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年华言情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此时此刻。

户城,王德发茶馆。

一个客人正坐在窗户前,看着一分文稿。

“这开店的申请,怎么还是不通过?”

“我RNm!”

“都过了两了!”

“我辛辛苦苦写了足足8000多字的申请啊!”

“为什么还不通过?”

“真坑爹,有没有人从中作梗?”

老板王德发,好心地过来给对方添上茶水。

“这位客官,不知有什么发愁的?”

那客人看向老板,脸色露出一丝尴尬,立刻盖住了文稿。

上面只露出几个字:“茶……开……申请”。

“没什么,老板你这生意真是火爆啊,不早来一会,就没地方坐。”

“还可以吧,都是托了司令老人家的福气,我这给司令早晚三柱香了。”王德发由衷地着。

“是,是,老板是个厚道人。”那客人又扫了一眼酒馆里面。

只见一大清早,又有几十人坐满了大厅。

他眼神中露出一丝羡慕与妒忌。

王德发没放在心上,添完茶水,就回去柜台算账。

这个月的收益,比起上个月来,又足足多了七成。

他开茶馆足足三十年了,历经几朝。

这还是头一次发愁钱该怎么用。

存起来?

有点浪费。

花出去?不舍得。

再开一间,又怕风险。

以前的时候,他总是发愁钱从哪儿来。

花钱的地方数不胜数,街面上的混混,黑脚巡,路过的大人物,邻里的恳求,每月的孝敬……

月复一月,年复一年,总是在亏本与勉强支撑间盘旋,几次要拿出老本来。

总是盼望着年景好了,能够缓过气来。

现在终于盼来了。

每晚上睡觉前,他都要狠狠卡自己一下,总怀疑是在做梦。

这是梦里才有的好年景。

王老板一边算账,一边看着越来越多的客人。

开新店有风险,不如扩张老店。

现在是三层,回头想办法扩成四层,再将隔壁的铺子盘下来。

不过隔壁是糕点铺,也很火爆。

不好盘啊。

那就只能多盖两层,不过盖楼麻烦。

还要确保不会塌陷。

众人正在高谈阔论。

“大家觉得目前西边情况怎么样?”

“西边打的真热闹啊。”

“这让我想起了我爷爷那时候的好日子,西边也是打得很热闹。”一个老板模样的人物,在那里回忆着。

“老兄,你的那是三十年前吧?”

“是啊,我爷爷,三十年前的时候,打的那是一个热闹。”

“想当年,我家还是大户人家,是卖丝绸的。”

“那个时候丝绸、棉花、布匹,还有面粉,运来多少就能卖多少。”

“一个个洋人都是拿着现大洋,甚至金条给我们下订单啊!”

“那真是想卖多少就能卖出多少。”老板回忆着过去道。

“呵呵,现在更好啊。”

“是啊,现在更好,希望这种好日子继续过下去。”

“没错,这种好日子,咱们还得过下去。”

“过好日子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团结!”一个中年男子趁机道,看来是在某些地方里任职的。

“幸好有我们司令在,我们又有这样的好日子了。”

“没错,幸好有司令啊。”

“李老板发财啊。”这时,门口又进来几个或是西装革履,或是长衫的男子,互相拱手致意。

“王老板你也发财。”

“是,大家都发财!”

众人哈哈笑着,他们坐下来吹着空调,喝着可乐。

在那里谈地,有人甚至起生意,顺便看看有没有商机。

一个个老板,就像后世宅男一样,在茶馆这里看着电视,听着收音机,看着报纸。

可以除了不能上网之外,他们的享受几乎和80年之后,没有多少区别。

这就是现代工业的厉害。

仔细看看麦国的老电影,四十年代时,除去没有电脑网络,现代生活家居几乎差不了多少。

当然空调也不是很普及。

风扇,微波炉,烤炉,抽水马桶,现代家具,电视,电影,收音机,汽车……

可以除去无法上网外,其他享受和现代差不多了。

甚至从某些地方来,要比现代还好。

比如就业和生活方面,没有那么多债务压力。

而在这时。

突然间有人向着王德发,幸灾乐祸地到:““王老板,你还在这里光高兴啊?”

