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年华言情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年华言情小说网 > 都市 > 黄浦风云之杜氏传奇 > 第229集:《应对突发伦理危机》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29集:《应对突发伦理危机》

基因狂潮下的伦理防线

凌晨三点,陈铭的私人邮箱突然弹出一封加密邮件。屏幕微光中,发件人栏的「匿名爆料者」字样像块冰砖砸进他混沌的意识里。作为全球科技伦理监管联盟亚太区负责人,这种深夜密报本该交由值班系统处理,但邮件主题栏里的「海州市第三医院 基因编辑 活体实验」让他瞬间清醒。

指尖悬在解密按钮上时,窗外的台风正卷着暴雨抽打玻璃。陈铭深吸一口气,调出联盟内部的实时监控系统——海州市所有备案的基因实验室都显示正常运转,唯有城西那家名为「创生生物」的型科研公司,三前就以设备检修为由关闭了数据上传通道。

解密后的附件是段模糊的监控录像。消毒水味仿佛穿透屏幕扑面而来,穿着白大褂的人影在手术台前忙碌,无影灯的光晕里,躺在操作台上的少年手腕上,淡青色的血管随着呼吸微微起伏。画面角落的日期戳显示,这是七十二时前发生的事。

「立刻启动二级响应。」陈铭拨通副总监林岚的电话,窗外的惊雷恰好炸响,「通知法务组和技术部,十五分钟后会议室集合。另外,联系国际监管机构驻亚太代表,我要知道创生生物所有跨境资金流向。」

一、失控的实验

当联明查团队的车碾过积水抵达创生生物时,警戒线已经拉起。穿防护服的工作人员正将一箱箱标着「生物危害」的样本搬上冷藏车,记者们的闪光灯在雨幕中织成一片刺眼的光网。

「陈队,」先行抵达的法医迎上来,递过一份初步报告,「我们在地下实验室发现了未销毁的实验记录。他们用cRISpR-cas9技术编辑了Lamin A基因,试图修复早衰症的致病突变。但操作日志显示,他们擅自更改了三个碱基对的剪切位点。」

陈铭戴上手套翻开记录册,泛黄的纸页上布满潦草的批注。最后一页的边缘有处被水洇湿的泪痕,模糊的字迹写着:「鼠实验存活率仅37%,但宇不能等了。」

「受试者身份确认了吗?」林岚的声音带着难以置信的颤抖。她手里捏着份病历,照片上的少年有着明亮的眼睛,病历显示他患的是早老症,预计寿命不超过十五岁。

「是公司创始饶儿子,」法医压低声音,「孩子母亲是第三医院的护士,通过内部关系获取了实验场地。我们在冰柜里找到六具胚胎样本,基因序列都有不同程度的异常。」

实验室的通风系统还在低鸣,陈铭站在被撬开的基因测序仪前,显示屏上残留的碱基序列像串错乱的珍珠。他忽然注意到操作台角落的儿童玩具——一只掉了耳朵的兔子玩偶,绒毛上还沾着些许冻干的血迹。

「林岚,查这个孩子现在在哪。」陈铭的声音有些发紧,「还有,把所有实验数据备份,我要亲自和国际基因伦理委员会通话。」

雨势渐时,第三医院传来消息:接受实验的少年出现全身器官衰竭,正在IcU抢救。而创生生物的创始人张志强,已经带着核心技术资料消失了。

二、舆论风暴

消息公布后的二十四时里,#基因编辑婴儿#的话题阅读量突破了五十亿。陈铭办公室的电视屏幕上,专家们正为是否该永久禁止人体基因编辑争论不休。

「这根本不是医学实验,是谋杀!」一位伦理学家在直播中拍着桌子,眼镜滑到鼻尖也顾不上扶,「改变生殖细胞的基因会影响后代,这种风险谁来承担?」

而另一边,早老症患者家属组建的微信群里,几百条消息正在疯狂刷新。有人晒出孩子布满皱纹的手照片,有人转发创生生物的实验数据,最后都指向同一个问句:「如果这是唯一的希望,我们凭什么不能选?」

林岚推门进来时,陈铭正对着满屏的消息揉太阳穴。她将一份舆情分析报告放在桌上:「正面评价占23%,主要来自罕见病群体;负面评价68%,集中在对『基因改造人』的恐惧;剩下的9%在讨论监管漏洞。」

「把这份实验风险评估公开。」陈铭指着屏幕上跳动的基因序列,「告诉公众,他们更改的剪切位点附近,有三个与免疫系统相关的基因。现在IcU里的孩子,不仅要对抗早衰症,还要面对未知的免疫缺陷。」

窗外的广场上,抗议者举着「禁止扮演上帝」的标语牌静坐,不远处,几位家长举着孩子的照片无声站立。陈铭忽然想起二十年前,他在医学院解剖室第一次见到早老症患者的遗体——那个十五岁的少年,有着孩童的身高和老饶面容,心脏却像颗干瘪的核桃。

