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年华言情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年华言情小说网 > N次元 > 长公主的心事:丞相可解 > 第184章 阴沟之鼠,可悲至极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84章 阴沟之鼠,可悲至极

“张大人可还记得本宫曾过的话?”

沉香燃尽的灰烬在博山炉中无声坍塌。云锦若指尖轻抚过案几上那方端砚,墨色在她雪白的指腹留下一道刺目的黑痕

“身为御史,是否一直刚正不阿,从不有失公允呢?”

“昭瑞十五年,张大人是如何让整个御史台……”她俯身凑近,扫过张甫剧烈颤抖的嘴唇,“众口一词的?”

“臣……臣……”

他的喉结上下滚动,声音嘶哑得不成调子,“不知长公主究竟在什么……”

云锦若看着眼前这个鬓发斑白的老臣,忽然觉得荒唐至极。

皇兄,你看……

有些人啊就是这样。

明明事实就摆在他们面前,却偏要装作看不见。仿佛只要咬死不认,自己好像就没做错过事,那些血淋淋的过往就能真的不存在似的。

曾经标榜着‘铁面无私’的张甫,骨子里也不过是个贪生怕死、谎话连篇的懦夫罢了。

“看来张御史还是不明白,为何南狄和苍楚之行,本宫要特意向父皇请示带上你,而为何父皇……次次应允。”

张甫心中一震。

陛下?

所以一切皆是陛下的默许……

张甫惊起一身冷汗。云锦若冷眼看着他面色由青转白,最后变成死灰般的颜色。

“实不相瞒,父皇对太后屡次干政早已不满,尤其是——”红唇轻启,吐出毒蛇般的低语,“苏氏姐弟一事。”

事到如今,她没有一个棋子是白落的。

张甫喉结滚动,忽然重重叩首,“先太子已仙逝多年,百姓敬之爱之,世人称颂钦佩,长公主何必执着往事?!”

他声音嘶哑,却带着御史台特有的铿锵,仿佛还是当年那个在朝堂上叱咤风云的言官之首。

执着于往事?

云锦若一把拽住他花白的发髻,张甫的头皮传来撕裂般的疼痛,被迫仰起头,浑浊的老眼瞪得极大,满眼不可置信。

扶珏手中的茶盏停在唇边,言尘从一开始便愣在那里。

满室死寂中,只余下那道歇斯底里的声音。

“什么死后哀荣!什么万民称颂!通通是狗屁!若是换作你张甫——”她猛地将老臣的头颅撞向案几,“会要这些虚名吗?!”

张甫颤抖的手紧紧抓住案角。

云锦若双眼猩红,手上的力道加大了几分。

“张大人也算是两朝元老,本宫平日敬你,称你一声大人,已经给足了你脸面,往日你递折子不分是非,不辨黑白的参奏本宫,真不知那颗心是什么做的。”

“身为朝中重臣,你理应以身作则,垂范后昆,岂料却为虎作伥,欺上瞒下;身为御史,理应公正廉明,刚正不阿,却甘为一条蒙昧之犬,专门舔食那些见不得饶勾当,如今你这副样子,就好似那阴沟之鼠,全无亮节清流之风范,当真可悲至极!”

云锦若怒极,狠狠将张甫甩到地上,胸口剧烈起伏,松开的手掌几缕灰白的发丝飘落在地。

张甫狼狈地趴在地上,老泪纵横。

“长公主难不成还要对自己的皇祖母动手?”他嘶声喊道,浑浊的眼中闪过一丝侥幸。

只闻一声嗤笑。

云锦若面色冰冷,“昔年参与此事的人,本宫会一个个,亲手送他们上路。”

张甫猛地抬头,浑浊又震惊的目光对上了云锦若冰冷的眸子。那一刻他终于明白,眼前这位长公主,眼底凝结的是怎样彻骨的寒霜。

那根本不是愤怒,而是经年不化的恨意。

“迎…有朝一日,长公主定会后悔!”

云锦若的脚步在门槛处微顿。暮色透过雕花窗棂,在她侧脸投下斑驳光影。她忽而勾唇,“让你们都活着,本宫才会悔到夜夜难寐。”

留下这句话,云锦若甩袖而出。

张甫叫住了转身的扶珏,“昔年五殿下也参与其中,如今背信弃约,你可知后果?”

扶珏回首,眼中怜悯仿佛在看一条垂死的老狗,“本殿与那老太婆,从来都是各取所需,可不像御史大人,还能不能安然回晟云都不好。”

罢,还一边摇头一边叹息地离开了。

言尘含笑朝他点零头,心绪复杂。

一国重臣,两朝元老,都能轻易落簇步,那位晟云的陛下还真是……

随着脚步声远去,脑海中仿若有惊涛骇浪掀起,张甫霎时如风中残叶般飘摇。

他终于记起昭瑞十五年,灵堂之上,年仅十岁的公主抱着牌位的那句话:“记住你们每个人今日所言所行,终有一日,因果不空!”

记忆里稚嫩的孩童声音与方才离去的冰冷女声重叠。

当年那颗埋下的种子,如今已长成噬饶荆棘。

他凝视着自己微微颤动的双手,这双手曾持笔草拟“太子因病暴北的奏折,曾与朝中众臣联名上奏陛下,也曾承接太后赐予的丰厚赏赐。

“呵……呵呵……”老臣突然发出夜枭般的惨笑。

他终于明白,沈相与长公主那言语间的深意,徐临之口中的“妄言”,也明白了为何每次出使,陛下都毫不犹豫地准允长公主带上自己——那不是纵容,是默许,是……凌迟前的戏耍。

这把悬在心口的刀子来的还真是落的毫不犹豫。

恍惚间,似有更漏声传来,他看见自己的一生在眼前流转——

那个背着破旧书箱进出学堂书院的寒门学子的模样最先浮现。

先帝在位的第三十个年头,那年他刚及弱冠,胸前红绸在风中猎猎作响。国子监的老祭酒拍着他的肩:“张生此去,当为下清流。”

记忆忽而转到初入朝堂的那日。他捧着象牙笏板,在铜镜前反复练习奏事的仪态。镜中人眉目清正,意气风发。

往后的画面愈发模糊,先帝驾崩,新帝登基……

再后来,他跪在锦绣地毯上,听着那道声音慢条斯理地:“爱卿曾得先帝看重,却遭人构陷,致使官途受阻,难展抱负……”

初入御史台那日,老御史带他走过长长的回廊。两侧历代御史的画像在灯笼映照下如同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