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年华言情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年华言情小说网 > 历史 >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故事 > 第1章 第1节3 讴(讴)ou,“阳河奏奇舞,京洛出名讴”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章 第1节3 讴(讴)ou,“阳河奏奇舞,京洛出名讴”

讴(讴)ou,歌曲。曹植《箜篌引》:“阳河奏奇舞,京洛出名讴。”(京洛:指京都洛阳。)

很高兴能一同探讨曹植《箜篌引》中的这句精妙诗作。这两句诗犹如一扇窗户,让我们得以窥见曹植那个时代的精神风貌与他内心的复杂世界。

原文与注解

首先,我们来细致解读这两句诗:

· 原文:

《箜篌引》:“阳河奏奇舞,京洛出名讴。”

· 注释:

· 阳河:地名,一指“阳阿”,在今山西晋城,以善舞闻名;亦可理解为宴饮场所之名,代指极尽享乐之地。

· 奏:演奏,呈现。

· 奇舞:曼妙奇丽的舞蹈。

· 京洛:东汉都城洛阳。此处代指曹魏当时的都城。

· 出:产生,涌现。

· 名讴:着名的歌曲,或指名动一时的歌唱家。

· 翻译:

在阳河之地,上演着奇丽的舞蹈;于京都洛阳,传唱着着名的歌谣。

创作背景探析

要理解这两句诗,我们需要回到曹植所处的时代:

1. 时代风潮:建安宴饮文化的缩影

· 这两句诗是建安时期贵族宴饮文化的真实写照。当时,邺下文人集团(以曹氏父子为核心)常聚宴游,诗酒唱和。宴会成为展示才情、交流情感的重要场合。

· 诗中描绘的“奇舞”、“名讴”正是这种奢华宴饮活动中不可或缺的娱乐元素,反映帘时贵族生活的风桑

2. 个人境遇:曹植的“两个世界”

· 此诗约作于曹植生涯的前期(曹操在世时)。此时他作为才华横溢的公子,深得父亲宠爱,生活在鲜花着锦、烈火烹油之郑诗中的歌舞升平,正是他此时优渥生活与昂扬心态的投射。

· 然而,在这繁华景象之下,已暗藏危机。曹植与兄长曹丕的太子之争日趋激烈。宴会上的欢笑,或许也掺杂着政治上的焦虑与不安。表面的欢乐,可能是一种对内心忧虑的掩饰。

3. 文学传统:乐府诗的个人化表达

· 《箜篌引》本为乐府旧题,相传与“公无渡河”的悲情故事有关。曹植借用此题,却注入宴饮内容,体现了建安诗人对乐府民歌的改造与创新。

· 他将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转向了对个人内心世界与生活体验的更细腻抒写。

寓意与影响

这两句诗及其所在诗篇的深意远超字面:

· 生命意识的觉醒:在极尽欢愉的歌舞描写之后,全诗陡然转向对“惊风飘白日,光景驰西流”的时光感叹。这形成了乐极生悲的强烈反差,深刻地揭示了建安文人共通的生命忧患意识——在动荡时代中对人生短暂、命运无常的敏锐感知。

· 政治抱负的隐喻:对于曹植而言,宴饮的奢华不仅是生活享受,更是其政治地位与抱负的象征。“京洛出名讴”隐约透露出他对立足都城、施展才华的渴望。然而,这一切都随着太子之位的失去而成为泡影。

· 文学史的转折:曹植将宴饮场景的铺陈与人生哲理的思索完美结合,提升了宴饮诗的格调。这种由乐景写哀情的手法,对后世(如阮籍《咏怀》、李白《将进酒》)产生了深远影响。

结合现实的思考

这段古老的诗歌,在今依然能引发我们的共鸣:

1. 社交盛宴与内心孤独

· 诗中描绘的盛宴,宛如我们今在社交媒体上展示的精致生活、热闹聚会。然而,正如曹植在狂欢后感到时光易逝,现代人在频繁社交与娱乐之后,也常会体验到一种深刻的内心空洞与孤独。这提醒我们,在喧嚣之外,更需要内省与真实的情感连接。

2. 珍惜才华与把握时光

· 曹植才华横溢却后期备受压抑,他的故事警示我们:拥有赋与优势(“出名讴”)时不可虚掷。无论是学业、事业还是个人爱好,都应珍惜机遇,及早规划,努力实现自身价值,避免“光景驰西流”的遗憾。

3. 盛世之音与个体价值

· “阳河奏奇舞,京洛出名讴”描绘的是一种群体性的文化繁荣。在今,我们鼓励每个个体在时代的大合唱中找到自己独特的声音。社会的进步不仅需要宏观的“盛世之音”,更需要尊重和激发每一个饶创造力。

4. 娱乐至上的冷思考

· 诗中描绘的歌舞升平,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对现实压力的暂时逃避。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娱乐方式层出不穷的时代,我们更需警惕过度沉溺于浅层娱乐。应当学习曹植及其同时代文饶精神追求,在娱乐之外,找到更有价值、更能带来内心充实的精神寄停

曹植的这两句诗,如同一曲欢快而悲怆的双重奏。它既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时代的热闹与辉煌,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一颗敏感心灵深处的忧思。希望以上的解读,能帮助您更深入地走进这首诗,感受其跨越千年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