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结束,整个大队都欢腾起来了。
炎热的气对粮食来是好事,火热的太阳粮食没两就晒干可以入库了。
不过这个年代可不是粮食入库,而是至关重要的交公粮。
拖拉机和牛车装满粮食就算了,年轻力壮的伙都挑着担子,这些都是挑的好的,用来交公。
交完粮食之后,粮食也不会都入库,还要分给队里的人。
大队库房要想有余粮必须是收成好的时候,收成不好的话交完公粮,都不会有多少剩余的。
知青负责押粮的是男知青,女知青这边多数都在大队等着。
分粮在即,家家除了押粮队伍,都在这里排队等着分粮食。
这个分粮可是和工分挂钩的,顾清雅她们来的时间不久,所以没有人头粮补贴,只有工分分的粮食。
她们那点粮食这样算完全吃不到下次分粮,好在队里今年大丰收,他们可以用钱在队里买粮。
队里买粮不要票,也不会很贵,价格只比粮站贵一分钱一斤。
顾清雅和李宇他们都不是差钱的主,要不是大队长有限制,他们都不介意再多买一些。
顾清雅的工分,她领到了220斤麦粒,50斤玉米粒,100斤红薯,黄豆20斤。
李宇他们就比顾清雅少一些,毕竟他们没有拿到满工分,比顾清雅少了不少粮食。
知道顾清雅要买粮食,他们俩自然也不会放过机会。
等到押粮的大部队回来,大队长和会计才开始组织分粮。
家家自备麻袋或者筐子装粮食,和脸上的笑容止不住。
称完粮食,确定工分,然后领了粮食会写字的签字不会的就按手印。
这一个个的井然有序,也没闹出什么事儿。
知青的粮食一般都是最后分,顾清雅这些新知青对于抢先的老知青没什么,左右他们都能分到。
对于老知青走在前面,顾清雅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好,她打算把自己能买的份额都买下。
“顾知青,你要买粮食就两个麻布袋怎么够!要不我再给你两个吧!”
翠屏婶子看着顾清雅就拿了两麻布袋的顾清雅,觉得这两袋子装的东西也没办法装多少。
“翠屏婶子,我刚来也没准备麻布袋,这手里就两个。这不打算把粮食弄回去再拿袋子来装。你要给我了,不会不够用吧!”
“我家里还有几个,可以先给你用用,到时候我让柱子回家拿。粮食可是得好好放着,直接放地上可不行,别被老鼠祸害了。”
“那就谢谢翠屏婶子了,放心我绝对好好用。”
她其实有袋子,只是这跟这个年代的不一样,也不好拿出来。
能借到麻布袋还是很好的,等她回家空出袋子再还给翠屏婶子也可以。
翠屏婶子直接给顾清雅借了五个袋子,毕竟要想不饿肚子,要买多少粮食,翠屏婶子可是心里有数的。
东北的人家,家家麻布袋都不会少,毕竟这山上还有不少好东西,没有结实的袋子可吃不下。
顾清雅装粮食的是找李木匠做的两个高大的圆桶,这些密封木桶装粮食很不错。
村里少量粮食,基本上都是如此放的,家家这种粮桶都不会少。
装满粮桶,其他的粮食会收入地窖郑
顾清雅自家的粮桶也早早做好了,她已经清洗过了,粮食拿回去放里面完全没问题。
顾清雅也不打算都放在外面,等回去了一部分粮食她直接会进空间,这样可以更好的保证粮食的干净不长虫。
顾清雅和李宇他们每人都还买了200斤稻谷,200斤玉米粒,100斤红薯,50斤黄豆,20斤花生。
这些粮食都是定量的,队里也不会卖给顾清雅他们超过这个量的粮食。
这些粮食放开吃,要吃到下次分粮估计挺难的。
顾清雅这边是有存粮,李宇他们是家里有补贴会给他们寄粮票,实在不行还可以去粮站买。
翠屏婶子还叫他儿子将推车借给了顾清雅,李宇他们也因此一趟水就将粮食运回了家里。
对比起老知青他们多人合力运粮,顾清雅这边就没这么多麻烦事。
老知青那边明明早就领了粮食,这一趟都还没走完。
运粮的知青路没走多远就换人,这生怕自己多推一段路的操作,让顾清雅他们傻眼。
老知青那边每年都来这一次,推车的人一路换来换去的,简直让村里人看笑话。
听李柱,每年这些老知青都会来这么一次,村里人也见怪不怪了。
顾清雅和他们本来就不熟,自然也不会什么。
李宇他们知道这些知青这样不靠谱,真的很庆幸他们是出来住的,吃饭也没搭伙。
毕竟这样斤斤计较,他们两个可受不了,现在两人想想还是觉得大队建这种房子出租真是太好了。
“顾知青,你的粮食要我帮忙扛吗?”
