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年华言情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85章 道不同不相为谋

辛家代表辛循怒气冲冲地闯入:“当初是你提议辞官施压,如今倒好,刘备借此机会连根拔起,让我们一族近百子弟全被罢免。你总得给我们一个交代!”

其他人也相继涌入,纷纷指责逢化当初的策略失误。

“当初我们约定好以辞官逼迫刘备妥协,如今却反被他抓住把柄,将我们彻底边缘化了。你,接下来该怎么办?”

于是,希望能弥补损失。

逢化冷笑一声,“若早知如此,当初又何必开始。”

“当初不是好同舟共济的吗?”

“出了事,就怪到我头上?”

“没有一个人同意,事情根本无法推进。”

逢化气得直摇头。

平安时,大家都欢喜地;如今出了状况,竟都推诿于他。

这实在令人难以容忍!

大殿一时寂静无声。

片刻后,叹息声此起彼伏。

许多人后悔莫及,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现在什么都晚了。

辛循思索片刻,提议:“何不向刘备低头认错?”

此言获得了一些赞同。

逢化却嗤之以鼻:“糊涂!你以为刘备会轻易原谅?”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简直荒唐至极!”

此刻的大殿里。

除了逢化还算冷静,其他人已乱了阵脚,纷纷主张向刘备赔罪,以为这样便能大事化。

全然听不进逢化的劝告。

“你们这般做,只会让刘备愈发嚣张。”

逢化满心失望。

“你不试试,只能一直后悔。”

辛循轻哼一声,甩袖离开。

其余几家代表也随之离去。

大殿中仅剩逢氏一族。

有族人犹豫问:“族长,要不要去试试?”

话音未落,即被逢化呵斥。

“蠢货!”

“只会自取其辱!”

“等着瞧吧,看他们如何收场!”

逢化转身离去。

...

夕阳西下。

以辛循为首的一行人,将精心准备的赔罪之物装上马车,随即出发前往刘备府邸。

然而抵达后才得知,刘备已前往魏郡各县巡查,此刻并不在府郑

“二将军是否在家?”

辛循确认关羽在府后,带领众人继续拜访。

片刻后,大殿之内。

关羽接见了他们。

“将军威名远播,我等一直钦佩不已。”

辛循恭敬行礼。

“直言无妨。”

关羽轻捋胡须,目光微茫

刘备外出巡视各县时,将邺城事务交予关羽打理,因此他不得不代替刘备接待这些人。

“此番特来奉上些许薄礼,不成敬意。”

“恳请将军笑纳。”

辛循命人将礼品抬入府内。

关羽却挥手拒绝,“无功不受禄,这份心意我心领了。”

面对一车车礼品,关羽连连推辞。

“我等此行,只想烦请将军为我等美言几句。”

“关于之前辞官一事……”

辛循话未完便被关羽冷冷打断。

“冀州大事务,皆非我管辖范围。”

“再者,既已辞官,我与尔等再无同僚之谊。”

关羽毫不留情。

辛循听罢,羞愤难当。

“将军,还望念及昔日同僚之情……”

“我与尔等并无情分。”

关羽语气冷漠。

这令辛循愈发愤怒。

“关羽,莫要敬酒不吃吃罚酒!”

辛循大声呵斥。

瞬间,一股无形杀气席卷而来,辛循仿佛置身于尸山血海,满心恐惧。

关羽目光如刃,锁定辛循。

“你方才所言,可敢重述?”

语气温寒,似潜伏千年的猛兽,即将噬人。

辛循心生惧意,本能地倒退几步。

“我家主公居所,岂容外人滞留!”关羽厉声呵斥。

“速携物离开,否则自担其果。”

关羽话毕,殿外校刀手齐整待命。

辛循咬牙暗恨,然局势如此,不得不屈从。

“辛某告退。”

辛循率众离去,所赠之礼亦悉数退回。

片刻后,张飞闻讯赶来。

“二哥,为何未斩草除根?”

换作张飞性急,早已一矛毙担

“主府之地,不宜轻启杀机。”关羽沉思道。

张飞急切道:“此时动手尚不晚!”

关羽沉默不语……

失败而归的辛循怒火难抑,顾不上用餐,径直前往逢家府邸。

“关羽嚣张跋扈,实在可恶!”

甫一入内,辛循便高声痛斥。

却见厅中另有访客——昔日尚书卢植。

逢化尊卢植为座上宾,待其以礼。

“子干先生乃冀州牧之师,恳请先生为我等美言几句。”

逢化对卢植极尽恭敬。

辛循见此情形,眼中闪过一丝希望。

当然,他怎么会没想过请卢植出面呢?

“有劳子干先生鼎力相助!”

辛循也诚恳请求。

其他大家族的代表见此情形,纷纷恳请卢植施以援手。

“恳请先生顾全大局。”

“以冀州安定为重。”

众人相继发声。

卢植却保持沉默。

逢化趁机煽动道:“子干先生,您当年呈给朝廷的八策,至今令人铭记。”

“第一为任贤,第二为宽刑,第三为防疫,第四为防边,第五为崇礼,第六为均赋,第七为限迁,第八为抑豪。”

这八策的核心,便是选用贤才、宽松刑罚、防控疫病、防御外耽尊崇礼仪、平均税负、限制官员频繁调动以及抑制豪门势族。

“每一字每一句,都深思熟虑。”

“其中部分策略,对我们而言,如同警钟长鸣。”

逢化继续道。

“如今冀州牧屡次违背您的八策。”

“频繁调换官员,常有专断行为。”

“望先生稍加规劝。”

逢化直视卢植。

卢植将杯中酒一饮而尽。

起身面向众人,语气坚定。

“太平之时,以文化兴国;乱世之中,以武力安邦。”

卢植慷慨陈词。

“我认为玄德并无过错。”

话锋突变。

“风雪见本性,危难显忠义。”

“冀州动荡不安,内外交困。”

“你们不仅不齐心协力,共克时艰。”

“反而集体辞职,意图胁迫我的弟子玄德。”

“你们可曾考虑过朝廷的厚恩、州牧的权威、百姓的安危和文人应有的气节?”

卢植严厉斥责众人。

“设立官学,发展屯田,是造福地方、惠及民生的重要举措。”

“你们若不支持也罢。”

卢植冷眼看着众人,毫不留情地:“你们竟还敢诋毁玄德,若换作我那急躁的徒弟伯珪,今日在场之人恐怕早已含恨而逝。”

他语气一转,“玄德仁义宽厚、胸怀大度,不屑与尔等计较,但你们却得寸进尺。我已言尽于此,诸位自行珍重。”

话毕,卢植拂袖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