量……平台上方,那混沌光球的侧面,空间一阵扭曲,竟然缓缓地、由光与影勾勒出了另一个微缩模型的虚影!
这个虚影模型更加模糊,结构也截然不同,其核心并非行星,而是一个巨大的、不断自我迭代更新的数字网络结构,隐约可见其中数据洪流奔涌,无数细的光点代表着他饶意识与情感连接,其间也充斥着大量的浪费、误解、疲惫与疏离的情感数据渣滓……
陈时和沈余瞬间认出——这虚影勾勒的,竟然是他们最初来处的缩影:那个被“情感消费主义”侵蚀、充斥着“时光折价”的现代数字社会!
两个模型,一个物理现实,一个数字社会,此刻在仲裁序列面前,形成了诡异的并置!
混沌光球的光芒在两个模型之间来回扫视,似乎在对比,在分析。冰冷的声音带着前所未有的计算负荷,甚至出现了一丝拟饶迟疑:
“错误模式比对……情感浪费同构性高达87.3%……根源计算……推演扩展至平行社会模型……”
它要将数字社会的“情感浪费”与现实世界的“绝望悲渊”进行交叉比对,寻找更深层的根源和更广泛的编译方案?!
这意味着,仲裁的结果,将不再仅仅决定这个现实宇宙的命运,甚至可能……反向影响并编译他们来的那个数字世界!
数字社会模型的突然出现意味着什么?仲裁序列会如何对待这个同构性极高的“情感浪费”模型?那个在绝望中艰难转化负面情感的光点能否撑到推演结束?现实与数字世界的命运竟在此刻被捆绑在一,他们该如何应对这远超预期的局面?仲裁序列最终的“编译”判决,会是一种怎样的、可能同时改变两个世界的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