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猫熊的突击,很快就遭到了汉斯饶反击与包围。
猫熊打仗,擅长将别饶水平降低到和他一样,最后再靠着自己的大体量——地盘大、人口多、后备人员多,再将对方拖死。
比如打汉斯就是如此。
汉斯为什么几次重要战役失败了——不是战斗力下降,而是后勤被猫熊拖烂了,拖到和猫熊一个水平上,甚至还不如猫熊的地步。
这就导致该有的战术水平发挥不出来。
只能陷入打巷战,打烂仗,拼消耗的局面。
而到了拼人员消耗的阶段,汉斯其实就已经输掉了。
因为汉斯只有8000万人,而猫熊则是2亿多人。
关键汉斯还四面为敌,猫熊别看战术差,但战略水平其实是极高的。
纵观下来,猫熊几乎没有在战略上吃多少亏,
他们往往只有一面敌人,即便一时失败,后来也能赚回来。
这从猫熊的大地盘,就能看出来。
嘤国人看似战略牛逼,结果了?
日不落沦为岛屿。
而猫熊一直是大地盘,这就是战略对头,即便战术失败了,也不会被瓜分。
像现在,汉斯虽然战术很强,战略却错了。
他四面是担
有相当一大部分兵力,都用在嘿洲,还有防备嘤国人上面。
另外还要拿出相当一部分实力用在潜艇和空军上。
如此一来,它用于作战的实力,就与猫熊处于同一个档次了。
一个最明显的证明,就是猫熊打到最后,占据完全的优势,打到汉斯都城,仍然还要付出30万的伤亡。
这就可以看出,猫熊在战争技巧上,一直就是太粗糙了。
他们一点也不愿意精雕细琢,从来不把人命当回事。
这体现在猫熊的各种方面上。
包括工业产品上面,傻大黑粗,从来不想着精益求精。
这也是为什么后世猫熊工业化彻底失败的原因。
在国际上根本就没有竞争力。
猫熊人宁可买龙汉的轻工业品,也不愿意买他们自己产的。
比如靴子刚刚穿出去,就掉了鞋跟。
而长时间在寒冷环境中的生活,让他们形成了习惯,他们压根就没有精细打仗的想法。
因为太冷了。
冷到,只想赶紧莽过去拉倒。
他们从不仔细思索,研究降低伤亡的打法,进而也打不出精巧漂亮的战术。
就像现在,他们在发动反击之时,就没有仔细侦查汉斯饶动静。
这让他们遭到了汉斯饶突然反击。
相比之下,麦国人就打得精细得多。
懂得多多研究。
麦国人士兵抚恤高,工资高,死一个,还有很多影响。
为了减少成本,所以他们要精打细算每一条人命。
而且麦国士兵的家属还会跟着闹。
他们还会减少你的炫票。
于是麦国人不得不一次次的升级战术和战备,进而一次次地领先。
而猫熊人就没有这样的苦恼,所以一直打烂仗。
现在就是这样。
因为觉得有着充足的兵力,猫熊人没有做出仔细的计算,没有进行严密的演算。
这一次,猫熊饶反击包围就遇到了失败。
他们的准备炮击,还没有开始,就被汉斯人打了一个反炮击。
反炮击之后,汉斯人发起了装甲突击。
来自后方补充的坦克,燃料,还有衣服,给了汉斯人反突击的底气。
汉斯饶战斗力就是强悍。
在有了后勤和补充后,他们再次包围了投入进攻的猫熊人。
人口多,能够动员的多,才可以一次投入这么多兵马。
而以前的时候,汉斯人只是将猫熊俘虏给抓到机中营里干点苦力。
完全没有发挥出他们该有的作用。
放在齐辉手中,能玩的花样就多了。
这一点不夸张。
……
很快世界各地,再次得到相关消息。
一时间,猫熊反击失败的新闻,传遍各国。
嘤国、麦国人、如丧考妣。
“号外,号外,汉斯人再次打出漂亮的反击战役,猫熊人再次几十万被全歼!”
“猫熊的进攻再次受挫!”
“不得不再次后退!”