“你还不知道吧?你这好日子过不了多久了。”

“怎么回事?难道鬼子又打过来了?”旁边的人们立刻惊讶起来。

“该死的,不是鬼子还和麦国人纠缠吗?”

“不是,不是,”那人一看惹出乱子,赶忙道,“我是听,在你这对门,又有人申请开茶馆的,听有五六家都在申请。”

“他们还要装修成和你完全一样的茶馆。”

“同样有空调、风扇,电视,收音机,也卖糕点、炸鸡、可乐、吃……”

“什么?”王德发心下一沉。

以前在老京城开的时候,一条街头上,也有几家茶馆。

但是因为开这东西,需要同行帮衬,所以不会太拥挤。

你在一家店的隔壁开一样的,那是要打起来的。

打到一家抗不住为止。

再加上以前做买卖太难,所以也没有几人会刻意这样干。

毕竟王德发都是艰难度日,你再开同样的一家,是想和他一样破产吗?

但现在不同了。

生意好了,肯定有人来抢。

“要开五六家啊?”王德发心下一沉,同时叹息道。

果然,好日子要到头了。

这果然不是做梦啊。

梦里什么都樱

现实里什么都没樱

不会让你一直顺心的。

他叹口气道:“这也没办法,我总不能拦着不让人做一样的生意吧?”

“呵呵,还是王老板大气,要是我,非要和他们拼一场再,没有头面人物作保,怎么能开一样的铺子?这又不是路边吃摊,你开我也开,大不了跑一个新地点。”有人道。

“是啊,这样大的茶馆,光大洋就先后投了十几万吧?要是有人开一样的,这可是亏大了。”

而在这时。

另外一个西装革履的中年男子,却摇头道:“哼哼,你们想多了。”

“王老板,不用惊慌。”

“开什么店,台上都有规划。”

“台上了,禁止恶意竞争。”

“一条商业街上,不准超过两家、三家同样的店面。”

“尤其是大店面,大商铺,投资在三千大洋以上的店面,禁止恶意开设。”

“要尽量隔开,防止不正当争抢客流。”

听到这里,王德发眼前一亮。

他赶紧道:“这位先生,您给好好的,今您的茶钱饭钱,店都给包了。 ”

“好好。”那位先生显然是个知道内情的,“台上正在出规划。”

“司令的人,早就提前想到了。”

“生意好,肯定有人看不清楚局面,一窝峰就上。”

“最后是白白浪费了投资,原本一两家店,开的好好的,买家卖家都满意。”

“现在一口气来了十几家,结果倒好,互相恶性降价,一开始买家是赚到了。”

“但卖家为了回本,就会偷工减料,以次充好,吃亏的还是买家。”

“现在到处都需要投资,司令心善,看不得这样浪费,于是提前出台了关于热门商街的处置法子。”

“想开同样的店铺,可以,去其他商圈,这样也能快速满足其他地方百姓的需求。”

“的好啊!”王德发顿时松了口气。

他没什么大野心,就想守着店养老。

不想去霸占别的地盘。

别人要是去其他地方开和他一样的店,他没有什么好想的。

反正又不和他抢客人。

至于用一样的装修,一样的生意,那是人家的自由。

“原来是这样。”其他人纷纷恍然。

“可见台上管商铺的人,是懂行的。”

“是啊,的确是懂行的,要是以前那些家伙,他们只知道吃喝耍,哪知道生意怎么做?”

“没错,他们敲诈勒索,吃喝耍钱,样样精通,让他们去管生意,他们哪有这个本事?”

听到这里之后,其他老板也很欣慰。

他们对司令手下管经济的人,也是万分佩服。

若是前大总同,对方哪会管这些?