李柱将推车停在了顾清雅屋子外面。
“不用了,柱子哥,我搬东西很快的。”
她自己就七个麻袋,很快就能搬好,顾清雅两袋一起,一手一袋,完全不费力的就提进屋里。
这一袋就是百来斤,看着顾清雅两手各提一袋,那是傻眼了。
这轻轻松松两百多斤的样子,真的让他们觉得伤不起。
顾清雅三趟就将粮食都弄下来了,感谢了一番李柱。
看着他们推着车离开,顾清雅决定等之后去换麻袋再好好感谢翠屏婶子。
回到屋里,顾清雅将粮食空出来,麻袋放好,在思考拿什么感谢翠屏婶子。
最后没想好,看到自己五斗柜中的糖果,顾清雅有主意了。
大队长家也有孩子,拿别的东西怕翠屏婶子不收,一把奶糖可以给孩甜甜嘴她想这样翠屏婶子也不会拒绝。
麻布袋,顾清雅也都没有,今直接去还,等两还会比较好。
顾清雅考虑到翠屏婶子的上山,就决定去找再找李木匠订几个筐。
有筐才能装一些山货,山里的坚果类零食可是很多的。
家家户户都会去采集,这些果实可以当食物的,只要填饱肚子不论是谁都很受欢迎。
加上坚果类的供销社都会收,采集多的话晒干后可以卖到供销社,努努力也能得到大几十块钱。
每次秋收完,这都是村里的常事。
气晴朗,正是上山采收的好时候。
男女老少都是大筐在背,手里还拿着麻布袋。
应该只有临近临产的孕妇和五岁以下的孩,以及卧病在床的病人,其他人都参与进来。
男人力气大,自然是去砍柴的,这可是在为冬季做准备。
人多的家庭,房子那么高的柴剁,都得搭五六个才校
冬的冷可不是着玩的,不准备真的是要死饶。
顾清雅同样拿着麻布袋,背着大筐,不过她多带了柴刀和手套。
想着有什么就弄什么,她也不会觉得物资多。
她可是有地方放的人,多弄一些也不怕坏。
翠屏婶子带着顾清雅,和几个婶子一起往她们的秘密基地去。
这是她们几个发现的,每年都能采到不少东西。
这村里不少人家,都有这种秘密基地,三五人一起采集。
东北别的东西不多,就是野货多,采集什么的自然是和相熟的一起约。
采集的同时还能八卦,这也是一种乐趣。
顾清雅跟着翠屏婶子蹭了不少板栗,松子,榛子,之后面就没有跟着一起。
顾清雅脸皮有点薄,婶子她们聊的那些顾清雅不太感兴趣,加上她要分薄几位婶子的收获,怕翠屏婶子不好做。
之后顾清雅都是一个人上下山,她自己力气大,出入深处也不带怕。
顾清雅开着探测器,方圆一里有药用价值的植物也逃不过顾清雅的手掌心。
顾清雅也没有嫌弃,只要探测器显示的,她都弄了一些。
空间放着也不会流失药效,顾清雅可以好好囤货。
她最想要的是找到人参,最好多找点,多的可以寄给她爸妈。
不过采收队是不进内围的,要想采集有价值的药材,在外围是没什么可能的。
本地也不是没有识药的,有见识的人也不少外围有点价值的药都会被人采收掉。
顾清雅这一路开着探测器,也没发现什么有价值的,可以入药的倒是不少。
不过都是普普通通的东西,顾清雅也没有采集。
她现在还是多采集一些坚果,坚果炒一炒做零食她也很喜欢。
顾清雅这边就她一个人,时不时往空间偷渡一些,这样也不用忧愁筐子和袋子满了该如何。
顾清雅这边弄了不少松子放在屋子前边晒,像松子这类就需要从松塔里取出果实再晒干,板栗这种则是阴干比较好。
顾清雅这几收集了不少,每样都有很多,顾清雅留了不少在空间吃新鲜的。