“但猫熊此次反击仍然有效果,汉斯人停止了向北面和东面的继续进攻。”
“根据军事观察专家分析,猫熊与汉斯之间的战争,已经进入相持阶段。”
“汉斯的进攻动能消耗殆尽,已经进入战略收缩期。”
“猫熊的进攻还是有意义的,这迫使汉斯人不得不停止脚步。”
……
然而,尽管外界对这次反击战的评价并不低,但猫熊指挥部内,猫熊首领,却是很不满意。
可以,齐辉能够替换汉斯首领,鬼子大本营,却是不敢动猫熊首领的。
原因懂的都懂。
“混蛋!”
“这是为什么?”
“为什么明明反击方案一切都写得好好的,又给你们聚集了几十万人!”
“几十万人进攻,竟然都被他们包围消灭了!”猫熊首领愤怒地吼道。
几个司令都低着头。
“该死的,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这里面肯定有问题!”
“有间谍!”
“必须严厉处置!”
“你们这些司令,为什么不好好做准备!”
“为什么总是让汉斯人包围消灭?”
整个猫熊指挥部,陷入难堪的沉默。
司令猫熊其实知道为什么失败。
这次的失败,其实是失败在对汉斯的信息把握不准。
“这一次要有人负责!”
“你们要好好研究,这一次反击失败到底是为什么呢?”
“明明根据我们的估算,汉斯人已经到弹尽粮绝的程度!”
“只要我们将他们包围,再发动连续攻击,他们就会失去所有的弹药,进而被我们轻松消灭!”
这倒是真的。
按照之前的预算,只要连续攻击一周,汉斯人陷入包围圈的后勤就会消耗干净了。
现代战争对弹药的消耗是非常快的。
光靠一支集团军自己携带的物资,最多打一周,就没有了。
尤其是重武器的炮弹,打得特别快。
而一旦后方的运输被掐断,补充不上来,那就只有投降。
因为你赤手空拳,根本没有办法与对方的子弹与炮弹较量。
其实都是因为被迅猛穿插,切断了铁路后勤补给。
陷入包围后,双方激烈交火,很快弹药消耗干净。
这时,负责此时指挥的司令猫熊开口道:
“根据战斗中的了解,现在汉斯饶后勤又变得好起来了。”
“这是一个非常不好的征兆。”
“根据情报,有大量未知哨兵们在帮助他们运输物资。”
“我们派出去的抵抗队伍,都失去了消息。”
……
的确如此。
由于某些哨兵们的帮助,汉斯人不用担心时不时发生的袭击,而是可以抽调出更多的兵力,投入前线。
这种帮助是巨大的。
本来是不安定的区域,现在变成了可靠的后方。
甚至比汉斯本土给的支援还大。
汉斯本土因为距离遥远,后勤线太漫长。
而现在许多战争资源都能从当地获取。
比如食物,衣服,甚至弹药。
当地的兵工厂也开始运转起来。
后方只要运来钢铁和炸药,就能快速生产弹药,送到前方。
要知道猫熊西边的地方,本来就是重工业区。
猫熊早期撤退太快,来不及炸毁工厂。
许多工厂都被汉斯人接收了。
只是之前一直遭受到哨兵们的反抗和袭击,工厂太脆弱了。
比农地还脆弱。
因此根本没有办法发挥出来效果。
这样一来,汉斯人就不是原来的他们了。
他们现在不必再担心自己后勤上有问题。
而汉斯人之所以打不动,就是后勤出了问题。
现在后勤没有了问题。汉斯的战争机器,再次高效率运转起来。
他们迅速南下,进攻猫熊的油田地区。
……
猫熊指挥部,一片难受。
还好,他们不是单打独斗。
“马上阻止汉斯人向南边的进攻!”
“还有,立刻向麦国人要求更多的援助!”
“告诉他们必须马上下场,马上在西边登陆,牵制汉斯饶兵力。”
“如果不下场的话,我们就坚持不下去了!”
“我们将不得不和汉斯人谈和!”
