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年华言情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年华言情小说网 > 都市 > 超凡监管局 > 第183章 【予】和【夺】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83章 【予】和【夺】

顾命一边分心注意着丹炉中的物什,一边翻阅起了手头的书。

这本古书是线装的,看起来保存得很好,虽然纸张看起来有些陈旧泛黄,但其细腻程度相比较现代工艺制作出的白纸也毫不逊色,令顾命不禁怀疑这是由超凡物品或者神通制成的。

轻轻摩挲了一番纸张,顾命将注意力集中在了内容上——

“皋直自孤而立,迄今七百二十载。今孤寿元将尽,撰下此卷,以志修道心得,传于王庭。

“皋直丰饶,群国环伺如虎豹,吴尤甚,其国地脉广袤,人仙诸多,不可轻撄其锋。国无大人仙统帅,则如临深渊;家无大真人坐镇,亦寸步难校

“孤此生有三十六子,修炼之才唯三,皆至人仙而难寸进,已寿尽成骨。余下三十三子皆无资,后辈亦庸常,不可寄望。唯有三子后嗣有登仙之望。

“今王庭鼎盛、外戚顺从,皆因有孤。若孤仙去,王庭唯余池渊一人仙孑立,其独木难支,恐有夺权叛乱之危。

“今撰下此法,万望诸子孙可勤勉时习之,早日修得仙法,以续皋直气数,慎之!勉之!”

将这段位于开头、且颇具历史感的文字读完,顾命颇有些惊诧:“这段文字竟然是当年皋直国王的手书?!”

联想起吴国史书的记载,其中关于皋直国的部分并不算多,但却也评价皋直国的国王‘一代雄主,深谋远虑’。

但顾命在这段文字里看见的皋直国王,却更像是一个因担心子嗣而忧心忡忡的老人,让顾命觉得这个三千多年前的古人更加立体了。

“这皋直国主是大人仙,这本书可是高修的修炼心得,写给子孙后代自然是毫无保留,如果仔细研读,兴许能对我的修炼有所帮助。”

这段叮嘱之后空了几行,便进入了正文——

“夫勤奋者,创生之道也。

“蠢亦有创生之能,初时可生砂石火光、可锻造器物,后则可无中生英可点化生灵,玄妙非凡。孤度之,若将蠢修至地仙、神仙之境,或可创生寰宇,万物具备。

“第一变神通名曰【巧手匠心】:修此神通者,其臂筋骨强韧刚猛,臂若虬枝,腕似铁箍,掌如磐石,指比金钩,膂力惊人,动则疾如风,静则稳如山,控物精细,可镂尘作画、剖发为丝。

“其心可如止水,久专一物而神思不涣;亦可如活泉,触类旁通则妙想纷呈。

“依孤观之,今之修道者徒专‘巧手’,疏废‘匠心’,乃是舍本逐末。

“‘修道先修心’之训,自古而有之。运‘巧手’者,虽持兵戈如臂指使、妙到巅毫,锻造铁器信手而为,然已偏离蠢之本真‘创生’;‘匠心’则更契本真。

“修此神通者,虽心思活络、妙想诸多远胜常人,然因人而异、因禀赋而异,其能亦悬殊。惟精思勤练,乃可渐臻化境。

“‘匠心’之要,在于以心驭物,而非役于物;长于‘巧手’者,虽能夺工之巧,然终为器所囿,常困于已有之物;长于‘匠心’者,巧思颇俱、妙法频出,方得蠢真谛,则化丹愈疾。”

这段话之后便是些附带手绘图片的锻造巧法,对顾命来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作用,但这句话最后的四个字着实吸引了顾命的注意。

“化丹愈疾……我没理解错的话,指的是能更快地炼化道丹……”顾命摸着下巴思索,“那么这句话的完整意思是,要将自己的‘匠心’修炼得更符合‘匠心’,才能得到这条道的真谛?”

“修道先修心……”顾命摸着下巴,“可我目前的神通里,好像都没有和‘修心’相关的……难道是要让自己的内心更加接近这条道的本真?”

他的思维再度加快了些许:“师父过,每条道都象征并对应着一些更为本质的力量,和皋直国王所写的这段话不约而同,他们所指的‘本质’和‘本真’应该是同一个东西。

“【勤奋】道的本真是【创生】,因而要让自己拥有更加巧妙的思维……可惜我不知道【奉献】和【贪婪】两条道的‘本真’是什么,不,我能想到……”

顾命感觉自己隐约抓住了某种东西,但却没能完全抓住,自己和那个真相之间只隔了一层窗户纸,这种感觉令他像是浑身上下都有蚂蚁在爬一般难受。

他像是想到什么一般,低声念道:“予夺无极尊,予……夺……”

在下一秒,他脑海中灵光乍现,他联想起了自己所修七门神通的种种特征,瞬间恍然大悟,彻底触摸到了这个谜底!

他心中颇为欣喜:“【奉献】道的本质是【予】,【贪婪】道的本质是【夺】!既然知命帝君是两道同修,尊也一定是这两条道的高位者,祂的尊名本身就是答案!”

“正是如此。”立于一旁的金人慢悠悠地道,“最显而易见的信息,往往却是最容易被忽略的……”

就在知命碑做出回答时,顾命心中不由自主地冒出了一个疑问——一个因知命碑而产生的疑问,这个疑问产生之时,甚至附带了一些不敬的想法。

“为什么知命帝君从来没有提过尊和【奉献】道之间的联系,难道是有意而为之……”