对方只会搜刮。

有人笑着向王德发调侃道:“王老板,你是不是向上找了什么关系?”

“哪有什么关系,这都是上面措施做的好。”王德发赶紧摆手。

若是以前,他肯定会去找关系。

但现在却是不用了。

因为上面处事很公正,不用他找关系,该办的事都会办了。

就像现在这事,本来他也在发愁,要是有很多人和自己开一样铺子怎么办?

这种事过去有,现在有,将来肯定也樱

而他也注意到很多人来他店里转来转去,还将所有茶点都点过了一遍。

这显然不是单纯吃饭的客人。

而是别有用心的。

果然,这些人是来模仿他的,要开一样的店。

在他看来,开就开,他管不了,可是要开在他的隔壁,他的对门,那就很难受了。

这简直是对着脸抢饭吃。

他又是个生性与人为善的,拉不下脸来。

到那时,恐怕也只能绞尽脑汁,想出各种办法来维持局面。

还好上面提前考虑到这一事,让他不用为此发愁。

……

这些人哪里知道这是齐辉早就想到的事。

随着经济大发展,必然出现各种竞争。

有些竞争是良性的。

彼此促进,有利于消费者。

但在初期,有些竞争却是恶意的。

其实他也不用管,只要制定好措施,公平处理就校

不需要管这么细。

不过若想要在早期快速发展,还是要手动微操的。

负责经济的人,也经过齐辉的教导,早就知道这些弊端。

有的时候一个地方生意好,大家一窝蜂的都上。

结果就造成了大量重复浪费,所有人生意都开不下去。

本来一个地方的客流量,只能让一两家同类商店,好好做生意。

结果却出现十几家。

这种情况,齐辉在另外一个时空中,看得太多了。

简直不可想象。

比如五金店,这种店面,货品是可以长久储备的,一般两三家就足够供应一大片区域。

结果一个镇的街道,不到三百米,就有三家。

这简直离谱。

结果就是为了拉拢客人,而坑蒙拐骗,看似降价,实际上为了坑客人,无所不用其极。

也就是一开始是低价,实际上低价给劣质货。

比如水龙头,正常情况下能用三两年,他们卖出去只用半年一年就坏掉。

类似的事,太多太多。

而这种恶性竞争太多,导致都做不好生意。

因为恶意竞争,而倒掉的店铺,数不胜数。

要知道那些可都是经过昂贵装修,浪费了大量建筑材料和人工的。

在这龙汉崛起的初始期,齐辉还是要微操一下,用来解决浪费的问题。

从而提升速度。

等到以后投资过剩,齐辉就不会大管了。

只制定一些行业规范,公平处置就是了。

自然是强者生存,弱者去打工。

老板的风险一样很大。

当然,这种竞争早期看起来有好处。

那就是消费者得利。

比如外卖,很多人一元吃午饭。

但是竞争到最后,却是买家不得利,卖家也不得利。

大家都倒霉了。

因为许多商家纷纷破产。

到最后,还是买家吃亏。

一条街上十几个理发铺,一条街上几百家吃店……

要是不同吃也就算了,关键还都是重复的,相同的。

大街上,随处可见。

一条马路对面,两个相同的吃摊子。

这种重复竞争,真是让人无话可。

其实白了,还是因为就业岗位太少,性价比高的岗位太少。

在齐辉看来,必须要好好解决这事。

当岗位足够多的时候,也就没有人争先恐后地与别人挤在一条赛道上。

龙汉人也不是喜欢生就卷的。

……

……

户城警备司令部。

齐辉正在看着各地发来的报告。

总之,形式一片大好。

就业,出口,贸易,民众收入,入学数量,扫盲量……都在迅速提升。

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飞快进步。

各种生产,可以正以每个月10%以上的速度增长,一年能增长数倍乃至数十倍之多。

“这就是黄金年代啊。”齐辉忍不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