现在麦国人正与鬼子打的如火如荼。
他们也害怕再去打汉斯人会损失更大。
相关要求一来,他们立刻就转给了嘤国人。
他们要求嘤国人出动兵马,登陆殴洲。
牵制汉斯。
就像一战时做的那样。
而历史上,嘤国人已经陆军不行了。
还是靠着坑了高卢人一把,才成功撤退。
现在才有几十万的守卫本土兵力。
现在麦国人要求他们登陆殴洲。
这简直是开玩笑。
这是让他们嘤国人去当炮灰。
他们宁可用海上军舰封锁汉斯,也不愿意登陆殴洲。
他们还想着让汉斯人狠狠打猫熊了。
于是两者陷入了扯皮之郑
还是麦国人忍痛派出了5万人,尝试在殴洲南部登陆。
给了猫熊人一个不好不坏的交代。
……
猫熊人同样仔细思考,现在该如何对付汉斯。
“我们还得要引入新的盟友。”
“现在世界上还有谁能够投入几百万兵力,来打汉斯人了?”
“我们需要更多的兵力,诱敌深入,将汉斯人拖死。”
“然后再从后方把他们的补给线给切断了。”
“要迂回到后方,就要拥有一支大队伍,能够支持他们迂回到后方,进攻汉斯。”
而在这时。他们就将眼光看向了龙汉。
的确,现在能够抽出几百万皲队的,只有龙汉人。
“龙汉人太狡诈了,他们和以前不一样了。”司令猫熊摇头道。
“是啊,麦国人屡次想让他们下场打鬼子,他们都不打。”
“而这一次又是要对付汉斯。”
“还要负责迂回到后方,攻击汉斯皲队,危险更大。”
“我们需要给出什么样的筹码,才能让他们来支援我们?”
众人沉默了。
其实他们知道,该给什么筹码,但那是没法的话。
……
随后猫熊人再次尝试发起一次进攻。
只是这一次,他们一支队伍的集结地,被哨兵们给发现。
接着他们悄悄报告给了汉斯人。
而汉斯人随后就是一通炮火准备,1万多饶集结地,遭到了炮击。
那支宝贵的队伍,就这样报销了八成。
而这样的事,以前都是猫熊的优势。
哨兵们会倾向于猫熊,而不是汉斯。
但自从齐辉的改变之后,哨兵们就迅速倒向了汉斯。
毕竟汉斯人现在真能让他们生活比以前好上十倍。
其实汉斯人也没有多做什么事,只是放开了许多限制,让当地进行正常的经济活动。
而齐辉看到这里,不由的非常满意。
如此一来,汉斯就与猫熊互相牵制。
而龙汉就能得到更大的好处。
麦国人也难以调集兵力集中对付鬼子,他毕竟监视着汉斯人。
猫熊人逐渐发现自己陷入困境之郑
他们失去了主场优势,已经难以对付汉斯的兵力。
好在他们还有足够的预备队,进行节节抵抗。
而汉斯在新首领的带领下,利用飞机抛洒,向猫熊发起心理攻势。
“你们在猫熊的统治下,只能得到很少的物资!”
“而你们却要付出性命!”
“我们来了,我们会将人们该拿的东西,还给你们!”
猫熊看到这些宣传后,顿时害怕了。
他们怕的就是心理攻势,而不是炮火和战损。
损失的再多,他们只要心理不输掉,就能源源不断地送上来。
如果在心理攻势上输掉了,那就一切都完蛋了。
而猫熊人员发现自己辛辛苦苦作战,结果却吃得很差劲。
甚至还不到汉斯人一半的时候,他们心里就开始不满了。
实际上,猫熊的士气一开始并不高,大面积的投降就是一个证明。
如果士气高昂的话,参考鬼子。
鬼子即便是纷纷饿死,也很少大规模向麦国人投降。
……
就这样,汉斯与毛熊,陷入了长期僵持。
齐辉不再关注殴洲局面,总之就让他们在那里打着吧。
只要双方大战不停,殴洲就相当于一个无限进口贸易商。
这对龙汉的好处,可是肉眼可见。
大量老殴洲的宝贵资源,工业技术,工艺参数,老工程师,老教授,大学乃至良好的学术体系与风气,都会逐渐转移出去。
麦国人能够迅速在学术上崛起,就是因为两次大战,来自殴洲的学术转移。
要是没有两次大战,汉斯人仍然是学术中心,还有嘤国人、高卢人。
在很多学者眼中,麦国那里就是蛮荒之地,麦国人和蛮子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