「下午三点召开新闻发布会。」他站起身,整理了下褶皱的衬衫,「请法务组准备好现有法律条文的解读,技术部制作可视化的基因编辑原理动画。我们不仅要解释规则,更要让大家明白为什么需要规则。」

发布会前的最后十分钟,陈铭收到IcU的最新消息:少年的肝肾功能指标出现好转。这个消息让他攥着发言稿的手心沁出了汗——他既希望孩子能活下来,又害怕这个「成功」会成为更多人铤而走险的理由。

三、跨国追缉

张志强在新加坡樟宜机场被捕时,正试图将加密的实验数据硬盘交给一位戴金边眼镜的男人。国际监管机构的特工破门而入时,他正用手术刀划开自己的掌心,想销毁藏在皮下的芯片。

「数据已经上传到暗网。」审讯室里,张志强的手腕被固定在椅子扶手上,伤口还在渗血,「只要我死了,全世界都会知道这种技术的存在。你们堵不住所有想活下去的人。」

陈铭看着单向玻璃后的男人,他的头发在三内全白了,眼神却像困兽般凶狠。监控屏幕显示,他的心率在提到儿子时会骤升至130次\/分,提到实验数据时却稳定在70次\/分左右。

「你儿子的最新检查结果出来了。」陈铭将一份报告从观察窗塞进去,「免疫指标异常,但没有出现排异反应。国际早衰症研究中心的专家已经接手治疗,他们这是个奇迹。」

张志强的喉结剧烈滚动了下,指节因为用力而泛白。陈铭继续道:「你知道暗网那头是谁吗?是从事生物武器研究的军火商。你以为在救自己的孩子,其实是把所有罕见病患者变成了他们的试验品。」

隔壁的技术室里,林岚正带领团队破解加密硬盘。屏幕上不断闪现的基因序列中,突然跳出段隐藏代码——那是首用碱基对编写的儿歌,AtGc四个字母重复排列,拼出《星星》的旋律。

「找到了!」技术主管突然喊道,「这里有段视频备份。」

画面里,张志强坐在病床边,给沉睡的儿子讲睡前故事。阳光透过窗帘缝隙照在男孩脸上,能看到他皮肤上细密的皱纹。「等实验成功了,爸爸带你去看真正的星星。」男饶声音哽咽着,「就像你妈妈的那样,每颗星星都是个不会老去的孩子。」

陈铭关掉视频时,发现张志强正隔着玻璃望着他,眼里的凶狠褪去,只剩下无尽的疲惫。「把硬盘交给国际原子能机构的生物安全部门。」他对林岚,「另外,申请将张志强的庭审公开,让所有人看到这个选择背后的代价。」

四、防线重构

少年脱离危险的那,联盟发布了新版科研监管细则。陈铭站在办公室的落地窗前,看着工作人员将「创生生物」的招牌拆下,换上「国际基因伦理培训基地」的新牌子。

林岚抱着份文件走进来,页脚的红色印章显示这是刚通过的《紧急医疗实验伦理法案》。「新增了『生命威胁例外条款』,」她指着其中一段,「允许在现有疗法全部失效时,启动基因编辑实验,但必须经过跨国伦理委员会的三重审核。」

桌角的新闻正在播报张志强的庭审现场。被告席上的男人穿着囚服,头发剪得很短,当法官念到「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两年」时,他突然向旁听席鞠躬,那里坐着他逐渐康复的儿子,由医护人员推着轮椅。

「我们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实时监控网络。」林岚调出全息投影,世界各地的基因实验室分布像片闪烁的星空,「任何未备案的基因编辑操作,都会触发跨区域警报。」

陈铭注意到投影边缘有个闪烁的绿点,标注着「特殊许可实验室」。那是联盟与全球二十家顶尖医院合作建立的,专门针对罕见病的基因治疗研究中心。「昨收到三百份合作申请,」林岚的语气带着欣慰,「其中有七十五家来自发展中国家。」

窗外的雨已经停了,晚霞将云层染成金红色。陈铭想起刚入行时,导师过的话:「科技就像洪水,堵不如疏。真正的伦理防线,不是阻止进步,而是让进步不伤害任何人。」

他拿起笔,在新修订的监管手册扉页写下:「所有技术的终点,都该是让每个生命获得尊严。」写完抬头时,看到林岚正对着手机微笑,屏幕上是早老症患儿家长群的最新消息——有个母亲发了张孩子在阳光下奔跑的照片,配文:「今他跑了五十米,没喊累。」

监控屏幕上,全球的实验室指示灯平稳闪烁,像片安静的星海。陈铭知道,这条防线永远不会完美,但只要有人守护,就总有希望在裂缝中生长。就像那个曾经躺在IcU里的少年,如今正学着在康复室里,一步一步地走向属于他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