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27 集
云州城的还没亮,秦氏货栈的后院就亮起疗。秦云站在石桌前,手里捧着一个紫檀木盒子,里面铺着明黄色的绸缎,放着两件东西 —— 一本泛黄的《金刚经》复刻本(是他托京城的书商,用唐代的活字工艺复刻的孤本),还有一袋颗粒饱满的 “改良稻种”(是林从现代传送来的高产抗病稻种,特意去掉了现代包装,装在古代的粗布袋子里)。
“秦掌柜,真的要一个人去吗?那隐士武功高强,万一……” 陈默站在旁边,脸上满是担忧。上次赵武队硬闯兰若寺,被打得狼狈而归,现在秦云要亲自去,还是一个人,他实在放心不下。
秦云把紫檀木盒子心地放进布包里,拍了拍陈默的肩膀:“放心,这次不是硬闯,是拜访。那隐士既然守护舍利子三十年,肯定不是嗜杀之人,反而看重‘缘法’和‘诚意’。我带的这些礼,不是金银珠宝,而是能帮他弘扬佛法、改善百姓生活的东西,他应该不会拒绝见我。”
其实秦云心里也没底。上次队硬闯,已经得罪了隐士,这次上门,能不能见到人都是问题。但他知道,舍利子对林太重要了,系统升级需要能量,而兰若寺的舍利子是目前唯一的线索,他必须试试。
边泛起鱼肚白时,秦云骑着一匹枣红马,带着布包,往兰若寺的方向去了。路上,他特意绕到兰若寺周边的村庄,看到村民们在田里劳作,地里的庄稼长得稀稀拉拉,几个孩子光着脚在路边玩耍,手里拿着半块发霉的窝头。他心里一动,隐士要守护的,恐怕不只是舍利子,还有这些百姓。
快到兰若寺时,秦云看到寺庙门口站着一个和尚,约莫十岁左右,穿着洗得发白的僧袍,看到他,立刻喊道:“施主,师父让我在这里等你,你今日会来。”
秦云心里一惊,隐士竟然早就知道他会来?他翻身下马,对和尚躬身行礼:“师父,劳烦你通报一声,云州秦氏货栈秦云,特来拜访令师。”
和尚摇了摇头:“师父,不必通报,施主随我来即可。但师父有言,施主带来的东西,只能留一样在门口,其余的,需亲自拿给师父看。”
秦云点头,从布包里拿出那袋稻种,递给和尚:“这是改良的稻种,能让庄稼增产,就留在门口,给周边的百姓用吧。”
和尚接过稻种,眼睛一亮:“谢谢施主!这稻种要是真能增产,百姓们就不用挨饿了!”
跟着和尚走进寺庙,秦云发现,和上次赵武描述的 “破败” 不同,寺庙的前院已经打扫干净,杂草被清除,断壁上还搭了临时的木架,像是在准备修缮。和尚解释道:“师父,寺庙是佛祖的居所,不能一直破败,只是弟子们少,修缮得慢。”
走到正殿旁边的屋前,和尚停下脚步:“师父就在里面,施主自己进去吧。”
秦云深吸一口气,推开了屋门。屋里很简单,一张木床,一张石桌,桌上放着一盏油灯和一本翻开的佛经。一个穿着灰色僧袍的老者坐在石桌旁,正是上次打退赵武队的守护者。他须发皆白,眼神却很亮,看到秦云,没有话,只是指了指对面的木凳。
秦云坐下,把紫檀木盒子放在桌上,没有打开,而是先躬身行礼:“晚辈秦云,上次手下人无知,擅闯贵寺,多有冒犯,今日特来赔罪。”
老者终于开口,声音沙哑却有力:“赔罪不必,只是施主此来,恐怕不只是赔罪这么简单吧?”
秦云没有隐瞒,却也没有直接提舍利子:“晚辈确实有一事相求,但在此之前,想先给前辈看一样东西。” 他打开紫檀木盒子,拿出那本《金刚经》复刻本,“这是晚辈托人用唐代活字工艺复刻的《金刚经》孤本,原版藏于京城大报恩寺,晚辈知道前辈精研佛法,特来相赠,希望能助前辈弘扬佛法。”
老者拿起佛经,翻了几页,眼睛里露出惊讶:“这复刻本的字体、纸张,都和唐代版本几乎一样,施主有心了。” 他放下佛经,看着秦云,“吧,你想要什么?”
秦云知道,不能再绕圈子了,却还是选择坦诚:“前辈,晚辈听贵寺藏有一颗舍利子,是唐代高僧玄奘大师带来的圣物。晚辈并非想抢夺,而是晚辈的东家,一直在研究古代文化和奇物,希望能瞻仰圣物,研究其蕴含的‘功德’,用于改善民生 —— 比如晚辈带来的稻种,就是东家研究出的改良品种,能让百姓增产;还有晚辈货栈的平价盐糖,也是为了让百姓能用上便夷必需品。”
老者的眼神里多了几分审视:“你的东家?是何人?为何自己不来,要派你来?”
“东家身份特殊,不便露面,但他的心意是真的。” 秦云没有提现代的事,只是,“东家常,圣物的价值,不在于被藏起来,而在于能惠及更多人。若舍利子的‘功德’能被研究出来,用于改善百姓生活,才是对玄奘大师最好的纪念。”
老者沉默了很久,突然问道:“你可知,上次你手下人硬闯,触发了寺庙的机关阵?那机关阵是唐代留下的,一旦启动,不仅会伤人性命,还会消耗舍利子的能量。你现在要‘研究’,若因此损伤了圣物,你担得起责任吗?”
秦云心里一紧,赶紧:“晚辈保证,绝不会损伤圣物!东家有特殊的研究方法,不会破坏舍利子,反而能通过研究,找到滋养圣物的方法,让它的‘功德’更长久。”
老者看着秦云,眼神里的审视渐渐变成了思索。过了一会儿,他:“要见舍利子,需先过我三关。这三关,考的不是武功,是心性和缘法。你若能通过,我便让你瞻仰圣物;若通不过,从此不要再踏入兰若寺一步。”
秦云心里一喜,连忙答应:“晚辈愿意接受考验!”
老者站起身,走到窗边,看着外面的晨雾:“第一关,明日清晨,你去寺外的李村,帮村民把村口的水井修好。那口水井干了半个月,村民们要走十里路去挑水,你若能让水井出水,就算过邻一关。”
秦云一愣,修水井?他不懂水利,但他立刻想到了林。他点头:“晚辈一定办到!”
走出屋,和尚迎上来:“施主,师父答应你了吗?”
秦云笑着:“师父要考我,第一关是修水井。师父,你知道李村的水井为什么会干吗?”
和尚摇了摇头:“听上个月下了场大雨,水井就被泥沙堵了,村民们掏了好几次,都没掏通。”
秦云心里有磷,掏出手机,给林发了条消息:“隐士第一关,修李村的堵水井,需要现代的简易清淤工具和方法,尽快传来!”
很快,林回复:“已安排,传送一把高压水枪(改装成手动的,用脚踏驱动)和清淤手册,你找个隐蔽的地方接收,注意别暴露现代工具。”
秦云松了口气,他知道,第一关的关键,不是他自己会修井,而是他愿意为百姓做事的诚意,还有背后能解决问题的能力。他看着兰若寺的晨雾,心里坚定:不管后面两关是什么,他都要通过,拿到舍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