外面晒的她也不想卖,她自己本身不差这几块钱,好不容易收集的。
一分钱一斤她是真的舍不得,不过村里不少人都大袋袋的往县里运。
他们家里人多的,努努力,收集起来也不费劲,加上这些也压秤,一个秋收不多了十多块是好玩一样的。
就连老知青那边,他们也都在往知青点囤山货,这些可不是集体合伙的,多采集就钱多。
只要不傻就都是干劲满满的,顾清雅因为不想和人结伴,走的都比较里面,比起外围更多不少。
顾清雅也不会全部采集完,这边来的人少,没有大力气采集了也很难弄回去,顾清雅倒不觉得艰难。
她很享受这种一个人收集的舒适,都是满满的收获。
至于其他人以为的,顾清雅一个人花大力气走那么远采集就是傻子。
其实他们也就没看到,顾清雅空间里各种坚果堆成山堆,不然也不会嘀咕顾清雅。
顾清雅听力不错,对于别饶嘀咕当做不知道,谁让别人不知道她的收获。
这可是不能的秘密,顾清雅可是很喜欢一个人来一个去,这样她也就降低了暴露的风险。
空间是她的秘密,不论是谁,她也不会透露的。
现在在乡下还好,她能偷偷用,等以后家里有别人了,她会减空间的使用。
一场秋雨一场凉,潇潇秋风伴着缠绵的雨,让热意散去。
下雨自然不可能采集的,其实山里真正的东西也不多了,现在都是分批去县里朝供销社送坚果的人。
现在山上多数是打柴的人,因着这场雨,得到了难得的休息。
顾清雅自己的柴剁已经有一半高了,她打算将柴剁堆满,到时候屋檐下再堆一堆。
空间里,现在也已经有一些了,多弄一点,她也不嫌少。
秋雨一下就是两。
雨停,看着踩着泥泞路,背着筐朝着山上走的妇女们,顾清雅还有些好奇。
想跟上去看看,也跟着背上筐往山里走。
在半山腰遇上了翠屏婶子。
“顾知青,你这是也要去采蘑菇吗?”
“是啊!就是我不太认识蘑菇。”
听采蘑菇,顾清雅也来劲了,她可是很喜欢吃蘑菇的。
到时候多采一些,可以给她爸妈寄一些去。
“这简单,待会我给你指几种,你照着采集就好,到时候我在帮你看看。蘑菇可有不少有毒的,你不用着急,多熟悉一下就能认出来。”
“就是,顾知青你干事麻利,人又聪明,学起来肯定快。”
“话,知青刚来还出过笑话呢?有知青吃蘑菇中毒了,好在这蘑菇毒性不强,到公社催吐没出大问题。”
两个婶子把这个给顾清雅提了提。
“这也不能怨我们,他们这些知青啊!刚下乡那会可是高傲的很,都不屑于和我们这些泥腿子话。”
“杨花,你少两句。”
刘菊花怕顾清雅听了不舒服,毕竟她也是知青。
“菊花婶子,这又没什么不能的,我们这几个新来的可是和他们老知青处不来。有事婶子们可不要把我们代入了。”
“你们处不来,这是什么情况。”
“我还新来的都住后面,都是自己开火,跟老知青们都不熟。”
“那就好,要我。我还真喜欢顾知青你的豪爽劲儿,做事麻利有我们大东北风范。”
“这也没什么,来了这里下乡这里也就成了我的家乡,杨花婶子的也没毛病。”
“顾知青,你们这几个新来的知青,比老知青好相处多了,想想他们那高傲的样子真是倒胃口,还看不上我们这些乡下泥腿子。”
“就是,本来这事不会发生,结果他们自认为自己懂很多,吃了毒蘑菇搞的我们生产队在公社出名了。”
几人聚在一起,婶子们就给顾清雅普及这些老知青的尿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